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赢就加入?
昨天晚上,大众汽车集团发布一份新闻公告,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
大众集团宣布:大众汽车品牌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推出两款面向中国中型车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走向市场。
市场对这场合作反响激烈,小鹏汽车当天美股涨幅一度超过了 37%,今晨港股开盘,小鹏也应声上涨,可以看出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份合作。
何小鹏则在朋友圈发了张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RalfBrandstaetter 的合影并发布文字:“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今天官宣,感谢 Ralf 和大众所有朋友的信任,说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础品质,我期待大和小的携手,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带到全球。”
一百多年来,作为汽车行业标杆的大众汽车集团就技术与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达成合作,对中国汽车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这场合作是否能如我们期待的那样,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次扬眉吐气,是一场汽车工业技术的反向输出,进而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实现从“跟随者”到“领导者”的华丽转身?

增资 50 亿,大众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作为这个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约 50 亿元人民币),以每 ADS(美国存托股票)15 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 4.99% 的股权,并获得一个小鹏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以 ADS 形式收购股权是常见的交易行为,15 美元的价格不贵。如果你是个人投资者,这个价格可以说是“抄底”。
更有趣的是 4.99% 这个持股比例。
(小鹏汽车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尽管 7 亿美元增资让大众成为小鹏第三大持股股东,但 4.99% 的持股比例恰巧保持在了举牌线以下,给大众留下灵活的操作空间。
在美国,当一家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 5% 时,他们需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表格,披露其持股情况和投资目的,并且规定时间内不能卖出。因此,持有 4.99% 的股份不仅可以灵活交易,也可以避免提交这些文件。
这表明,大众与小鹏之间的合作,目的是尽快达成产业合作,在资金投入上选择了最快和最自由的交易方式,省得麻烦。同时,拥有该公司总股本的 4.99%,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并不具备控制权。
大众确实不打算参与到小鹏的经营,大众获得的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属于非投票席位,也就是说,大众可以参加董事会会议,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决策过程,给点建议,但不能参与投票。

炮二平五,大众布局下一个二十年

目前中国是大众最大的市场,销量在 2022 年正式被比亚迪反超,这又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因为比亚迪卖的几乎都是新能源汽车。
从电池到整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确立了主导地位,曾经高傲的德日车企不得不开始向中国企业讨教,
尽管这场“反超”涉及到方方面面,最根本还是电动化,每个厂商都能看到,如果电动化这场战争失败,就等于从游戏出局。
来梳理一下大众在这方面的动作:
2020 年,大众斥资 10 亿欧元入股江淮,增资完成后,合资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2021 年收购国轩高科约 25% 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大众未来 80% 的车型都将搭载国轩高科生产的标准电芯。
2022 年 10 月,大众旗下软件公司 CARIAD 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大众投资24 亿欧元,持股 60%,合资公司的目的是开发领先的、高度优化的全栈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023 年 5 月底,大众集团拿出 10 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的智能化研发中心,聚焦于电动化、智能化、软件化,是大众汽车集团除总部外最大的研发基地,也是本次和小鹏汽车合作的主体——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
大众(中国)总裁贝瑞德曾表示:到 2030 年,大众在中国 74% 的新车都将是新能源汽车。为实现这一目标,大众正在中国投下巨资,用各种办法弥补差距。
虽然 2026 年听着还很远,但还是比等待大众自己的平台可控制性强多了。
大众第三代(MEB 与 PPE 之后)电动车平台 SSP 本计划 2025 年推出,并于2026 年在大众安徽工厂制造 SSP 平台的新车型,对于最终落地时间大众一直无法肯定,今年 6 月的大众投资日上,大众集团 CEO 奥博穆表示,他们正努力在 2026 年推出 SSP 平台。
选择小鹏汽车作为大众品牌智能汽车的合作商,大众显然看中的是小鹏汽车的智能化研发水平——“小鹏汽车的 G9 平台、智能网联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
不过,大众先后与地平线合资,与小鹏合作,双方在智驾层面的能力如何分配,是否在 SSP 平台上开发,也没有公布。
可以看出,大众方向明确:智能化、电动化、中国为先。
7 亿美元增资小鹏,大众将整合小鹏汽车的智能技术,从而推出两款中型智能汽车,此举不仅弥补和丰富了产品布局,同时也为大众在技术研发和改进方面争取到了更多时间,大众这一步十分稳妥。

小鹏“卖艺”,或许在开拓新的盈利点

智能化是小鹏的最大优势,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方面都有着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自主研发的 XPILOT 自动驾驶系统和 Xmart OS 智能网联系统,并成功构建起了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 NGP 和城市 NGP 落地方案。
同时,作为一家中国本土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也具备数据层面的本土化优势。
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算是给小鹏鼓鼓劲,毕竟这一年多来小鹏太难了,2023 Q1 财报中,小鹏汽车营收几乎砍半,毛利率甚至为负数,这意味着目前小鹏是亏钱卖车。
截至今年 3 月,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人民币 341.2 亿元,现金流比较充裕,大众 7 亿美元的增资给小鹏汽车增加现金、股价上涨,增加市场信心之外,还带来新的收入可能。
目前小鹏主要靠汽车销售,小鹏是“蔚小理”中最早投入研发自动驾驶,最早上 800V 高压快充,研发支出很大却难以在短期回收。
2023 年三季度的表现将成为小鹏翻盘的关键,何小鹏认为,从今年三季度开始,公司会走入微弱的正循环,从三季度开始到明年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正循环速度会加速——“这基于小鹏汽车整体的布局,不怕输”。他的判断大概率来自于小鹏的智能化积累。
亿欧智库数据曾预计 2025 年的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至 37%,L3 及以上渗透率达5%。
很多玩家都在抓紧智能化布局,华为、理想动作都很快,小鹏则在 2023 年上半年完成了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NGP 的发布,计划下半年在大部分无图城市开放变道、超车、左右转能力。
如果顺利完成,小鹏将成为中国首家不依赖高精地图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量产落地的车企。
小鹏认为,未来智能驾驶在购车决策影响因素中排名会不断提升,有可能进入前三。
马斯克也有类似的判断,在刚过去的特斯拉 Q2 财报电话会议上,他再次强调了 FSD(full self-driving)的重要性以及创收潜力,特斯拉会继续降价,软件是下一个盈利点。
重点布局智能驾驶,小鹏的愿景或许跟特斯拉差不多,但汽车制造业赚钱的逻辑并不会因为智能技术而改变,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规模化、提高效率、提高整车毛利率才能赚到钱的行业。
总而言之,小鹏需要先活下来再说。

结语

造车新势力的下半场号角声已经吹响,我们不能否认这场合作代表小鹏汽车在软硬件领域的技术积累获得了全球最大车企(之一)的认可,在高兴之余,同时也要考虑到背后隐藏的危机。
小鹏汽车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我们希望他能活下去、赚大钱、走出去,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吸引力,全球最顶尖的企业也会想尽办法进来分蛋糕,保持开放和包容,与世界各地的优秀车企共享经验和资源,才能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