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一轮的创意总监任命来看,时尚界似乎正寄望于「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设计师。在 Gucci、Bally、Ann Demeulemeester 分别宣布 Sabato de Sarno、Simone Bellotti 和 Stefano Gallici 为新的品牌创意总监之前,想必大部分消费者都对这几位设计师的名字感到陌生。无论从业经验多少,他们此前确实都属于「幕后工作者」。
要知道,在 Gucci 宣布任命之前,de Sarno 在 Instagram 上的粉丝量只有 2000 左右。他今年 39 岁,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毕业于米兰欧洲设计学院(Istituto Europeo di Design),科班出身。在过去 13 年间,他先后担任 Prada 女装助理打板师、Dolce & Gabbana 女装针织系列的首席设计师,以及 Valentino 男女成衣系列时尚协调员(Styling Coordinator,即为时装秀及品牌其他营销活动准备造型的时尚总监)、设计总监和市场形象总监。值得一提的是,在任职 Valentino 期间,他被业内人士誉为 Pierpaolo Piccioli 的得力助手,提出「芭比粉」(见于 Pink PP 系列,该系列由 Zendaya 和 Lewis Hamilton 策划,不仅为「Barbiecore」做出贡献,还获得了专属的潘通色号),一度帮助该品牌提升了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
Gucci 现任创意总监 Sabato de Sarno 肖像
与 Gucci 的前任设计师 Alessandro Michele、Frida Giannini 和 Tom Ford 不同,de Sarno 全面的专业能力直击内部,横贯设计和生产等环节,赢得品牌首席执行官 Marco Bizzarri 的青睐。后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达了他对意大利年轻一代的期待。同时,开云集团董事长 François-Henri Pinault 也表示,「在 de Sarno 的创意掌舵下,我们相信品牌将继续通过备受追捧的产品和系列影响当今的时尚文化,并为现代奢侈品带来独特视角。」
另外,Gucci 本身定义的意式美学,即「以促进性别流动性和多样性为其核心」,也正好与 de Sarno 所信仰的价值观相同(他在 Instagram 上多次发布了与彩虹相关的图像及意大利观念艺术家 Alighiero Boetti 的作品)。截至目前,de Sarno 已做出了一些营销策略:比如更加注重品牌自身的「非凡历史和传统」,减少批量生产和预售,突出意式奢华中的永恒性。
de Sarno 个人 Instagram 上发布的「Pink PP」相关照片
凭借此次「开箱即用」的选择,开云集团彻底改变了多年来设计师从一家著名时装屋跳槽到另一家的进出模式。任命一位从未当过「一把手」的设计师为创意总监,看似一个冒险的举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联姻」从侧面证实了意大利品牌对于意大利设计师的信任 —— 可能这些设计师并不为大众所知,但在意大利时尚圈内,却有着强大的背景和人脉支持。
被意大利集团 Antonioli 收购的 Ann Demeulemeester 在一个星期内迅速将品牌内部的男装设计师 Stefano Gallici 提拔为创意总监。年仅 27 岁的 Gallici 毕业于威尼斯建筑大学(Università IUAV di Venezia)时装设计专业,曾在安特卫普为 Haider Ackermann 担任设计助理。Ackermann 暂停运营个人品牌后,Gallici 于 2020 年加入 Ann Demeulemeester 担任设计师。集团创始人 Claudio Antonioli 提及这位年轻人时表示,「Stefano 展现了强大的创造力和清晰愿景,他代表了品牌基因,着眼于未来。」
Ann Demeulemeester 现任创意总监 Stefano Gallici 肖像‍‍
辞退一位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选择一位初出茅庐的幕后选手 —— Antonioli 的做法同样充满了风险。但 de Saint Sernin 极具侵略性的性感设计确实表现得与哥特浪漫、淡化感情为基因的品牌理念相悖。试想,作为品牌创始人灵感缪斯的 Patti Smith 如何招架秀场上那些过于裸露的轻纱薄裙?品牌的忠实追随者是否会为此买单也存疑。de Saint Sernin 既没有所需的经验,也没有适配的敏感度。从 2023 秋冬系列产出的作品来看,他的个人美学凌驾于品牌代码之上。这样的态度对于管理层来说是极度致命的,不仅会导致品牌的声誉受到影响,也会使品牌在不协调中迷失营销方向。
自 2021 年 Antonioli 掌权 Ann Demeulemeester 以来,推出的新系列一直被笼罩在以往的经典设计之下,鲜少有所创新,鞋履仍是销售主力军 —— 是时候提拔一位理解并尊重品牌风格基因及运作模式的设计师(哪怕是新人)来平衡内部系统、扩大成衣销售量了。Gallici 对于黑暗浪漫的痴迷完美契合了 Antonioli 的所需。加之已在品牌任职 3 年,Gallici 显然能够避开尴尬的适应阶段,与这个由 50 多人组成的小团队一同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Gallici 个人 Instagram 页面,充分展现了其审美趣味
