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件:日央行意外调整YCC区间;调整并非空穴来风、但时间超出预期
12月20日,日央行意外决定将其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从±0.25%调整至±0.5%,超出市场预期。此次调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今年以来,日央行为了维系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日元贬值压力也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日央行不断增持日债也对整个日债市场造成了明显的扭曲,不可持续。同时,日本通胀的不断走高也带来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市场对于日本央行边际调整其政策立场以缓解过大的支撑压力也并非完全没有预期。不过,此次调整时点却让市场意外。
政策展望:通过调整YCC区间缓和购债压力,但暂时也不宜视作持续调整的开始
我们认为暂时也不宜对此做过于悲观的预期,主要是考虑到:1)更大的富余量可以阶段性缓和日央行的购债压力;2)当前宏观环境比2个月前相对更友好。美国通胀拐点确立和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都使得日本央行面对的最大的外部压力在缓解;3)全球衰退压力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也会使得日本的进口成本回落,国内通胀缓解。
资产影响:“便宜钱”的减少,主要通过收缩全球流动性供给来传导
如果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将会推动日元升值、并伴随部分资产抛售和流动性收紧,极端情形下甚至不排除出现局部的流动性冲击。基准情形下,我们并不预计很大规模的持有资产都要逆转,但基于静态口径的规模确实无法准确反映动态的变化,一些时候资产本身的波动也是造成资金流动的原因。作为备选,日元和美债本身的波动,日元汇率对冲成本变化、以及资金流向可能都是我们观测这一压力演变的主要观测指标。
正文
事件:日央行意外调整YCC区间;调整并非空穴来风、但时间超出预期
12月20日,日央行意外决定将其收益率曲线控制(YCC)目标从±0.25%调整至±0.5%,超出市场预期。受此影响,日元大幅走强,10年期日债从0.25%一度跃升20bp至0.43%,10年美债也一定跳升至3.7%以上。这一突然变化与波动,对于权益市场也造成较大冲击。日本股市收盘下跌~2.5%,中国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跌幅也在1%和3%不等。
此次调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今年以来,受美联储持续加速加息推高全球美元融资成本和日美利差影响,日央行为了维系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体现在其购债规模不断增加才勉强把日本10年期国债“锚定”在0.25%的上限,但也一度导致日债无成交的境况(图表1,2)。不仅如此,在利差走阔、日本货物贸易逆差不断创纪录扩大的背景下(图表3),日元贬值压力也不断增加(最低兑美元至152),但这却与日央行YCC政策“左右互博”,此前日本财务省指示央行在150附近屡次干预汇率贬值也收效甚微(9~10月份累计干预规模超9万亿日元,图表4)。更重要的是,日央行不断增持日债(持有占比高达44.9%,图表5)也对整个日债市场造成了明显的扭曲,不可持续。同时,日本通胀的不断走高(最新10月CPI为3.7%,年底有可能接近4%,图表6)也带来了一定的调整压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市场对于日本央行边际调整其政策立场以缓解过大的支撑压力也并非完全没有预期。
图表1:日央行为了维系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今年以来日央行购债规模不断增加才勉强把日本10年期国债“锚定”在0.25%的上限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自2021年6月起,日本已连续17个月贸易逆差,10月仍高达2.7万亿日元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日本财务省在9~10月份累计干预规模超9万亿日元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日央行持有日本国债占比高达44.9%,对整个日债市场造成了明显的扭曲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日本10月CPI同比攀升至3.7%,剔除新鲜食品及能源同比攀升至2.5%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过,此次调整时点却让市场意外。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可能的政策调整将出现在明年4月黑田行长任期到任后,再加上近期随着美国通胀回落和美联储加息放缓预期升温,日元贬值和美债走高造成的压力已经缓解了很多,因此在这个时点突然调整让人费解。不过,如果非要解释的话,面对必然需要调整的政策,可能选在当下日元贬值压力缓和、美元利率趋缓的时候做比之前要好。
政策展望:通过调整YCC区间缓和购债压力,但暂时也不宜视作持续调整的开始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央行选择调整YCC承诺区间,可以缓解其不断增加的购债压力并减少对日债市场的扭曲程度。但市场担心,这一变化可能会成为后续持续调整的开始,进而诱发更多波动和流动性收紧的涟漪。
我们认为暂时也不宜对此做过于悲观的预期,主要是考虑到:1)更大的富余量可以阶段性缓和日央行的购债压力,2018年日央行也面临上调YCC目标的压力(从0.1%上调至0.2%,图表7,8),虽然利率短暂出现冲高,但随后全球环境出现变化后(美联储2019年初传递暂停加息信号并与2019年7~9月降息)使得这一上限再未被触碰;2)当前宏观环境比2个月前相对更友好。美国通胀拐点确立和美联储加息临近尾声都使得日本央行面对的最大的外部压力在缓解(图表9),这也是今天日债利率仅冲高到0.43%而未完全打到0.5%上限的原因。3)全球衰退压力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也会使得日本的进口成本回落,国内通胀缓解。
