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没有15万的车,你想辞职当个网约车司机,都难!
7月17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杭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车辆技术标准》正式落地实施,网约车的从业门槛又提高了一大截。
开网约车门槛
再次拉高一大截
这个“网约车新政”从车辆年限、燃料类型和性能参数等四个方面做了新规定。
车辆年限方面,原政策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五年即可申请成为网约车,而新政策规定使用出厂新车。
燃料类型方面,新政策规定网约车使用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或车辆购置的计税价格在15万元以上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
性能参数方面,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原2600毫米),行李箱容积不小于400升。
官方表明,这些调整旨在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进一步规范,也提升了市民的乘车舒适性、便于行李的放置,同时为采用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留出政策空间。
其中这条“车辆购置税计税价15万以上”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低于15万的车
仍占据着主流
业内人很容易猜到定这些参数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用15万门槛,继续挤压卡罗拉之类非新能源车的空间转化需求为新能源。
第二是用2700轴距门槛,逼迫哪吒V之类新能源小车让出份额给其他大车贵车。
怪不得,现在杭州路上多了这么多Bz3出租车,好家伙卡的死死的。轴距2880,后备箱439,续航517,标价16.98万。
之前我们在嘲笑丰田bZ3,名字古怪,车型落后,想不到它是冲着网约车新政去的。

目前最常见的几款纯电动网约车车型,广汽埃安S、比亚迪秦EV、吉利帝豪EV,买一辆最低配置的车型来开网约车最少也要花上14万元。
所以大部分网约车司机仍会选择非新能源纯电动车型来作为主要车型。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网约车市场还存在着大量低于15万元的非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占比达到近70%,就拿几种我们比较常见的网约车车型来说。
比亚迪秦PLUS 官方指导价:9.98—20.99万
吉利帝豪      官方指导价:6.99—12.98万
日产轩逸      官方指导价:10.86—17.49万
广汽传祺GS4  官方指导价:8.98—13.18万
大众捷达      官方指导价:6.28—13.88万
以上几款车型都是网约车市场比较常见的车型,而这几种车有的最低官方指导价甚至都没有超过10万元,因此这个规定将会对这部分车型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这是个某落后老玩家被新政抛弃,后续其他新玩家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故事。
在业内人士看来,应考虑到网约车从业者群体从业成本增加的问题,对网约车司机给予更多的关怀。
跑多久才能回本?
对于已经购买了15万元以下的非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运营车辆的司机来说,无非面临着以下几种选择:
一是退出网约车市场,转行做其它行业。
二是更换15万元以上的车。
三是选择向租车公司租车运营。
假设一个司机选择更换一辆15万元以上的车继续跑网约车,他的旧车卖了5万元,他还需要自己垫付10万元,那他需要跑多久才能赚回这10万元呢?
以一线城市广州的消费来看,根据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广州市网约车市场5月的监测数据,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为14.15单,单车日均营收为355.42元。
假设这个司机很勤劳,一天能挣400元,每个月都跑满30天,每天吃饭40元,车辆充电50元,一个月房租1500元。
那么一个月他能挣7800元,要想挣回成本,大概需要15个月的时间,如果还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费用,可能要一年半才能收回成本。
僧多肉少,网约车司机面临着越来越贵的用车成本,但是却赚着越来越少的钱,现在想要靠开网约车来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
卷不断,理还乱

整顿迫在眉睫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5月,全国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58.4万本,车辆运输证235.7万本,这一数据比两年多前增长了一倍多。
面对着数量激增的网约车数量,多地都对本地的网约车按下了“暂停键”,东莞、温州、济南和遂宁等都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示大家谨慎入行,三亚、长沙则是暂停受理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
有行业专家表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部分网约车聚合平台降低了准入门槛,从而导致网约车驾驶员队伍迅速膨胀。
有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6月,全国共有合规网约车平台236家。
而到了今年4月,这一数字变成了309家。而这些新增的平台公司,大多数都是在聚合平台里几乎没听过的小平台。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数据显示,今年6月,全国网约车行业月度订单总量为7.63亿单,其中聚合平台完成了2.18亿单。
聚合平台通过大幅降低网约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推动了很多地方性的小平台的扩张。
而这些小平台为了扩大自己的司机人数,抢占市场,降低了很多司机的入门门槛,甚至将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租给司机。
不少乘客就曾表示,经常碰到一些素质低下的司机,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开车接打电话,路怒症等情况,或者是行驶车辆不合规,司机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等情况。
而聚合平台在这之中扮演者类似“中介”的角色,它们要做的只不过是把双方撮合在一起,如果两方有了矛盾,它通常是不管的,也不用承担任何相关运营责任,乘客维权困难。
而司机这边也面临着巨大压力,接单的车越来越多,而乘客的数量没变,接的单越来越少,同时还要面对平台的抽成,甚至招司机的中介也要抽成,长此以往,也会进一步放大司乘矛盾。
对于越来越多出现的聚合平台,整顿迫在眉睫,相比于换更好更贵的网约车,提高驾驶员的合规率、整顿良莠不齐的平台,或是制定一些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网约车市场,才能够促进网约车市场的良性运行。
END•
如需转载原创文章,请联系微信:onejige
司机饱和了
开网约车,难赚钱
点个「赞」和「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