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月11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
数据显示,6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3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上半年,我国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6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05万亿元,同比多增2296亿元。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数据显示,上半年:
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81万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924亿元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5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5月、6月短期贷款出现连续多增,说明居民消费热情有所转暖。
存款方面,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9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125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8万亿元。
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 20.1万亿元
同比多增
1.3万亿元
截至6月末
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 284.67万亿元
同比增长
10.5%
截至6月末,我国本外币存款余额284.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人民币存款余额27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1%。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人民币贷款增长的主要贡献项。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票据融资同比大幅减少,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6月以来,逆周期调节政策加力,央行降息落地刺激投资和生产需求,在季末信贷冲量和政策继续引导支持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作用下,企业贷款仍有支撑,企业中长贷依然是新增信贷的重要拉动力量。
M2同比增速维持高位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9.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6个和2.7个百分点。
对于6月末M2同比增速高位上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原因是当月贷款多增推高存款派生,以及财政支出力度较大,财政存款同比多减。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指出,经济活动回暖、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货币创造活跃提升。在经济修复、企业生产和投资活动增加、楼市有所回暖的背景下,狭义货币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1.2个百分点至5.8%。
“在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下,6月M2同比增速延续回落,但仍居高位。”温彬表示,一是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信贷派生力度较大;二是财政支出力度较大,对M2有所支撑。
周茂华表示,随着微观经济主体活跃度上升,货币派生能力增强,预计M2同比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6月信贷、社融大幅冲高,远超市场预期。王青指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6月宏观经济修复势头进一步增强,房地产市场也有所回暖,带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升;二是以“国常会33条”为代表的一揽子措施加速落地,政策性金融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助推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三是6月专项债发行迎来历史高峰。
“6月金融数据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结构也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占比回升,票据冲量现象缓解。这表明,伴随经济转入修复过程,银行风险偏好改善,向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的意愿有所提升。”王青表示,在政策发力和疫情缓和共同作用下,6月信贷、社融及M2增速都在上扬,这将为下半年经济较快修复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债融资下滑拖累社融
初步统计,202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54亿元。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22万亿元,比上月多2.6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859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65.45万亿元,同比增长9%。
浙商证券指出,6月社融虽同比少增,但数据超市场预期,结构上,6月同比少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东方金诚也认为,社融同比少增主要受政策债券发行节奏错位影响。由于去年要求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在上半年发行完毕,这导致去年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高达1.35万亿元,而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更为平稳,6月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平安证券表示,预计下半年政府债融资规模将较去年同期多增1.3万亿元,对新增社融由拖累转为支撑。
三大因素拉动社融强劲反弹
6月新增社融5.17万亿元,环比多增2.38万亿元,同比多增1.47万亿元,提振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末加快0.3个百分点至10.8%,为去年下半年以来最快增速。
对于6月社融强劲反弹,周茂华指出,主要受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回暖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放量推动。一方面,经济活动稳步回暖,带动信贷融资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专项债发行量大,反映宏观政策加大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力度。
其中,专项债方面,由于财政部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突破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多增5602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
另外,王青还指出,表外票据融资也是6月社融反弹的拉动项之一。6月企业以商业票据应对往来款项支付的规模依然很高,表明疫情冲击后企业现金流仍然较为吃紧,加之当月票据利率走高,贴现量增幅不及开票量,共同带动新增表外票据融资回正,环比多增2133亿元,同比多增1286亿元。
降息降准或均有一定空间
在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看来,上半年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宽信用取得较好效果。下半年恢复和扩大需求仍是经济恢复增长的关键所在,稳健货币政策仍将通过宽货币推进宽信用以实现需求扩张的政策效果。他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可能会再度小幅降准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四季度主要发达国家加息周期步入尾声,我国降息的空间再度打开,不排除继续下调政策利率以刺激需求的可能性。
温彬表示,在季节性效应和政策加力下,6月新增信贷明显回升,信贷结构有所优化。但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修复进程放缓,终端需求仍不强,物价延续低位运行,亟需政策进一步加力稳固。在6月中旬央行降息之后,6月下旬国常会以及近期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均提出要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政策加力将驱动下半年信用稳定扩张,并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投资和消费需求,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
王青亦认为,整体上看,在6月政策性降息落地、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当月金融数据大幅上扬,超出市场普遍预期。
“着眼于为经济复苏创造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预计三季度金融数据将持续高位运行。”王青表示,监管层或将通过适时降准、持续加量续作MLF等方式,及时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三季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将延续稳中有降态势。
东方金诚指出,展望未来,在下半年物价水平有望持续处于温和水平的前景下,若需要进一步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降息降准都有一定空间。着眼于为经济复苏创新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预计三季度金融数据将持续高位运行。为此,监管层将通过适时降准、持续加量续作MLF等方式,及时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支持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另外,三季度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将延续稳中有降态势。
来源:证券日报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证券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金融时报、央广网、新京报、第一财经
编辑 | 杨一萍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ESG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创新思享会暨2023向光奖启动发布会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