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之于迷信,就是疫苗之于病毒。你把科学信仰一针扎进脑门,从此免疫人间迷信。我一度这么认为……直到最近。
我舅热衷于命理学说,俗称算命。在我女儿出生前,所有人根据“江湖经验”都认为是儿子,只有我舅双指一掐,“你第一胎是女儿,算了好多次,都是。”
这没什么,生男生女概率对半。
但我妈告诉我,早在我还单身时,我舅就说我将娶一个“双学位”的老婆。我不知道这事,更没有找对象时问人姑娘有没双学位。我不知该作何解,要说他“蒙对”,但“双学位”显然不在长辈可以“蒙”的选项里。
目前为止,我仍能尬笑“迷信不可取”。直到我妈告诉我,“你舅还说,你这辈子有29年的发财命”……
好吧,我动摇了。
空虚的灵魂可以假装充实,但你无法让饥肠辘辘的肚子保持安静我想要,我愿意,我希望,算命是对的。
我几乎就要沦陷了,要不是仅存的一点科学羞耻心拽着。
体验了一把“算命的诱惑”,我再也不敢轻视这延续千年,拥有海量粉丝的“文化糟粕”。算命,或者说,广义的“迷信”究竟满足了人性深处的哪一类需求
首先,必须承认“迷信(有些)”的价值。
就连大脑神经科学实验都证实了,人最快乐的时刻不是欲望得到满足时,而是欲望「即将」获得满足前——这符合我们的日常就经验。欲望满足时,目标突然被抽离,我们容易失落、茫然。反倒是“觉得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最嗨——你信心满满,期待拉满,多巴胺翻江倒海。
“迷信”就是这么发挥作用的,给生活以“盼头”,给未来以希望
我刚工作时就留意到,在一线城市,户外干苦活的普遍比职场吹空调的快乐,是他们更乐观豁达么?不是。他们快乐,是因为他们从未想过定居一线城市,他们盯着眼前,盼着未来,每搬一年的砖,就能在老家盖一层的楼,肉眼可见的成就感。
反观职场人,一边是乘着高铁磁悬浮的房价(前三十年),一边是挤着高峰公交车的工资,你连自己都说服不了,「希望」在哪里。
假如你下半辈子注定是贫困潦倒,那你是选择“迷信(好结果)”,让自己有个盼头,每天信心满满快快乐乐,还是选择死死抱着所谓的真理不放,皱着眉头绝望度日?
是我的话,我就选择“还有发财的29年”,至少还能再傻乐个把年。
所以,“迷信”在人类社会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
我认为,它是流落民间的信仰
信仰有很多种:
典型如宗教皈依(不是表面而是心诚的那种)。以佛教、基督、伊斯兰为代表,这类信仰能免费为教众提供一个榜样,一个导师(释迦摩尼、耶稣、穆罕默德等),迷途时有他们指引,困苦时能找到「意义」(比如“给来世积德”),还能顺带结交新朋友(宗教活动
),抱团取暖。

宗教皈依门槛低,利大于弊,适合多数普通人,但前提是生活环境须有那个文化土壤。
第二类信仰,它们通常伪装成“崇高的理想”
这个适合圣人、能人、野心家等。为了实现抱负、为了“改变世界”,他们容忍一切,这些偏执狂的字典里没有「盼头」,他们不需要。生活若没了希望,动手干一个就是,至于是“破坏”还是“创造”,视观众的屁股而定。
这一类的信仰,门槛高,它需要同时具备学识、能力、狗胆,以及些许变态。我八分敬畏两分羡慕这类人,但我成为不了他们。
如果你跟我一样既不属于第二类能人,又在一个宗教土壤缺失的环境,那第三类信仰或许适合你——俗称“迷信”,它适合“信仰自由”的国度。
毕竟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导的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生命里能左右的实在比蝼蚁多不了多少,梦醒了,无路可走,于是投靠迷信大军,谁又能责怪呢?
为什么人就一定要有信仰呢?没信仰就不配活着么?
这个问题倒有明确的答案。这是进化的结果。不是「人」需要信仰,而是因为拥有信仰,「人」才成为人
人类正是对「意义」的认同与共识,才能抛开个人利益达成超大规模协作,最终创建了文明。
信仰之于灵魂,就像氧气之于心脏。行为若失去了意义,活着就是“行尸走肉”。如庄子所言“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可以这么说,信仰成就了人类,而这一副作用是,「意义」不能停
一个「意义」蔫吧了,你得赶紧给它打气,哪怕为此“只看自己想看的”;实在抢救不活,真相了,新的「意义」必须接上,哪怕为此饥不择食。
这也是宗教皈依的最大优势,信徒们就没有意义缺席的苦恼,宗教一劳永逸。
反观我们,可难办了。
首先是主流文化,儒释道,形而上的少,入世的多。就连其中最不入世的成分,也烧香拜佛的由托付“来世”转变为保佑“今生”。
入世的缺陷是,它太容易被置入现实语境评判——你每年上百上千的香火给观音娘娘点上,但良缘仍迟迟未现——你是不是会考虑换个风水师来算一卦?而所有的“神、仙、鬼、人”们,一旦无法解决问题,转头即被抛弃。赔了金钱又费时,这是痛苦之一。
仅靠“心诚”的不灵了,那就转而尝试追寻“努力”系列的意义呗。
你可以追逐“服务人民”、“为了部落”,也可以接地气的“为了光宗耀祖”、“为了家人幸福”……但这就又回到“大环境”问题了,人民不是你想服务就能服务,工作不是你想做就给你做。
深入人心的“自由”、“平等”观念掩盖了大部分选项的隐含条件,好的机会就像可爱的邻家女孩“要求不高”,实际去追会发现人就要求“衣食无忧”如此而已。
传媒发达加剧了普通人的痛苦,才子佳人浩如繁星,属于你的月明星稀。
体面的、“有意义”的工作机会明明鲜少对普通人开放,偏偏还要对炮灰们落井下石,你够不着是因为能力不行,你不配。
对不明其理的人,造成的结果是——“能够做的事情太少,可以想的东西又过多”,这无疑是在追寻意义的路上伤口撒盐。
毕竟,人生的多数「意义」无法从沉思中获得,它就像嗑瓜子一样,乐趣存在于嗑的过程,正如「意义」缠夹在实践中
缺少实践的机会,哪来的「意义」滋润饥渴的心灵?
如此一番探讨,你会突然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反智」行为总是屡禁不止、死灰复燃,为什么教育普及、现代科技都无法将之根除?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世上除了音乐及大麻,也就「反智」最通“人性”,把人拿捏的欲生欲死:
没错。真相不重要,对错不重要,甚至连利益都没那么重要了。人们需要的是认同,是盼头,是唾手可及的谎言
所以,释怀吧,如果你尽力了,生活还是没有起色,那么塔罗牌也好,五行八卦也好,都可以玩一玩。占卜结果好的,就信,结果不好,就别信,换一个。
又或者——
如果你仍执着的信仰科学,仍不愿意欺骗自己,仍在生活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就想想我吧,想想仍喜爱「少加点班」的读者们,毕竟,当所有人一起吃苦,就等于没吃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