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178
阅读预计8分钟
作者|Yogendra Yadav
编译 | 江文轩
审核 | 胡可怡
编辑|邓慧玲 穆祎璠

  编者按 
本文的主要论点为,阶级是本轮卡纳塔克邦选中决定选民投票行为的首要决定性因素。本篇文章主要依据卡邦Eedina的选前民调数据,而5月13日出炉的卡邦选举结果结果与该调查的预测高度一致,显示了该份调查的科学性。根据调查结果,投票者的经济阶层地位越低,其越倾向于投票给国大党,反之则更加倾向投票给印人党。作者也指出,种姓因素依旧很重要。但他认为有三方面原因决定了种姓并非选民投票行为的决定性因素:第一,政党整合种姓的实际能力并不强;第二,将种姓身份与投票倾向深度绑定,难以解释选民在多次选举中的投票偏好变化;第三,种姓内部也存在阶层划分问题。据此,作者认为本次卡邦选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贫富差距”,作者还提醒观察者们更加重视阶级因素在印度政治重的影响。南亚研究小组特编译此文,供各位读者参考。
塔克邦议会选举的投票日选民们排队投票,图源:PTI
我一直希望能写一篇文章,说服我那些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朋友更加认真地对待阶级分析法。这是一个我常常用来戏谑我的左派和前左派朋友的玩笑话,但虽说是玩笑话,却道明了某些深层次问题。印度政治分析家们的观察视角,总是如同钟摆一样摇摆不定:从前,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他们恨不得用“阶级”这一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一切现象;但如今,他们又因对“种姓”分野的过度执着而一叶障目。玩笑之余,我也难掩内心的愧责,毕竟我曾经也为种姓视角的泛滥发挥过某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将举行的卡纳塔克邦选举(译者注:卡邦选举结果于5月13日出炉)又让我想起了这个老笑话。同时也促使我借机写下此前我从未表达过的内容。印度社会中的阶级因素,比我们想象中更加重要。
这个观点萌生于我与Eedina活动家的会面经历,Eedina致力于使用卡纳达语创建非传统的民族媒体。而在卡邦选举开始前,Eedina在卡邦全境进行了一项大型选前调查。我做过、也见过太多类似的选举调查,以至于对一般的选举调查提不起丝毫兴趣。但Eedina的此次选前调查所体现的“公共性”深深折服了我。Eedina并未从民意调查机构聘请专业人士(如今所谓的专业人士太多,且大多都水平一般),而是启用了近1000名受过培训的公民记者。这些志愿者前往卡邦204个议会选区(该邦共有224个选区),与41169名受访者进行了面对面访谈(而非普遍使用的廉价电话访谈)。Eedina的抽样方式相当严格:随机抽取投票站,并从该站选民名单中随机抽取受访者。因此,该调查所选样本的代表性极强,真实反映了卡邦选民的整体状况。所以,包括我在内的调查研究员们应当认真对待Eedina的发现(顺带一提,我向Eedina的调查设计方案提供了一些建议,并因此获准访问其数据文件)。
根据文件记录, Eedina调查预测,5月10日至13日举行的卡邦选举将迎来一波“国大党浪潮”。与其他认为国大党将以微弱优势建立“悬浮议会”的选前调查结果不同, Eedina预测国大党将获卡邦224个议员席位中132-140个席位,占据绝对多数,这将是该党过去 30 年内在该邦的最佳选举记录。而卡邦此前的执政党——印人党的席位数量将缩减至57-65个,人民党世俗派(JDS)的席位将减至仅19-25个。国大党得票率占比为 43%(较2018年上升 5%),印人党为 33%(下降 3%),人民党世俗派为16%(下降 2%)。
一、阶层影响选举的教科书式模型
我没有理由不相信Eedina的结论——不仅因其调查数据真实可靠,更因为这项调查关注了受访者的经济背景,从而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投票行为与阶级之间的关联。不幸的是,大多数民意测验者甚至已经停止记录有关阶级背景的信息(CSDS- Lokniti团队除外,该团队仍然是政治调查研究的标杆)。Eedina调查促使我们产生这样一个问题:经济阶级背景是否决定投票行为?
答案是肯定的。某些职业类别(即受访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者所从事的职业)的投票模式即是例证。在农民与日薪制零工群体中,国大党获得50%的选票,印人党仅获29%的选票。在商人群体和专业技工群体中,印人党则以43%领先于国大党的30%选票。而就工薪群体而言,薪资水平与国大党得票率呈反比,工资水平每上升一个等级,国大党所得选票也会相应减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我结合观察了职业信息与家庭资产(四轮车、两轮车、冰箱/空调和智能手机等),依此排出了从“上等阶层”到“赤贫群体”的阶级序列。当我将其与投票意向进行交叉组合制表时,结果令人震惊:选民经济阶级排序越低,国大党的得票率就越高。印人党的得票趋势则恰恰相反:越富有的选民越倾向于投票给印人党。人民党世俗派的得票规律与印人党类似,但相关性相对较弱。
