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七叔东山再起”关注公众号
和十万投资人,分享别样人生
这两天不止一个小伙伴发给我一则视频,讲的是国民养老保险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在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我国的养老金是可以做起来的,只要调整家庭的财富结构即可。
把家庭的储蓄转化为养老储备或者养老金,因为中国的储蓄是全世界最高的,只要把存量部分的30%-50%做成养老金,那么每年就有5-8万亿养老金储备,这样我们心里就不慌了。
这话一出,立刻引来全网嘲讽,我摘录一些比较牛逼的回复:
“为什么不直接抢呢?”
“家庭储蓄不就是为了个人养老么?”
“可以全国人民只开一个银行账户,提前实现共产主义。”
“直接让那些退休干部刷我的卡,一对一帮扶。”
……
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这家国民养老保险有限公司,发现它是2022年刚刚成立的新公司,股东是一大堆银行。
而这个叶海生就很令人玩味了,现在是国民养老的董事长,但他上一份工作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
一个司级干部,苗红根正的统治阶级。
最重要的是,这家保险公司才成立不到一年,所以你还不能用商人的眼光去看待他,而是把他理解为一名官员更加合适。
咱不说他的话完全代表了顶层意志,但至少有那么点倾向性。
实际上大家也不要过度嘲讽这名官员,我觉得他的智商是在线的,并没有信口开河。
比如去年年底推出的个人养老金,从本质上说,就是把“个人储蓄转化为养老储蓄”。
只不过规模太小,远远没有达到他说的30%-50%的地步。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止至今年5月末,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超过3700万户,但入金客户只有900多万户,户均缴款不到2000块。
七叔我就是属于3700万户其中一员,仅仅为了薅50块开户费。
个人养老金刚刚面世的时候,我还是比较中意的,因为可以避税,最多一年可以避5000多,就算买定期产品,也能达到5%左右的复利效果,怎么算都比较划算。
但是最终我还是没有存钱进去,原因是我觉得政策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昨天说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利用率低,然后就把钱给统筹了,过两天又说要延迟退休,得多交社保少拿退休工资。
说变就变,政策没有延续性,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
要知道养老金这事情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谁敢保证几十年后的政策和现在的政策会一模一样呢?
不是不想存,而是不敢存,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去搏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很难做到。
恐怕大部分人跟我的想法都差不多,产品设计是不是有吸引力反而倒是其次的。
所以叶海生说的把个人储蓄转化为养老储蓄,逻辑上没太大问题,你看现在的人存钱是为了消费么?
不是呀,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养老或者以防不时之需。
然而叶海生说的养老和我们理解的养老最大的区别在于,主体不一样,他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去观察这些钱该如何分配,至于你交的钱有多少可以分配到你身上,他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因此他说的“我们心里就不慌了”,其中的“我们”指的是国家和政府,而不是个体的人。
至于个体的人该不该慌,那就要看到时候政府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是否一致了。
既然是统一分配,必然有手心和手背的区别,城镇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这三者差距之大,实在是令人唏嘘。
如果把储蓄直接转换成养老金,会不会出现相同的情况呢?
人嘛,不患寡而患不均,能够自给自足,就不来麻烦国家了。
最后,我还是想帮着安利一下个人养老金,从理性上看,它的减税功能是立竿见影的,对于中产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避税手段。
如果你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有信心,特别相信国运,我觉得这东西可能比社保更管用。
对于我来说,我还是会再观察一段时间,一方面对于经济的不确定性无法让我锁定这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储蓄转养老金可能是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尽管大家比较排斥。
所以不排除会有更好的政策出现,毕竟养老金缺口放在那里,等等党永远万岁。
不出意外的话,我会等到我快退休的那几年再存,似乎性价比更高。
对于未来的养老金政策,一定是个拉锯的过程,大家大可不必急着把筹码扔出去。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