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再见上海》系列的第二篇,第一篇可见:再见上海(一)|hayami’s blog
今天是在武康路上的家最后一天。早上在家里自拍,朋友正好过来拿书,于是把镜头交给她,有了以下几组照片。
1. 最后带大家看一眼我的家吧
这是我在上海最美好的记忆,我在这里度过了最轻快明亮的日子
2.我家的洗手间是独用的,但外面有个公用洗手间。我真的好喜欢它,又干净又古朴

3.好喜欢这扇镜子,它照人不是很清楚,但有种斑驳陆离的破落美

4.洗个衣服吧
家里有个独用的美丽小阳台,最喜欢晾花花绿绿的衣服时花花绿绿的心情

5.太喜欢公用洗手间的大钢窗了,每天下午都有阳光大片大片铺下
6.浴缸已经年久失修,似乎变成了拖把的归宿
7. 楼道总是很安静干净,因为邻居阿姨们总是自发默默打扫公共区域
8. 亭子间阿姨的橱柜,很喜欢她们把家里家外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样子(喜欢这张的空间感和光影)
9. 从一楼到二楼,楼梯的窗台上总是有阿姨的花花草草。养得很好,上楼就会心情好。窗户前有时候会摆着一双晾晒的鞋子,也是干干净净的
10.夏天,你睡蚊帐了吗?
11.今天你跳舞了吗?

是谁还没有我们自己亲手做的纸质杂志吗?
一年时间,我们做了这本温州在地杂志|恰天光
手上的三条手链,来自于我在旅途中的三段经历。分别意味着:灵性成长、觉知和爱自己
拍完还录了一个播客(我的播客叫《余生皆假期》~)

然后一起去吃了我们的饭堂 —— 四川面馆
感谢我的摄影师,ztx崽~~

啊,朋友究竟是什么呢,最近总是在想这个问题。
下午z来我家的时候,只是单纯来取个书。她借了我很贵的设计杂志,我还没来得及拆封就还回去了。
回想起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好像一开始就是从换书开始的。
第一次她说想看我书架上罗兰巴尔特的《明室》,只是没想到见面时她送了我一本同系列的《埃菲尔铁塔》
如果不是换书,我大概率不会去读这本同系列的书。巴尔特用符号学把铁塔解读为正在勃发中的植物新芽、绽放中的花卉、一头使巴黎人惊奇的巨大长颈鹿、模拟着“性”刻制而成的阴茎......身为人类的美妙之处就是,铁塔只是钢筋和孔眼的精密计算,而人类潜在无边的思考,赋予了它含义无穷的密码使命和穿越时空的凝视联想
后来我们还有互相借一些书来看。借书这个东西很有意思,有借,就有还,一来二去,就创造了朋友之间见面的契机。
在上海,如果不是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圈子,点对点的社交通常以咖啡开始,以酒结束。大部分人都是见过第一面,然后就变成了微信里的点赞之交。
所以在上海,交朋友很难很难的。每个人微信上都有几千个好友,dating app上都有无数个 match, 但能随时约饭聊天分享心事寄予支持的朋友又有多少呢?
和她第一次见面是在2020的秋天。那一天我组织了一个活动,有浩浩荡荡十几个人来。好巧不巧,那天正好和初恋分手,于是在众人面前一副恍惚出神的样子。
我是2019年10月来的上海。刚来上海的第一年,在业内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厂上班。这家公司非常非常累,我透支到生了一场很重的病,被救护车送到医院,然后很快和三年的初恋分手,人生可以说跌落到了谷底。
现在我走在上海,几乎在路上都能时不时遇到各种朋友。永远有朋友,永远有表达的空间。但在刚来上海第一年,我完全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爱情几乎成为了那时候唯一的情感来源,在分手后也经历了痛苦和孤独的阶段(而那个时候我只能用心理咨询来「买」朋友....
但也是因为分手的契机,我好像得以从温室里走出来、飞向了「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多去认识朋友、结交友情的时间。
z 也是那个阶段认识的。这三年里,我们见证了彼此的爱情、事业和成长,谢谢她。这个房子其实也是 z 帮我找的,建筑师的她对于房子审美有着很好的品味。在她发我这套房源的时候,我瞬间被「梦中情房」击中,几乎是第一时间去看房订下了它。
我很讨厌别人拍我,永远只相信自己的镜头。很多看似「他拍」的照片,其实也是自己拿三脚架拍的。但在自己最后一个家的最后一天里,我决定把相机交给到朋友。因为我突然发现,和朋友相处也是一件需要练习的事情。我最近也在反思,我们这种人就是太「独立」了,什么都能自己完成,什么都不需要麻烦朋友,不信任别人,处处设防,哪里都是边界,但这样真的好吗?
我想起前几天在社交媒体上写:
最近一直在学习交朋友。
不是那种“我又认识谁谁谁啦”,也不是“我去参加了一个局”,或是“一起散步讨论波伏娃和费兰特”。费兰特没什么不好,我只是在说那种……更生活的细节、更缠绕的情感连接、更丰盈的爱和支持。
过去三年我们总是在一遍遍聊女性主义、精神危机、政治抑郁,但谈论这些事情并没有让我或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仅仅是看到朋友们在最小单位的友情关系中互相给予爱和支持的样子,就让我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些信心。
我还是不是懂怎么突破自己的边界,可以说出“空调很冷”,主动去拿桌子上的可乐,或者撒娇我想要这个那个以此来证明你爱我。我觉得有点丧气,这么简单的事情到底为什么不可以呢?要追溯的话大概是青春期在友情里受到了太多伤害,朋友总是觉得我是校园时期风云人物的存在,但其实我是被霸凌孤立着长大的。比起恋爱我其实更不懂交朋友,但成年人还把问题归结于过去未免也太偷懒。
两年前看美剧的重聚特辑,他们都老了啊。随着长大愈发认同 real world sucks 这句话,但如果有什么能让人感觉到 you’re gonna love it 的瞬间,应该就是那些 I'll be there for you 的朋友。
影评里写,《老友记》让我们相信,在亲情与爱情之外,友情这种最宽容的亲密关系,一样能够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拥有爱与被爱的理由
摄于2023.7.14 
小早住在武康路的最后一天 和z拍了照片录了播客~

延伸阅读:在上海独居第一年的拍摄。点击下图和链接都可以跳转噢

最后祝大家早点睡觉,睡个好觉,晚安~!
(送上超喜欢的猫猫伸展~)
谢谢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