几个世纪以来,意大利时装总体来说以本土家族企业为主(据统计,其中 93 % 的企业都是家族经营)。Max Mara、Etro、Tod's、Missoni 等品牌一直野心勃勃地捍卫着意大利的传统手工业和制造业。相比其他欧洲奢侈品牌,这些处于时尚巅峰的意大利家族,会在选择下一任设计师的时候优先考虑「局内人」。基于契合的文化背景,大部分品牌并不惧于为这个看似「保守」的选项买单:Tod's 选择了 Walter Chiapponi,一位专业的务实派,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扎实的设计功底(他曾在 Miu Miu、Bottega Veneta 等品牌任职);Etro 选择了 Marco de Vincenzo,一个全能的实践者,色彩、印花和面料方面享有天赋;Missoni 选择了 Filippo Grazioli,一只优秀的潜力股,对意式生活方式保有感知上的敏感度。
意大利老牌开始深思熟虑地选择新一代掌门人,「稳中求胜」即是他们招贤纳士所考虑的第一个环节 ——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诸如以往的求学背景、工作经验、设计项目,还有实打实的销售业绩等)似乎意大利人才能更清楚明白意大利集团要什么。
Bally 现任创意总监 Simone Bellotti 肖像
面对逐渐崛起的意式新生力量,也有像 Bally 这样的瑞士集团抛出橄榄枝。在宣布辞退 Rhuigi Villaseñor 之后,意大利设计师 Simone Bellotti 担任其新任设计总监。Bellotti 曾在 Gucci 工作了 16 年,有着相当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份任命像是 Bally 对于以往错误任命的一次深刻反省,让其不得不重新认识到人才无法被半路出家的「流量明星」所取代
眼下,创意总监职位轮换,品牌和市场留给设计师的耐心越来越少。之前,流量设计师在媒体上制造的声量为老牌时装屋羡慕;现在,短时间的磨合中,不够扎实的设计功底和对品牌基因的模糊概念,导致创意所需的时间周期经常跟不上时尚集团的商业扩张。那么,设计师如何与品牌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呢?
如果说 Louis Vuitton 和 Balenciaga 的成功秘诀在于设计师向消费者讲述一个个有吸引力的故事 —— Demna 在时装秀上对俄乌战争、气候变化和华尔街的疯狂资本主义发表讽刺评论;Abloh 重复童年故事,激发儿时对于地下亚文化、艺术和嘻哈音乐的回忆 —— 那么,意大利老牌时装屋或从内部提拔熟悉品牌档案、享有设计或审美天赋的新设计师,或从外部挖掘具有行业经验、获得业内人士认可的幕后功臣,不失为更保险的举措。这些设计师尽管个人(目前之于媒体或公众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具备了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更契合的文化背景,以及更低的沟通成本。对于设计团队还不够强大的品牌而言,这已是最佳的候选人选。
在米兰时装周发布 2018 春夏系列后谢幕的 Stella Jean
至于为何意大利人居多?意大利品牌内部的员工构成或是原因之一。据意大利设计经济报告《Design Economy 2023》,与 2019 年相比,意大利设计类院校在 2020 年增加了 10 所2021 学年,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为 10,218 人,其中,18.4% 的毕业生前往国外就业,换句话说,至少 80% 的设计专业学生在国内就业。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入职的大都是意大利人。
今年 2 月,意大利国家时装协会(Camera della Moda)的唯一一位黑人成员、海地裔意大利设计师 Stella Jean 指责该协会并没有如之前承诺般支持在意大利工作的年轻有色人种设计师。她以绝食抗议,并宣布退出米兰时装周。在她看来,少数族裔人才在意大利时装界的未来仍不确定。《纽约时报》针对该事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意大利比大多数欧洲国家更白 ——在其人口普查中种族数据不被收集,这个国家也没有出生公民权,这意味着在该国出生的移民子女不会自动成为意大利公民。」
就目前看来,意大利老牌时装屋提拔未曾公开露面的意大利「新秀」,既大胆又保守。他们需要革新,却偏好一位懂得本国历史文化和产业优势、愿意研究品牌基因以及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来完成这件事。值得警惕的是,过度摄取一方文化资源,设计也有乏善可陈的危险。意大利时装界能否靠本国新人迎来又一轮黄金年代,品牌要做的还有很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