各阶级预投各政党的选票份额,图源:《印刷报》
因此,如果用折线图展示国大党和印人党的得票率变化,便能得到一幅与阶层因素相关的投票模式示意图。印人党在上等阶层中得票率领先国大党13%,而在中产阶层群体中,两党得票差距缩小至1%。选民阶级排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得票情况将发生反转:国大党在中下等阶层中领先3%,在贫困群体中的得票领先优势扩大至14%,在赤贫群体中则领先20%。当然,对国大党来说,真正能决定其选举命运的是这些阶层的相对规模大小。印人党占优或两党得票率势均力敌的前三个阶级群体共占选民总人口的40%,而国大党具有显著选举优势的后两个底层阶级群体,则占总人口的60%。
印人党与国大党在各经济阶层的得票率变化。图源:《印刷报》
二、阶级在每个种姓内部运作
那么,种姓因素在选举中的影响又如何?种姓因素的确很重要。事实上,种姓仍然是影响印度民众投票倾向的首要背景因素。印人党在高种姓群体与林伽雅特(Lingayats)中以58%对 25%、53% 对 28%的优势领先于国大党,而人民党世俗派(JDS)仍然是沃卡林格(Vokkaliga)种姓群体的首选政党(人民党世俗派、国大党和印人党在该群体中的得票率分别为38%、31%和24%)。而国大党则掌控着种姓谱系中占比近三分之二的较低种姓阶层,该党在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库鲁巴人群体中的得票率均超50%(译者注:库鲁巴是卡邦规模第三大的种姓群体,以放牧为主要职业),在穆斯林群体中的得票率甚至超过 70%。
然而,在你点头赞同“种姓决定论”之前,请注意三件事:第一,政党整合种姓的实际能力并不强;第二,将种姓身份与投票倾向深度绑定,难以解释选民在多次选举中的投票偏好变化,例如,如果这次卡邦选举中国大党在各种姓群体中的得票份额均有所上升,那么单一种姓因素无法解释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第三,更为重要的是,种姓内部也存在阶层划分问题。从更广泛的阶级角度来看,不同种姓内部的穷人与富人的投票模式不尽相同。
具体而言,虽然高级种姓通常更偏好印人党,而非国大党,但在不同阶层的高级种姓选民中,这种领先优势的大小变化巨大。印人党在高级种姓的赤贫群体中领先国大党14%(47%比34%),随着选民经济阶层排序升高,印人党的得票份额呈指数级增长,在高级种姓的经济上等阶级中,印人党票数领先国大党近50%(64%比15%)。同样地,林伽雅特中国大党的得票份额,从经济上层阶级的24%逐渐攀升至赤贫阶级的32%。国大党相对于印人党的领先优势,从表列种姓赤贫阶级的31%,逐渐缩小至表列种姓上等阶层的4%。印人党在穆斯林经济上等阶级中的得票份额则高达22%。
影响卡邦议会选举的最大因素将是贫富差距,而非其他任何因素。尽管媒体上充斥着有关取消穆斯林配额与表列种姓保留的争论,以及林伽雅特对印人党的愤怒情绪宣泄,这些都不是真正影响卡邦选举动向的决定性因素。有此认识,你就不会对国大党的选举政策感到惊讶。国大党向卡邦选民提供的四项“承诺”(向女性领导人发放酬金、向民众提供200单位免费电力与10公斤免费大米、向高素质青年提供失业津贴)皆以贫困、赤贫群体为动员对象。
就此而言,卡纳塔克邦选举并非特例,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虽然印度的政客和分析师往往更关注教派、种姓这两个维度的分野,但影响更深远的阶级因素正在悄然左右着印度选举的动向。认识阶级分化,激活阶级的政治力量,或许将改写印度政治的未来。
作者简介:Yogendra Yadav,印度活动家、政治家,曾任德里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the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Societies)的高级研究员。
本文编译自印刷报(the print)网站2023年4月28日文章,原标题为Class matters in Karnataka – Eedina’s pre-poll survey on voting patterns shows原网址为https://theprint.in/opinion/class-matters-in-karnataka-eedinas-pre-poll-survey-on-voting-patterns-shows/1543661/
本期编辑:邓慧玲 穆祎璠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95期 | 中方拟推动中印边界局势转向常态化管控,但印度不干?

经报·88期 | 创投萎靡、IT不振…印亮点正纷纷转暗

▲军报·14期 | 印密集推出多款新式武器,掀起国防工业小高潮?

最新 | 印学者:没实力还执意对华强硬,莫迪政府小心玩完…

重磅 | 在边境挑事,对内却弱化影响,印度为啥“精分”?

  更多内容请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