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国际化”)我们一些砖家和媒体一直都在说“去美元化”,自打美联储加息,一些国家抛售美元时,这种论调更甚嚣尘上。
      但结果,我们看到了相反的情况:美元强势不变,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和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占比,没有变化;而人民币持续走弱,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和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的占比,没有增加。
而一些国家抛售美元被证明是为了稳定本币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实际上,美元优势地位没有动摇,而人民币国际化步履艰难。
(一)从以下三组数据看人民币持续走弱背后的逻辑
 ①今年内大幅贬值,一度贬至7.24,累计跌幅达7%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在7.227.25间波动。630日,人民币汇率跌破7.273,人民币汇率如触及7.328,将创下2007年以来的15年最低水平。
尽管央行连续两天将中间价定在高于市场预期的水平,强调“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风险”,释放维稳信号,但710日人民币一度贬至7.24。国际市场仍然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
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底再度升息,而中国央行6月接连两次降息,美中利差扩大,人民币更加处于弱势状态。
这种状况也影响港元汇率。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6月底,香港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4173亿美元、5月底为4210亿美元、4月底为4274亿美元,月减分别为37亿美元、64亿美元、34亿美元。
      其背后是稳定港元的举措,加上人民币大幅贬值,已形成人民币与港币倒挂。
      75日,香港一名金融科技人士“bitex”在推特发文,指罗湖口岸一间换店,人民币兑港币来到1:1.01,范畴说,人民币兑港币是1:1.07,但是黑市已来到1:1.01。
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如果进一步倒挂,那人民币汇率就岌岌可危了。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过去二十年,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的价值(黑线)基本没有变化。
 ②过去三年,中国与40多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截至2021年末,总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有效金额3.54万亿元。
砖家们将此形容为“去美元化”。
      但数据显示,因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巨大利差,以及人民币持续走弱预期,导致获取人民币的国家大量抛售人民币。
以俄罗斯为例,中国用人民币以低于市场价向俄罗斯购买能源,俄罗斯拿到人民币后,不是回过头来跟中国买东西,而是拿到香港、拿到国际上去抛售,换成美元。
      俄罗斯通讯社报道,莫斯科交易所数据显示,76日成交的隔日交割人民币交易量达到创纪录的近2400亿卢布(26.3亿美元),是欧元和美元交易总量的一倍半。
过去一年,俄罗斯已经抛售价值45亿美元的人民币,其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已经减少三分之一。
      不只俄国在抛售人民币,包括阿根廷、巴西等与中国签有货币互换协议的国家,也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用来偿还其美元债务,或买美国国债进行套利。
      ③SWIFT系统数据显示,20232 月,人民币交易使用比重为2.19%,而去年同期为2.23%,下降了0.04个百分点。
      同期,全球支付占比最高的前4大货币仍然是:美元占比41.1%、欧元占比36.43%、英镑占比6.58%和日元占比3.15%人民币仍然摆在日元之后,跟美元差距巨大,无法抗衡。
值得指出的是,根据国际基金组织报告, 1999-2019年在国际货币结算中,美元占比一直保持在40%左右,这几年还略有提高。“去美元化“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约为2.7%,也摆在日元(约为5.5%)之后,而同期美元占比约为58%、欧元占比约为20%、日元、英镑约为4.9%
虽然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低于1999年末的71%,但仍保持在储备货币中的优势地位。美元份额的下降部分,主要是被欧元所取代,而不是人民币。19991月,欧元开始发行,200211日在欧元区各国流通,此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
欧元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二交易活跃的币种,欧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在2010年达到峰值的39%。随着欧债危机蔓延、经济持续疲软和地缘政治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欧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不断下滑,但其下降的份额也没有转移到人民币中。
单说人民币,它与美元之间的差距如鸿沟,恐在相当长时期无法逾越。
(二)人民币不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中国央行曾设定的目标,是让上海在2020年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2010年信心满满地说,“人民币总体趋势是向着自由化的"。当时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4  12 月,在国际货币结算中,人民币占比2.17%,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当时人们兴奋地说,人民币晋升为全球五大支付货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充分展示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代表着人民币由新兴货币过渡为常用支付货币。
但是,9年过去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结算中占比仅增加0.02个百分点,为2.19%,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进展。
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以1.08%起步,7年后的今天不到2.7%,进展也不大。
      问题出在人民币没有按照央行设定的自由化方向大步迈进。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完全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人民币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我们似乎过度担心过多投机性资本进入中国市场而缺乏管控的信心,因此不敢放开人民币。因此,人民币汇率至今不是由市场,而是由央行确定:央行负责确定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范围;中国与国外的货币交易要走几道程序;中国在海外企业的投资,以及外企在中国的投资须两次申请批准。不但业务需要获得批准,央行还需批准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
      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的发展模式必须首先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就拿央行推行货币互换而言,本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举措,但因为人民币没有市场化,不能自由兑换,从而缺乏对冲避险工具,便大大减弱了货币互换功能。
      人民币拿在手中,不能自由兑换,不能按照需要在国际市场自由买卖货物,能干什么?
不仅如此,人民币与美元出现巨大利差、同时预期人民币持续走弱双重因素叠加,一些跟中国实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如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自然要抛售人民币以避险或套利。
俄罗斯央行研究和预测部4月发表题为“俄罗斯金融部门和金融工具审查”的报告,指出人民币结算过渡“存在风险”,主要原因是不能自由兑换、缺乏对冲工具,因此俄罗斯今年来一直在抛售人民币,买进西方货币。
所以,国际问题专家指出,俄罗斯手上持有这么多的人民币,有相当风险。由于人民币价格并非完全由市场决定,而且缺乏避险工具,尤其当全球主要央行在提高利率,中国央行在调低利率,人民币在市场上有看贬风险,再加上俄罗斯多数商品,如机器、消费用品、零组件、药品等仍要从西方国家进口,所以俄罗斯有抛售人民币、换美元和欧元的动力或压力。
一些国家在市场上抛售人民币,即使以中国拥有的外汇存底数量来说可以应对,但会影响市场对人民币预期的心理。
      这同时意味着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中国需要更多的美元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在离岸市场(主要是香港)的稳定。
如此,则与所谓“去美元化”的逻辑背道而驰。
     (三)根本逻辑是全球预期中国经济持续走弱
中国目前货币走弱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持续走弱,甚至出现通缩和衰退风险。
      有很多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经济表现好于中国,而国际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将持续走弱。
       这是人民币持续走弱的背后逻辑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分析,一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了7%,主要原因来自于中国经济复苏情况不如预期,消费者信心不足,大量外资撤离,中国央行宽松货币但实质经济难见成效。
  他说,央行放水给银行,银行放水给国企,国企搞基建、以债振兴GDP,但是民间投资停滞,居民有钱不敢花,变成严重的恶性循环。不论央行如何下调利率,人民也不消费、不投资,也就是流动性陷阱,中国经济目前陷入这样的危机。
      中国经济学家樊纲日前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流动性黑洞,也就是无论政府投入多少钱,都无法对经济复苏产生明显的作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