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区、市)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上海以9.7%的增速位列全国GDP增速第一,江苏以60465.3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GDP增量第一。总体来看,上半年,长三角经济复苏态势提速,多地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

上海:增速第一 领跑全国
9.7%!这个振奋人心的数字是上半年上海GDP的增速。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力以赴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9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处于历史高位。截至目前,上海GDP同比增速领跑全国。
其中,上半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亮眼,总产值达8385.47亿元,同比增长14.6%。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69.8%、57.8%和33.1%。
服务业稳步恢复,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市场消费较快恢复……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其中,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93.66亿元,同比增长4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77.56亿元,同比增长23.5%。
同时,上半年上海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1.4%,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江苏:增量第一 差距缩小
GDP排行榜上,江苏与广东的差距小了!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省与江苏省经济总量均为首次在上半年突破6万亿元大关,双双进入“6万亿俱乐部”。
其中,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09.80亿元,位居全国GDP榜首,而江苏省则以60465.3亿元的生产总值紧随其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江苏GDP增量为3556.16亿元,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在这种增量下,江苏与广东GDP上的差距正在缩小。2022年上半年,江苏与广东GDP差距为2609.26亿元,今年上半年则缩小至2444.5亿元。
江苏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工业生产恢复向好,超七成行业保持增长。上半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列统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7.5%。
服务业有力复苏,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上半年,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49.6亿元,同比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制造业投资引领增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全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
新兴动能加快壮大。从工业生产看,上半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9.6%、41.1%。新能源产业增势迅猛,规上工业中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锂离子电池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86.5%、36.9%、28.8%。
浙江:稳定前四 民营经济底色足
上半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依旧稳定在全国前四。
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省生产总值387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成绩,也是弥足珍贵的成绩。”浙江省统计局总统计师王美福表示,从基本盘看,今年上半年浙江经济总量依然稳固在全国各省的前列,经济恢复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上半年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正在提速: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高于平均2.3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1.3%。今年前5月,浙江省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4%,新设民营企业25.6万户,增长12.2%。
此外,浙江制造业也表现惊艳:一方面新动能依然保持比较快发展,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正在回暖。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9%、9.4%和8.4%,增速均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4%、65.7%、48.2%、46.9%和37.0%。
传统制造业也显示向好一面:上半年,浙江17个传统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4.1%,比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同时,需求逐步恢复,盈利有所改善。传统制造业企业盈利面由一季度的59.4%上升至1月至5月的68.3%;利润总额降幅由一季度的44.3%收窄至1月至5月的28.3%。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工业经济的一个基点,去年占比超过61%。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其产销利回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王美福说。
安徽: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
“新三样”加速出海
截至目前,安徽尚未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但从已公布的外贸数据来看,依旧有不少看点。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安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7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512.6亿元,增长14.5%。从规模上看,季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正成为领跑长三角外贸出口的新趋势。
上半年,安徽省“新三样”合计出口219.3亿元,同比增长51.7%,成为外贸新增长点。其中,太阳能电池出口领跑“新三样”。上半年,安徽省出口太阳能电池12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同时,电动载人汽车出口16.9亿元,增速达152.6%;锂电池出口75亿元,增速达187%。
上半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2.09万亿元。其中,“新三样”产品出口动能充沛,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分别增长171.8%、189.7%、62.6%。浙江省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其中,“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792.3亿元,增长39.7%;江苏省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其中,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分别出口534.7亿元、475亿元、43.9亿元,分别增长4.8%、60.9%、481%。
创新引领长三角产业成功转型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长三角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嵇尚洲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长三角亮丽成绩单来源于产业创新转型,长三角三省一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占全国30%,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40%,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占全国50%,在最新的第五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中江浙沪皖分列第1、3、7、8位,前三强拥有两席,前十强拥有四席,以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数字创意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快速崛起,迅速形成区域规模优势,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60%、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占全国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38%。
嵇尚洲说,从不同城市分析,上海不仅GDP增长引领全国,今年1月至5月财政收入也一骑绝尘达到4030.4亿元,长三角的龙头带动作用凸显。而以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著称的杭州和苏州,1月至5月财政收入也超过了1000亿元,以打造新能源之都著称的常州财政收入增速则达到35.8%,领跑长三角。
责编:孟   妹   校对:冯雯君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张晓光   签发:林艳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