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围绕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等,提出4方面11条政策举措,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和升级
通知提到,要大力提升供给质量:
一是完善绿色供应链。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绿色家居产品研发力度。加强绿色家居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认为,对于家居这样的耐用消费品来说,居民购买时更加关心品质。新举措提出“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这一要求很有必要,可以从供给侧促进家居消费。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拓展绿色家居产品认证范围。
二是创新培育智能消费。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就在日前,工信部等5部门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对参与车型进行补贴或者优惠。作为政策成功引领的另一个领域,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一直在推进中。如6月,商务部等4部门下发通知,表示要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进一步挖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
三是制定发布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加快制定家居产品适老化设计通用标准。支持老年人家庭安装视频照护系统。支持装修等领域经营主体拓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业务。
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升级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今年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家电、家具、家装等家居消费表现较为疲弱。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
总的考虑是,以绿色化、智能化、适老化为“发力点”,提升供给质量,创新消费场景,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促进家居消费恢复和升级。《若干措施》具体有4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注重政策协调联动。将促进家居消费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有机融合,形成促消费的合力。
信达证券也指出,“平急两用”设施建设,涉及建设改造一批“平急两用”的民宿和酒店、储备一批单体大型方舱医院、升级一批应急医疗服务点等。21个超大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设施建设,不仅对房地产投资,乃至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述,预计三季度基建投资还将继续保持接近两位数的较高增长水平,并成为推动三季度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二是坚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坚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顺应家居消费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提出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促进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支持家居适老化改造、支持旧房装修和局部改造等举措,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扩大绿色家居产品销售、促进二手家居产品流通、健全废旧家电家具回收网络等举措,打通家居新品销售、二手产品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回收的全链条。
四是着力构建“大家居”生态体系。坚持系统观念,涵盖家电、家具、家纺、家装等多领域,贯通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批发零售、设计装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鼓励家居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全场景家居解决方案。
促进绿色消费
近年来,绿色低碳建材成为热门话题。谈到在促进绿色消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力,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是重要的稳增长举措。支持各地和相关行业协会依托全国消费促进月、国际消费季等平台,组织开展家居消费季、家纺消费节、家装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
在吹风会上,何亚琼给出了一组数据:2022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直接拉动绿色建材消费超过200亿元,电商平台销售达到23.4亿元。今年上半年,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电商平台销售了近20亿元,增长27%。
首先是优化市场供给,让农村居民拥有更多选择。
要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三年行动,引导家居企业、电商平台等下沉农村市场,优化县域流通网络和渠道。发挥电商平台大数据优势,加强消费数据分析运用,引导生产流通企业向农村市场投放更多适销对路的家居产品,丰富农村家居市场供给。
“比如,一些流通企业针对县域市场建立了智慧零售平台,通过对农村消费需求的深度分析,联合头部品牌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家电产品。再比如,一些电商平台推出县域家居体验店,线下体验、线上下单、送货上门,为农村居民提供一站式家居消费解决方案。”盛秋平说。
其次,加强政策支持,让农村居民得到更多实惠。
盛秋平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家电家具家装下乡,因地制宜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居产品、开展家庭装修。同时要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建材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比如,江苏、贵州、山东、吉林等地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农村居民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给予了补贴。
三是畅通物流配送,让农村居民享受更多便利。
吴垠表示,促进家居消费的政策要与老旧小区改造等衔接配合是新举措的亮点,可以从需求侧促进家居消费。
盛秋平表示,要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配送体系。近年来全国开展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之后,现在行政村快递覆盖率已经达到90%以上。通过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配备立体货架、新能源配送车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共同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让家居产品更快、更便捷地送到农村居民手中。
多部门协同释放家居消费潜力
商务部将联动各地组织开展哪些重点活动?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表示,围绕家居消费,商务部将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消费季”活动,协同各方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优化消费供给,释放家居消费潜力,打造“绿色时尚美居”“健康家居”等多个消费场景。
“上半年,消费呈现稳步恢复态势,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2%。”盛秋平说,但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影响,家电、家具、家装等家居消费表现较为疲弱。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0%和3.8%,建材零售额同比下降6.7%。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表示,家居消费是消费的“大头”之一,是仅次于汽车的家庭第二大支出。但是,目前来看也是市场受抑制、潜力待释放的领域。如果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提振家居消费,无疑将对居民消费恢复和经济增长产生很好的带动作用。
具体来看,《若干措施》注重政策协调联动,将促进家居消费与老旧小区改造、住宅适老化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等政策有机融合,形成促消费的合力;坚持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顺应家居消费绿色化、智能化、定制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支持企业加快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着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
会议还指出,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鼓励企业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化家居商品,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助力生活品质改善。吴垠认为,城市更新,更新的不仅是城市环境,而是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一方面,老百姓可以通过城市的提升和改造,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从而带动家居消费;另一方面,通过城市更新,可以对产业再激活,使地方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居民收入,也能提高家居消费。
与此同时,家居消费也有望为扩内需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家居消费涉及领域多、上下游链条长、规模体量大,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提振,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增长和经济恢复。”盛秋平说,下一步,随着各项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预计下半年消费将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巩固。
来源:工人日报、京报网、北京日报、央广网、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光明网、新华网、证券市场、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图源 | 视觉中国
编辑 | 杨一萍
校对 |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焦点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元!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