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七叔东山再起”关注公众号
和十万投资人,分享别样人生
真是悲剧啊!
6月19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破产的美国硅谷银行在亚洲的客户存在开曼群岛分行的, 存款全部清零,但他们欠的贷款必须正常偿还。
并且用存款来抵消贷款,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硅谷银行的存款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收了,而它的贷款,也就是它的资产,却卖给了第一公民银行。
存款和贷款就被拆成了两个主体,所以存款当然不能抵扣贷款。
那么为啥在开曼分行的存款无法追回呢?
因为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规定,FDIC只保护美国国内的存款,国外的存款是不保护的。
有不少小伙伴可能会说,美国佬真会玩,收割起国外投资者真是一套一套,那些资本看着耀武扬威,在真正的霸权主义面前只不过是待宰羔羊罢了。
其实这话吧,多多少少带有一点情绪了,因为“只保护美国国内存款”这项规定,早在2013年就写在条款里了,并不是碰到事情以后才出尔反尔。
跟瑞士那种今天中立明天没收俄罗斯资产的墙头草,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要知道你在开曼开公司,不就是为了偷税漏税少交点钱么,平时税是少交了,但银行破产的风险你就得自己承担了。
既不想交保护费,又想保证财产安全,这么好的事情就算有也是暂时的,按经济波动的规律,过个十几年平稳期就会有一波收割。
当然话又说回来,在某些地方,企业既交了很多苛捐杂税,但依然受不到合法保护,这种也是客观存在的。
总而言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屎和尿一般都是混在一起的。
但是你仔细想想,好像又哪里不太对。
既然存款不受保护,为什么贷款受保护呢,有利于银行的就要贯彻执行,不利于银行的就努力撇清,是这个意思不?
而且神奇的是曝光的只有硅谷银行开曼群岛分行,其他类似维京群岛,萨摩亚,伯利兹,加勒比群岛等其他免税岛,并没有听说有存款没收的说法。
所以到底是开曼群岛不被保护还是美国之外都不被保护,这个就非常灵活了。
从理论上说,用存款来抵消贷款,完全没有任何技术难度,抵消以后多出来的贷款再由第一公民银行接手就是了。
但是美国偏偏把它拆分,这显然就是故意赖账了,很有针对性。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注册在开曼群岛的亚洲客户特别多,一些亚洲的基金或者科技公司都喜欢在开曼注册,鲜有美国和欧洲人。
根据现有的大概统计,比较知名的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小米,京东,恒大,联通,联想,盛大,前程无忧,巨人网络,奇虎360,新浪,汇源,蒙牛,分众传媒等企业。
它们有没有把账户开在硅谷银行不知道,但我估计总有那么一两个踩雷的。
关键是它踩雷了还不敢说,一是怕国内舆论反扑,二是美国有着明确的法律条文,虽然很模糊,但是解释权在它,三是这种行为本来就是擦边行为,不可能有政府出面撑腰。
你要是硬刚打国际官司,花下去的时间和金钱恐怕不可估量,关键是赢面还很小。
所以亚洲客户是最好欺负的,没钱用了在他们身上刮一层油,直接杀了都行,他们根本不会反抗,只会小声哔哔,私下反思。
你看小米印度不就直接被印度政府明抢48亿人民币,小米有过激反应不,有战狼出面站台不?
打狗要看主人,如果主人都无所谓,那把狗打死也在情理之中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也挺好,这种打击反而可以让这些企业家回国注册,正常交税,利国利民。
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我就是为了偷税漏税才跑出去注册,现在被资本主义摆了一道,我会老老实实回国纳税?
太天真了,最正确的做法是找一个税率更低服务更好的避税天堂,再换一家体量更大一点的银行做金融业务。
美国的银行有政治风险,那么我选法国,德国的,全世界可选的银行实在太多了,可选的免税岛也太多了,只有变本加厉才能把之前的亏损弥补回来。
回国是不可能的。
你看硅谷银行倒闭,可有国内的科技公司说自己准备把公司搬回国内不?
甚至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把钱存在硅谷银行。
因此开曼这事本质上并不会改变资金外逃的现状,无非让大家变得更加谨慎一点罢了。
只是在那个资本主义当道的世界里,这些开曼分行的亚洲客户,估计是今年最惨人群了,存款被没收,贷款必须还,还不敢声张。
我一个底层老百姓碰到村镇银行或者烂尾楼还能在网上吼几句。
真是贫穷拯救了我。
最后顺便再说一句,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也特别明确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以及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原则上不纳入存款保险范围,不享受那个50万兜底的。
你别以为这些外资银行高大上,实际上是风险自担的哟。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大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往期好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