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上了热搜,我好奇听了一下。坦白说,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不过,歌词末尾竟然提到了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我突然想到这位希特勒的初中同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生活难以应付这个事实说明,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所以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旦你的生活方式适应生活的模式,疑难问题就随之消失。”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
我之所以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门诊经历。太多幸福的人感到压抑和失眠,而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如同维特根斯坦所说:你的生活方式不适合生活的模式。
我记得,有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女性,她在发展婚外情的后半段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躁。想分手又舍不得,不分手又感觉很煎熬。
她到处拜访名刹古寺,希望可以借助大师和佛教的力量。有位大师跟她说,你要懂得放下。她问大师,放下哪一边。大师没有回答。
她因为失眠来我门诊,来之前,已经断断续续地吃了好几个月的“阿普唑仑”了。她害怕自己药物成瘾,内心想摆脱安眠药,同时又担心自己睡不好对身体有影响,怕皮肤不好。于是又陷入了两难的纠结境地。而这份纠结让她的睡眠更加不好了。
她想知道如何度过现在的难关,我问她是哪方面,睡眠还是其他。她说是睡眠。这个回答多少让我有点意外,我原以为她会先想着解决感情困境,毕竟这似乎是一切问题的源头。
不过,她后面提供的信息解释了她的选择:她两头都不想松手。
我说,那你就先安心吃着安眠药吧。好处是,可以让你在白天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当下的问题。同时,我跟她解释:先不需要担心成瘾的问题,这个风险对你来说其实并不高。就算后面有依赖了,我们也有办法戒掉。
她似乎安心了一些。于是,接下来的重点就回到她的情感生活了。
我问她,你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哪方面的建议呢?她想了一会,说是否可以给她一些安慰,让她心里好受些。
坦白说,我并不觉得陈词滥调的安慰话能对她有什么帮助,况且,就算想听这些话也没有必要花诊金来找我,去找个闺蜜谈谈心也许划算的多。
我想了一会,然后对她说:我不确定我能安慰到你,不过,聊了这么久,你给我留下了某种印象,这个印象我猜别人也会有但未必会当面说出口。
我停顿了下,等待她的反应和追问。果然,她赶紧问我是什么印象。我说,两个字:活该
她的表情很吃惊,她大概没有想到一个医生竟然可以直接到这种程度,这么不照顾她的感受。
乘她发愣的功夫,我继续说:
任何选择都意味着放弃,也都有代价。每一个成年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也都需要为自己的困境负责任。

你选择了同步进行另一段感情,享受了额外的激情,那现在的困境就是你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筹码。简单说,就是活该。
只想要所有好处,不想付任何代价,天底下还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选择“既要又要还要”,也就是选择了痛苦和焦躁。
其实,她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是“各种要”,什么好东西都想要。然而,她高估了自己内心存放事情的容量和能力。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就是,生活方式不适合想要的生活模式。
如果感到痛了,那说明该做出改变了。
“如果下不了决心怎么办?”她接着问。
“那就继续忍,一直到你忍无可忍。”
“那要是局面变得更糟糕了怎么办?”
嗯,很有可能,那是现在选择“忍”的代价。
当时,我不确定她离开诊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她的表情中可能透出些许失望。

大概半年以后,我收到她发来的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我“戒毒”成功了。该坦白的坦白了,现在单身一人,过去的一切好像是一场梦。
我打了5个字:醒过来就好。
我突然想到,维特根斯坦还说过另外一句话:请勿把他人的例子当作你的生活指南。

作者:余周伟
公众号:睡眠与科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