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学园”微信学习群已经度过了2年多的时光,目前已进入德勒兹专题的学习。微信公号“哲学门”同步“雅典学园”群的学习内容,精选紧扣学习内容的文章发布。
点击以下图片关注“哲学门”
系统性学习哲学防失联
点击下图购买
转自:堂吉诃德之夜
如涉版权请加编辑微信iwish89联系
哲学门鸣谢
澳大利亚学者乔•休斯曾经在一本《差异与重复》的解读这样概括德勒兹的思想,即德勒兹的哲学是一种“对再现的批判”。抛开这位学者的其他观点不谈,就这句话而言是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不过仅仅讨论反再现,这未免有些太过宏大,也并不是那么的符合德勒兹的风格,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通俗易懂的”解释一种思想,需要一种有条理的、一种概括性的总结,就得做出妥协。可以说是问题本身的性质使然。因此我们只能挑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概念”来讲。
再现(représentation),这是什么意思?也许很多人对此没有概念,那么我们就换一个熟悉的词语,表象。在传统形而上学中,表象意味着什么?其实很简单,表象的原文是représentation,由前缀re(再)加上présentation(呈现)构成。表象的意思也就是把某物置于我面前。换句话说,把一个东西呈现在主体面前,这就是表象。德勒兹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表象(représentation)中,最重要的是那个前缀:再--现(re-présentation)意味着对一个自我呈现之物的主动的再把握(reprise)”。在康德那里我们得知我们只有关于表象的知识,而无法去认识本体。如果对象并不对我们呈现,我们就没有关于它的任何知识。在表象的背后,就存在于一个不呈现的本体:物自体。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再现实际上就是把某种原先超验的客体以一种中介化的方式呈现到意识面前,它实际上行使一种复制的职能--再造。
存在着许多原本,然后我们所有的认识都是对这个原本的复制和模仿。这种思想我们最早还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有一些先于我们的经验而存在的普遍理型,即理念(ετδοξ)。现象世界的一切都是对它的模仿。我们又要问,德勒兹为什么要批判再现的机制呢?这里就要涉及到我们所要阐述的第二个概念:差异(différence)。要知道差异这个概念在德勒兹的思想中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就必须理解以下一点:对再现机制的批判本质上是为了论证差异。
德勒兹对再现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差异与重复》一书当中,这本书揭示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一大问题,即形而上学痴迷于同一性而忽略差异。把差异看作是由同一性衍生出来的东西,差异总是从属于同一性,我们总是根据同一之物去再现某物,而不是肯定事物的内在差异。我们认识的前提总是那些无差别的东西,上帝、超越者、理念。差异被看作派生出来的,次要的东西。差异总是两个同一之物的差异。德勒兹需要做的,就是将差异从这种从属关系中解放出来。
在《差异与重复》序言当中,德勒兹说到:
无论同一性是以什么方式被构想的,它的优先地位都界定了表象的世界(monde de la représentation)。而现代思想却诞生自表象的破产,同一性的破灭...我们想要思考自在的差异,想要独立于“将不同之物重新引向相同(Même)并使它们经受否定之物洗礼的表象形式”来思考不同之物与不同之物的关系”
德勒兹这一段文字晦涩难懂,但是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梳理,貌似就不是那么复杂了。是的,德勒兹认为差异应当独立于同一性,差异应当成为自在的差异(la différence en elle-même)。自在:elle - même,英语是itself,其含义是自身的、不被中介化的。就像康德说的物自体(thing-in-itself)一样,黑格尔认为自在的东西是抽象的,因此必须通过一种辩证法的中介活动成为反思(reflection)的,黑格尔对直接知识的批判就是如此。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看看德勒兹在《尼采与哲学》如何反驳黑格尔关于感性确定性的看法:
多元主义(又被称作经验主义)与哲学本身几乎无法区分,它完全就是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想嘲讽多元主义,将它等同于只会兴奋地嚷嚷这个、那个、这儿、现在的天真意识,就像一个小孩结结巴巴地说出他最起码的需要。然而认为事物具有多重含义,认为存在很多事物,而且一个事物只能当做“这个、然后是那个”的多元主义观点,是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对真正的概念的征服。[1]
德勒兹认为经验论是某种概念的神秘主义,它把概念当作相遇的对象、当作此地-此时(ici-maintenant )。[2]这里就涉及到中世纪唯名论哲学家邓•司各脱(Duns Scotus)在《牛津评注》(Opus Oxoniense)中所提出的一个思想--存在的单义性(Univocity of being)。在德勒兹这里,他用邓•司各托的哲学挑战了一个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形而上学传统,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是在多重意义上被述说的:“一个事物在许多意义上被说成“是” (“存在”(τό ὄν)),但所有的“是”,都关系到一个中心点、一类确定的事物,而不是模棱两可地说的。”[3]与此相反,德勒兹认为只应当从一个意义上来说存在。在《差异与重复》的第71页中,德勒兹写道:
存在是在唯一的、相同的意义上述说着它的全部个体化差异(différence individuantes)或内在样态(modalités intrinsèques)。存在对于这些样态来说是相同的,但这些样态本身却是不相同的......存在在唯一的、相同的意义上述说着它所述说的一切,但被它述说的东西却包含着差异;它述说着差异本身
让我们再次回到感性确定性的问题,对“这一个”的知识,难道不正是最丰富、最多样的知识吗?正因为它转瞬即逝,因而差异在这里被最大化。现在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尼采在何种意义上是多元主义的,德勒兹又在何种意义说尼采是一位单义性哲学家?存在的单义性有三个环节:邓•司各脱、斯宾诺莎(Spinoza)、尼采。其中尼采被认为是真正实现了单义性的哲学家。在永恒回归中,差异被看作首要的原则,同一性反而是派生出来的原则。让同一围绕着不同旋转,德勒兹说这是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
这便是哥白尼式革命的本性,它使差异向自身的恰切概念敞开,而不是将差异维持在一个已然被设定为同一之物的概念一般的统治下。(Différence et répétition)
尼采在这方面追随赫拉克利特,他大呼道:“一就是多!”[4]同时,永恒回归还作为一种自然准则意味着差异比同一性重要,对于尼采来说,自然科学试图否认差异,赞同逻辑同一、数学等式和热力学平衡。科学通过这些方法否认了差异,因此尼采认为它与否定生命、轻视存在这一更为普遍的事业密切相关,而否定生命、轻视存在构成了现代思想的虚无主义。相比之下,永恒回归让我们明白世界不是存在,或永远同一,而是生成或是重复差异。[5]
永恒回归决不是一种同一的思想,而是综合的思想,是强调绝对差异的思想,它呼唤科学之外的新原则出现。这一原则即是多样性的再现(la reproduction du divers)以及差异的重申(la répétition de la différence),它与不可置否的态度相对立......永恒回归不是同一或一的回归,而是属于多样性和差异的回归。

