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是母校的最好名片,也是母校的宝贵财富。问渠源基金资助的【校友风采】旨在宣传校友事迹,展示校友风采,发挥校友育人力量,引领青年成长发展。
\ | /
金泽民
1984级本科
上海凯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拼命教室”里沉淀知识
    金泽民校友1984年考入华政,当时学校开设了四十多门课程,大家要看非常多的书。金泽民回忆同学们都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现在的韬奋楼当年叫“拼命教室”,教室是通宵开放的,大家基本上都要学到晚上十点半之后才回去,因此也积累了很多知识。
    在金泽民看来,这些沉淀的知识构成了价值观的基础。学校当时鼓励大家出去实践,而不仅仅是在校园里兜圈子。金泽民认为这个学风对学生们有很大帮助,大家在母校学到了所有的本事,无论走到哪里,离开华政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世界观和价值观,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把未来工作的基础打好。灵活的头脑,保持学习的状态,这些都是在华政养成的。金泽民说很多人抱怨在学校里学不到东西,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关键是学习方法以及是否用心学习。
以“华政底色”奋斗未来
    作为一名企业家,很多人会问金泽民为什么会从法律界跨行到企业界?金泽民坦言,“学法律的人实际上是比较规范的,任何企业管理是一样的,无非是技术内容不一样,我们也是从管理,然后切入到技术和业务”。他也特别鼓励华政学生到企业去,只要学会了基本的管理方法、管理能力,去任何企业包括机关都是一样的。

   未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可能无法做到前瞻性。金泽民鼓励大家慢慢走,船到桥头自然直。每个人的道路可能不一样,重要的是在学校里要把基本功打扎实。他认为华政办学是开放的,将来很多同学可能不会从事法律工作,但是我们先建立法律的底子。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社会体系管理会依靠法律规范。所以华政学生是有优势的,
我们有华政的底色,尊重法律、依法办事、诚实守信,把这些基础打好了,再有一颗雄心,有一个灵活的头脑,愿意不停地去追求和学习,不管在什么行业工作,我们一样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金泽民建议师弟师妹们尽量多读书,走向社会之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根据需要积累新的知识。学生对未来感到迷茫是正常的,关键是要自主思考,多看书,慢慢的就会形成新的思路了。
用“赤子之心”反哺母校
    “我们的身份证是这里的310105,那么我们的根永远在 1575 号,这是不会变的。”金泽民对母校饱含深情,他觉得校友跟母校是一个相互促成的关系。我们从华政获得了知识和能力,再用这个知识能力获得财富和地位之后,去回报母校,这就是双向的一种彼此回报的关系。没有任何功利,就是一种赤子之心。
    金泽民会将每年5% 左右的收入捐赠给母校,
他设立的“思源基金”旨在回报和关怀老师。此外金泽民校友夫妇设立的“骄研励学金”,共资助40人次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女同学的学费
,让她们在校4年不再为学费发愁。为了帮助更多的同学,金泽民还有一个新的思路,对于愿意留在上海发展的优秀华政学子,确有困难的,资助他们一到两年的住房租金。

    对于母校,金泽民常说的就是感恩和回报,“如果将来能取得较大的成就,那就多回报一些;成就小的话,就在每年收入里拿出一部分用到最需要的同学”。他坦言一年中会在开基金会的时候回到母校,即便次数有限,他的心也永远在华政。反哺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不能对别人有要求。但是金泽民觉得华政要有这样的文化,华政要有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们和母校的关系就是你有能力多做贡献,能力不足就保持关注,保持关心,把它作为一个心灵的家园
    金泽民期盼每一代学生培养成才后走向社会,都能有“华政人”的概念和归属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
寄      语
    作为80年代的校友,金泽民希望华政越来越优秀,老师们能够健康长寿,同学们将来前景越来越远大。他相信华政的学生有着灵活的头脑,强大的知识储备,又善于学习,毕业之后都会发展地很好。他还希望学校能加强联络,把校友的凝聚力、合力带动起来,帮助师弟师妹共同在社会中闯出一片天地,把圈子做得越大,将来就会越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