周末到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以前有很多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愿意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MACD可以说是国内投资者最喜闻乐见的指标之一了,无论是股票投资者,还是期货投资者,亦或是债券、大饼等等,主流行情软件的副图一般都带有MACD,关于它的书籍资料更是数不胜数。
翻开这些书籍,你可能会发现,里面绝大部分作者都会告诉你MACD的具体计算方式和使用方法,MACD的默认参数就是(12,26,9),但从来没有说明为什么是(12,26,9)?
当初接触到MACD指标时,也是不自觉地在使用这组默认参数,也从来没有深究过为啥是这3个“不零不整”的数值,今儿个得空了,好好来探寻一番。
“遍览”网上资料,没有找到MACD之父Gerald Appel(杰拉德·阿佩尔)的详细生平资料和MACD研发的心路历程,但看到了一些有趣的说法,我姑且说之,您姑且听之,咱一笑了之。
MACD的具体计算方式和使用方法就不再赘述了,只说说参数的定义,“12”(SHORT)是短周期均线的计算长度,“26”(LONG)是长周期均线的计算长度,“9”(MID)是对长短均线离差值计算平均时的长度。
在坊间,大伙儿对“12”和“26”的来历说法都较为一致。相传,在Gerald发明MACD的上世纪70年代,漂亮国交易市场仍在“996”,采用的是单休制度,一周有6个交易日,于是“12”对应的是两周。每个月有4周,一周休息一天,那么30-4=26,“26”对应的是一个月。
但是查了道琼斯工业指数和麦当劳的历史日K图,发现一周并没有6根Bar,说明至少在漂亮国股票交易市场并没有“996”,觉得更可能是Gerald关注的交易品种一周是交易6天,类似于期货从周一上午交易到周六凌晨。
MACD默认参数中的“12”和“26”都好解释,但是关于“9”的来历就众说纷纭了,目前主要有3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9”纯粹是作者喜欢的观察周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9的话,还可以是8或者10,到时候我们一样会疑惑。
第二种说法,“9”对应的是一周半,上文说了,那时候是一周交易6天,那“9”正好是一周半。
第三种说法,也是跟一周交易6天有关,不过这种说法显得更高大上一些,“9”是每周交易日数目乘以概率密度系数后的结果,其中1/sqrt(2π)是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系数。
现在终于对MACD的默认参数(12,26,9)是怎么来的,终于有些眉目了,我们要是对MACD的参数进行调整就有底了。
我国目前一周是交易5天,所以常用的均线默认设置周期都是5的倍数,例如5、20、60、120分别对应1周、1个月、3个月、半年,因此,在MACD中,短均线和长均线的周期可以分别设置为10和20(依旧是对应2周和1个月)。
第3个参数的确定,关键是在于你觉得哪一种说法更合理。
如果是第一种,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适合自己的观察周期就好。
如果是第二种,那一周半就是对应1.5x5=7.5,MACD的默认参数可以设置为(10,20,7)或者(12,26,8)。
如果是第三种,那MACD的默认参数可以设置为(10,20,7)。
补充说明,如果是其他交易领域,比如说大饼圈,一周则是交易7天,MACD的默认参数要基于7天计算,例如(14,30,10)。如果觉得MACD反应不够灵敏,可以将参数等比例缩小,例如(7,15,5)。
END
如果对本文有疑惑,或是想聊聊
亦或是围观朋友圈当点赞之交
点我,让我们一路同行
吃瓜吐槽写代码
(微信号:iquantman)
添加好友后,私信『666』
送你一些量化小福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