《尼采与哲学》第69页
总而言之,《差异与重复》论证的核心观点是,纯粹差异、差异的纯粹概念并不是概念一般或属和种之中的被中介的差异,这意味着它不再服从柏拉图哲学中规定的再现结构。这种纯粹差异在尼采的永恒回归那里充分得到了实现。
对于德勒兹来说,更重要的是生成(devient)。生成摆脱了作为原型的摹本,从而不再从属于再现的机制:生成不是模仿,不充当原型(modèle),也不符合原型[6]。同尼采一样,德勒兹反对那些认为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认识现存事物的人,偏爱力图创造新的生活可能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勒兹将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科。
[1]德勒兹曾经受到过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的影响,这里的“多元主义”就来自威廉•詹姆士的著作《多元的宇宙》(A Pluralistic Universe)。威廉•詹姆士称自己的学说为彻底的经验主义,主张把经验看作一个流,在詹姆士看来在没有概念和反思嵌入之前,直接呈现给我们的就是流。

[2]德勒兹《差异与重复》第4页

[3]《形而上学》卷四:“There are many senses in which a thing may be said to 'be', but all that 'is' is related to one central point...”

[4]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5]保罗•帕顿《德勒兹与政治》

[6]德勒兹《对话》
“雅典学园”微信学习群已经度过了2年多的时光,目前已进入德勒兹专题的学习。微信公号“哲学门”同步“雅典学园”群的学习内容,精选紧扣学习内容的文章发布。
点击以下图片关注“哲学门”
系统性学习哲学防失联
点击下图购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