图表7:2018年日央行也面临上调YCC目标的压力(从0.1%上调至0.2%)…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虽然利率短暂出现冲高,但随后全球环境出现变化后使得这一上限再未被触碰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我们测算基准情形,2023年二季度末CPI和核心CPI同比可能下行至3%和4%左右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然,最大压力和可能风险来自:1)美国通胀和美联储紧缩超预期,将使得日央行的压力激增;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增加日本进口成本压力。
资产影响:“便宜钱”的减少,主要通过收缩全球流动性供给来传导
我们在此前有关“便宜钱”减少的报告中分析过全球流动性供给对资产定价的影响(《“便宜钱”消失的全球资产定价影响》《“便宜钱”消失下的灰犀牛》),也专门提示过日本央行作为全球“便宜钱”供给最后来源(全球负利率债券从高峰的18万亿美元降至当前2万亿,且均为日本债券,图表10),其政策的边际变化也可能通过部分套息交易(carry trade)逆转引发明显的冲击和影响(《日本是否会成为潜在的“黑天鹅”?》)。
图表10:当前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回落至1.3万亿美元,且均为日本债券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元作为主要的套系货币之一,在长期低利率和日本国内高储蓄的环境下,一定程度上等于利用国内的低息环境给全球提供部分流动性。BIS最新的报告估计,日元计价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为1.25万亿美元,占到全球的17%左右,仅次于美元和欧元(图表11)。影响机制为,如果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卖出其他货币资产并转成日元回流),将会推动日元升值、并伴随部分资产抛售和流动性收紧(例如美债利率走高),极端情形下甚至不排除出现局部的流动性冲击(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其中一个触发原因),这一机制也是日元往往具有避险属性的主要机制(风险增加时,套息交易往往会卖出资产回流换取日元)。
图表11:日元计价的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为1.25万亿美元,占到全球的17%左右,仅次于美元和欧元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2年12月20日)
具体规模有多大?静态看,我们用日本的外国银行对外借贷规模来近似套息交易规模,当前该头寸为14万亿日元,相比金融危机前大幅收窄(2007年超过20万亿日元),但也高于上一轮日元贬值周期(图表12)。此外,根据国际投资头寸(IIP)口径统计,日本持有的外国资产规模为9.96万亿美元,其中股票3.70万亿美元(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及其他),债券4.51万亿美元(直接投资、组合投资及其他)(图表13)。
图表12:我们用日本的外国银行对外借贷规模来近似套息交易规模,当前该头寸为14万亿日元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日本持有的外国资产规模为9.96万亿美元,其中股票3.70万亿美元,债券4.51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基准情形下,我们并不预计很大规模的持有资产都要逆转,但上述基于静态口径的规模确实无法准确反映动态的变化,一些时候资产本身的波动也是造成资金流动的原因,例如美债和海外资产的巨大动荡本身也会放大更多资产可能回流的意愿,互为因果。作为备选,日元和美债本身的波动,日元汇率对冲成本变化、以及资金流向可能都是我们观测这一压力演变的主要观测指标(图表14,15)。
图表14:当前看似很高的日美利差,如若扣掉较高的外汇对冲成本,反而创出多年新低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一些时候资产本身的波动也是造成资金流动的原因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往前看,类似于2019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和全球美元流动性的再度转向将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手段,但我们预计可能没有这么快,还需要等待一些时间,因此资产和全球流动性也不排除还会承受一些压力(一季度停止加息,下半年或逐渐通过衰退担忧倒逼宽松预期,前提是通胀回到低位,《推演美联储政策与资产轮动的三个阶段》,图表16)。庆幸的是,通胀拐点和美联储政策退坡都使得美债利率和美元已经从高点明显回落,虽然这一预期有所“抢跑”进而将带来波折,但不至于再度完全逆转。我们维持美联储政策和美债利率需要分阶段下行、而美股市场欲扬或需先抑的判断(《海外市场2023年展望:欲扬或需先抑》)。
图表16:往前看,类似于2019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和全球美元流动性的再度转向将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终手段,但我们预计可能没有这么快,还需要等待一些时间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2年12月21日已经发布的《日央行意外调整YCC上限的资产影响》
刘刚,CFA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李赫民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70008 SFC CE Ref:BQG067
李雨婕  联系人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1040091;SFC CE Ref:BRG962
杨萱庭  联系人 SAC 执业证书编号:S0080122080405
王汉锋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法律声明
向上滑动参见完整法律声明及二维码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