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我听说做人如逆水行舟,不进步就容易退步,会变迟钝,变傻,变蠢,甚至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尤其是女人,一天天的容易跟自己内耗,我最近每天醒来都想要落实一下自己的智慧还在不在,会不会又蠢了一点点。
我常在想,应该从哪里不断吸取智慧,保持清醒、聪明和通透呢?
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里肯定不行;
从与配偶跟娃的拉锯战里肯定不行;
从朝九晚五为五斗米折腰的凌乱和无奈里肯定还是不行;
从刷无脑视频、看垃圾信息、在网上吃瓜更是不行的......
想来想去,还是得多读书。我喜欢看书,觉得多看看别人通透的样子,哪怕照葫芦画瓢,自己也蠢不到哪去。
跟大家聊聊我最近读过的一些人和故事吧。

一。
大家可能看过电影《情人》,梁家辉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和小萝莉不伦恋的大叔。
他跟女演员躺在床上,但你不会有色情的感觉......而是会让你觉得生命、肉体跟人之间的关系竟可以如此美好。
「情人」剧照
写出这种情而不色之美好的女作家,我以前就觉得特别牛X——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相当于是她的自传,我把这人看成女性主义里最女性主义的一个女性。

杜拉斯15岁就认识了30多岁的中国富二代,两人不仅有精神交往,还有肉体结合。
这种关系,搁现在也是要直呼好家伙的。

更好家伙的是,她后来结婚后,还同时与其他男人也交往着,男人们之间基本都能保持和平关系......

这女人简直太令人羡慕了
太海王了,不可取!绝对不可取啊!但杜拉斯自己曾说过她就是这样,“她爱的是爱情”。

你看,重点在这儿:知道自己爱的是什么,就是智慧。先撇开道德层面对错,关键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对诚实解读自己这一生很重要。
我们一开始总以为自己爱的是一个人,你爱这个人什么呢?可能爱着对方当时有的样子(优点),但这种爱总是不长久,你又会惊讶于自己为什么不爱了。其实你爱的可能是“你们相爱时的爱情”,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悖论——当我不爱了,我也就不爱我的爱情了,因为没有了,所以也没法爱了......

好乱,但又好像解释了很多,有点释怀了——别老想着婚姻里还有没有爱情,对方孩子不爱我......其实至少有一样是可以让自己peace起来的——那就是先爱自己
我觉得,这个事一旦想通了,人生一半的烦恼就没了。很多人只是苦于婚姻和家庭的形而上的存在是否尽如人意,却不知道自己在婚姻里也是独立的,应该关注的是人。
一旦开始先爱自己了,婚姻只是你用来爱自己的一个载体。结婚或不结婚,只是不同的外壳而已。

现在人都在纠结“结婚or不结婚”,“生娃or不生娃”,其实纠结的底层逻辑是怕自己过不好。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的生活,都不一定会和你要的冲突,不太会撼动你的本质。
这样的智慧,可能不是一个杜拉斯能让我们大彻大悟的,还需要一个多丽丝·莱辛。
二。
多丽丝·莱辛在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时她已经94岁。
她有很多了不起的著作,比如《天黑前的夏天》被誉为“《百年孤独》后最好的小说”。她还很大胆,可称为是描写月经、性器官、性行为、女性神经官能症、厌男文学第一人......
莱辛的人生故事,比她的小说还精彩。
她在自传《刻骨铭心》里回顾了自己的婚姻,这个故事挺有意思——
她结婚,是为了逃避天主教家庭对淑女的严厉管教;
她离婚,是因为嫌弃自己的老公不思进取。
反正结婚离婚都不是因为婚姻本身,也不是为了自己本身,都是外因导致的,和我们现在大多数姑娘差不多。
婚姻,从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撇开与自己成长不同步的人的工具」。
离婚后可不得了了,莱辛开始雄起,各种读书学习,如同从安逸的陷阱里爬了出来,在自己身上点燃了大火。她写了种族主义、共产理想、女性主义、科幻小说......
她的小说《裂缝》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部落全是女人,算是个女儿国。女儿国里没有男人,大家没有嫉妒,没有占有的欲望,相当于理想国一般的存在。
女儿国里生小孩也不需要男人参与,走到海边就能生,生的小孩也都是女孩。
可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个女人居然生了一个男孩出来,大家一看到那个男孩的性器官,吓死了,乱成一团。
男孩出现后,难免会跟女人发生关系,然后就生了其他男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这个部落就乱套了,本来和平的大同社会,因为争夺、战争、嫉妒、谋杀,变得跟宫斗剧一样,人与人之间开始勾心斗角、互相算计......
这个小说就能表达莱辛心底里的“惧怕”是什么。
她害怕男性对这个世界的粗鲁、无知的伤害、对女性的捆绑和拖后腿......因此她的一生是在出走与拒绝。
从杜拉斯的「知道自己爱什么」到莱辛的「知道自己怕什么」,有时候智慧不分好坏,没有对错,只有对自己负责。
然后你会发现:女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先离个婚。
这样说不太严谨。应该是:只要先逃离不恰当的婚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婚姻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判断好与坏、合适与不合适,与自身智慧有强关联。所以重点不是纠结到底要不要结婚,而是问问自己有没有及时止损的能力。
在及时止损届可圈可点的,除了多丽丝·莱辛,还有一个咱们的自己人:张幼仪。
三。
张幼仪和她的前夫徐志摩,号称是中国第一次用西方方式文明离婚的案例。
离婚之后,张幼仪努力上进,读书,教书,做了很多实业,生活过的美满,50多岁找到第二春再嫁。

