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削、磨,咔嚓咔嚓,手起刀落,驴蹄子上没用的东西就被剔除了,这感觉,真爽。
不只是修驴蹄子,半夜三更,有那么一群睡不着的人在网上看“解压视频”,切胶带球、拔黑头、洗牙......视频内容没啥意义,但却让很多人表示,看完“整个人都舒爽了”,“太解压了
图源:biaoqingjia.com
其实,这类视频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ASMR视频
什么是ASMR?
ASMR,是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知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特定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会持续引发头皮和颈部的刺痛感,有时会蔓延到背部和四肢
一开始,视频平台上的ASMR形式还比较简单,要么轻柔的耳语,要么安静的吃东西,要么敲击键盘,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就会给受众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图源:fotolog.com
现在,ASMR视频种类更加多样,火爆程度难以想象。在国外视频网站上,一条吃东西的ASMR视频甚至能收获4.5亿次的观看。而在国内,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ASMR视频也格外受欢迎,比如洗地毯、切肥皂、收纳。
根据内容的不同,ASMR视频可以分为以下4个类型:
ASMR视频的种类
1
听觉:比如轻柔地耳语、敲击指甲、揉搓纸张、敲击键盘、吃东西发出咀嚼声
2
视觉:比如混合颜料、化妆、整齐地切割柔软物体、挤压沙子、海绵或黏液
3
触觉:身体接触,比如挠手臂、用手指在别人的背上画画。
4
角色扮演:与摄像头进行长时间的眼神交流,抚摸镜头。
对了,你也是深夜看人修驴蹄子的一员吗?(偷笑)
图源:inews.qq.com
ASMR为什么让人着迷?
由于ASMR的主观体验通常伴随着平静和放松的感觉,因此,ASMR已经成为一些人缓解压力和促进睡眠的神器。
那么,ASMR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呢?

针对ASMR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表明,正在经历ASMR的受试者大脑在与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奖赏和情绪唤醒相关的区域(内侧前额皮层、伏隔核、背侧前扣带皮层、辅助运动区、脑岛,额下沟)表现出显著地激活,这与亲和行为涉及的脑区一致。
ASMR激活的脑区
图源:参考文献[2]
亲和行为是发生在父母与子女、浪漫伴侣和朋友之间的关怀行为,这些行为涉及密切的人际关系,包括照顾和被照顾行为。许多ASMR视频中的观察行为与注意力接收行为与亲和行为中的照顾与被照顾有许多相似之处。
与亲和行为相关的神经激素包括多巴胺、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些神经激素以诱导舒适感、放松感和困倦感而著称,这也是ASMR体验者经常经历的感觉。
也就是说,ASMR有如此奇特的功效,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在观看ASMR视频时激活了亲和行为相关的大脑区域并释放了相关的神经激素,这些神经激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应对压力、缓解焦虑并更容易入睡。
挠黑板的声音听不得,ASMR的声音却很舒适?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一听到挠黑板的声音就会手指抠地,汗毛倒竖?
对于某些人来说,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声音会让他们特别不愉快,甚至无法控制地产生愤怒的情绪,这种对某些声音的厌恶被称为恐音症。比如,挠黑板的声音、塑料泡沫“互怼”的声音、金属叉子刮盘子的声音……
同样是声音,为什么ASMR的就能引人舒适呢?大脑初级听觉皮层和解剖学上相邻的脑岛之间的联觉交叉激活可能有助于解释这个现象。
脑岛在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整合了代表身体生理状态的多个内感受图,进而动态地反映情绪健康情况。研究表明,在恐音症中,交叉激活的作用是降低情绪健康并增加交感神经活动,相反,在ASMR中,听觉皮层和脑岛的交叉激活会导致主观幸福感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加
ASMR是精神鸦片吗?
对于ASMR爱好者来说,ASMR是缓解压力、促进睡眠的良药。不过,“是药三分毒”,长期观看ASMR视频可能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是精神层面,如果每天花大量的时间观看此类视频,达到不看就睡不着觉或者更加焦虑的程度,这是因为大脑建立了ASMR和愉悦感知之间的神经连接,而且这个连接可能会随着观看ASMR时间增加而越来越强,那么,你是上瘾了。
如果你已经有了类似的情况,可以尝试减少每次观看的时间,增加观看的时间间隔,或者试着在生活中找找其他的乐趣。
第二是身体层面,为了达到更加沉浸式的体验,很多ASMR爱好者会佩戴耳机观看视频,长时间佩戴耳机会引起耳部的不适,声音过大还会损伤内耳的毛细胞,引起听力不可逆的损伤。
总之,ASMR视频是能解压,但是若因为观看ASMR视频而更加焦虑,那岂不是本末倒置?所以,还是要适度哦~

参考文献
[1] Barratt E L, Davis N J.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 a flow-like mental state[J]. PeerJ, 2015, 3: e851.
[2] Lochte B C, Guillory S A, Richard C A H, et al.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the neural correlates underlying the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J]. BioImpacts: BI, 2018, 8(4): 295.
[3] Poerio G L, Blakey E, Hostler T J, et al. More than a feeling: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 is characterized by reliable changes in affect and physiology[J]. PloS one, 2018, 13(6): e0196645.
[4] McGeoch P D, Rouw R. How everyday sounds can trigger strong emotions: ASMR, misophonia and the feeling of wellbeing[J]. BioEssays, 2020, 42(12): 2000099.
作者:王晔,中国传媒大学脑科学与智能媒体研究院
编辑:He Huizi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科技馆
编辑:见欢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