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3日,“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下称“探索计划”)的学员们前往上海,参加了在波士顿科学举办的“移动课堂”项目。在为期一天半的学习交流活动中,来自北京各大医疗机构和高校院所的40余名学员们共话医学创新与医工结合的新经验、新方向、新进展。
“探索计划”是由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委员会联合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医疗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医疗创新人才培养,并从临床需求出发,形成有效的产业化机制,深度推进医工结合创新创业和医疗成果转化,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张珺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医疗需求持续增长,呼唤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秉承‘为生命创新’的初心,波士顿科学希望将全球领先的成果与本地的学术研究、临床需求有机结合,不断孵化更多的创新医疗解决方案。期待借助‘探索计划’,将更多医疗创新带给患者,为改善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当下,得益于政府、资本、交叉学科发展和创新技术的交相加持,中国医疗行业不断释放强大的创新活力,正在向“跨界合作”的价值医疗模式演变,这种融合发展也正以“1+1”或“1+N”的形式交织,形成创新医疗生态圈。踏准这一时代趋势的鼓点,波士顿科学在2018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打造了T3创库,希望通过产学融合的资源整合、鼓励协作创新,帮助构建医工结合的桥梁,促进信息共享、产学共融,为医疗健康行业赋能。
成立T3创库5年来,波士顿科学持续在研发、生产、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内嵌至本土医疗生态圈。
图为波士顿科学上海创新培训学院
22日上午,学员们首先参观了波士顿科学上海创新培训学院。随后艾意凯咨询大中华区管理合伙人陈玮、亚太区项目经理王钦,从宏观角度带来中国医疗器械商业化趋势和政策导向的分析,为学员们洞察医疗创新及医工转化现状提供了全景视角。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沈雳,作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的代表,也为学员们介绍了如何从临床医疗实践发现新需求,以及医工转化的经验和技巧。
从左至右:沈雳、陈玮、王钦
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围绕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前沿与变革做了精彩讲解。
滕皋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
在临床驱动介入医学领域,器械创新、先进影像设备以及人工智能都对推动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与更多同道携手,共同推动介入医学不断发展进步。
承接滕院士的分享,波士顿科学研发高级经理徐峰也为“探索计划”的学员们介绍了波士顿科学历年来的创新实践,这当中既有波士顿科学总部与美国梅奥在医工结合、产研创新的成功合作范例,也有中国研发团队以“中国创造”实力加速本土研发和生产落地的业务新模式,展现了波士顿科学通过医企合作和内部孵化实现技术创新的不凡实力。
创立40多年来,“有效创新”与“多元合作”已经成为波士顿科学发展壮大的“金钥匙”。近年来,波士顿科学不断根植中国市场,积极探索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 参与“先行先试”,多款国外前沿技术加速在国内上市;
  • 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CCI等院校和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将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学术研究、临床需求有机结合,孵化出多项创新医疗解决方案;
  • 今年,波士顿科学中国还完成了对本土公司先瑞达的部分要约收购,并与新光维在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作为中国医疗行业的永续发展伙伴,以此次“探索计划”为起点,波士顿科学将继续秉持“有效创新”的创新观,加码在华投资,深化本土布局,不断助力中国医疗行业不断创新发展,与本土医患共绘“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