张幼仪在晚年有一部口述回忆录,书名叫《小脚与西服》,聪明的一看就大概明白了,是她本人前后两种状态。
有一次徐志摩的一位女性朋友来拜访,穿的是西服,海军料子的裙装,脚上却穿着小小的绣花鞋,张幼仪就说小脚和西服很不搭,徐志摩就趁机发作了:我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这段婚姻里比较作的那个人明显是徐志摩,相对而言,张幼仪有点太理中客了,很多人以为张幼仪就很爱徐志摩,死缠烂打着他,其实完全不是。
「人间四月天」剧照
离婚与其说是张幼仪成全了徐志摩,不如说是徐志摩成全了张幼仪。
用她自己的话说:
我真的要感谢志摩,因为离婚之后,我才变得独立坚强,我成长了。
张幼仪离婚后一派独立洒脱之势,欣欣向荣,而口味与她不协调的徐志摩寻找真爱,过上了给陆小曼喂饭、把她从一楼抱到二楼的生活......
只能说,明白自己是个独立个体,这个思维相当重要。不管你嫁得有多惨,悲惨如张幼仪总算够没面子了吧,人家还是首先把自己活好,照着自己的节奏成长。
这种自强不是拜徐志摩所赐,如果是嫁给别人,她也许也是如此。所以,人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张和不被坏事裹足不前,就不会被命运裹了小脚,也就不必用大半生消耗在骂骂咧咧,而是活成更好的自己,气死前任。
四。
我最近在忙装修,房子离常德路不远,我经常路过那边,看到张爱玲故居那里有家书店,总是坐满了来“打卡”的女生。

我以前觉得她们只是来打卡,后来我开始觉得她们可能是在进行一场精神上的顶礼膜拜,再后来我开始懂,
也许她们只是致敬这个女作家的勇敢

年纪越大越明白,张爱玲的与众不同所在,她很多作品里,都是在深挖自己的底。我们大多数时候是不知道自己的底的,更别说敢去挖了。

她是往里面挖进去,到最后挖到什么呢?不是跟别人的关系,是一个人跟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心里黑暗幽微的所在,让你发现你的心原来这样想。一个人的想法往往把自己都吓一跳。
承认自己的黑洞,是一件很难的事。
一个人总是有不敢直面的内心问题,比如怯懦、虚荣,甚至贪图享乐和懒。

在女人的生活里,可能更喜欢把自己代入到一个自己想象中比较完美的形象之中,充满善意,豁达,包容,温柔,细腻等等......张爱玲写到深处总是会有女性不堪的一面,但也是真实的一面。这就是张爱玲所谓值得被在精神上顶礼膜拜的地方。
有另一位上海女作家刻薄调侃过张爱玲:
她是李鸿章的外孙孙女——其实这点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便自说自话是喝鸡汤的距离一样,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点亲戚关系......
她讽刺张爱玲整天说自己蓝血。
当一个有点才,有点出众,其实就更容易被扭曲解读,给你附加上很多别人喜闻乐见的「坏元素」。
但张爱玲令我钦佩的一点是,她并不在意这一些东西,她写的是「体会自己的感觉」。

她写信给朋友送太太时写道:“
我逼着自己译爱默生,实在是没办法,即使是关于牙医的书,我也照样会硬着头皮去做的。”

一般人会说“当时我是为了钱被逼翻译某某的书,为了吃饭”,但张爱玲突然来了一句“就算是翻译牙医的书”,我们都知道牙医的书很闷,其实这就是体会自己的感觉,把生活感觉文学化,是要学的本领。

她还写过:
我的人生,如看完了早场电影出来,有静荡荡的一天在面前。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感情,就会多用许多冤枉钱。

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

我常常故意往坏处想——想得太坏,实际发生的事不会那么坏。
直面自己,哪怕是不那么要面子的,甚至猥琐的想法,都会让一个人显得更高级。

因为纯真就是一种顶级的高级感。
我们年纪越大,越学会了虚假、伪装、迎合。但有一个张爱玲这样的人在字里行间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有些假装很不值得,不由自主去做自己了,这其实是一个智慧女性给我们所有人的温柔的教化。

我们要知道自己爱什么,怕什么,做独立的人,承认自己缺陷和暗面,不为虚假的人生唉声叹气......这些大智慧往往都是在一些小故事里寻找的。

这些来自我最近看的这套:马家辉的《人生之书》系列。
里面有很多人物小故事,小故事里有大智慧。这一套共三本:故事好像总是重演,看到希望的森林,若避开猛烈的狂喜。
读这几本书的快乐在于:每读一篇都觉得又学到了点什么,好像整个人都更通透了一点。
我还认真做了摘抄和笔记。
马家辉老师的书我收藏了好多本,几乎每一本都是读起来通俗易懂、读完后感觉酣畅淋漓,像是被高手亲自传授了武功绝学,瞬间觉得自己功力大增。
我发现年纪渐长,喜欢看血肉丰满的故事,好过干瘪的鸡汤说教。马家辉的书就是这样一种安静流淌的力量,让看的人感觉自己越来越通透。而且不光我爱看,十三姐夫和我儿子也喜欢看,老少皆宜,全家一起长智慧......
顺便说下,马家辉虽然是个男人,但他真的很懂女人啊啊啊啊!

活得通透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可以学会甚至模仿的技能,当然,不一定非得像杜拉斯、莱辛、张幼仪那样,得先离个婚才能实现更通透的自我......
顺序恰恰相反:只要让自己更智慧、更通透了,自然就容易找到让自己感到舒服的生活姿态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