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小众的日剧,描述了这样一个“社恐”
他今年40岁,没有工作,没有社交,蹲在家里啃老。
连和父母同桌吃饭这种程度的“社交”,都会给他很大压力。
所以,他每天都是昼伏夜出,等父母不在客厅了,再下楼觅食,找到冰箱里妈妈给他留的便当。顺便收获一张,妈妈写的便签。
这是他和家人沟通的主要方式。
因为怕见人,他平时从不出门运动,走起路来都踉踉跄跄。
但看到妹妹一家带着孩子来拜访,他溜上楼的速度,比跑步运动员还快。
今天,妈妈留的便签说:家里要改建了,妹妹一家要搬回来住。
他心里很好奇,却不敢下楼参与对话,只敢趴在地板上偷听他们的谈话。
这就是日剧《0.5的男人》中的主角,雅治
所谓0.5的男人,指的是在日本,人们把已婚的子女算作1户,而未婚的单身子女,则被算作0.5户。

雅治,这个40岁的大龄单身男青年,在外人眼中,就是一个0.5的男人。
其实,雅治不是一开始就是“社恐”的。
他曾经在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担任技术部门的小组负责人。
因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以及无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他彻底崩溃。
他辞掉工作,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过了一段自闭的生活。

等父母发现,他已经成为这样一个无法面对社会的“宅男”了。
从此,他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除了父母,几乎不和现实中的人对话。
但因为长期钻研,在游戏的世界里,他又是一个“大神”一样受人尊敬的存在,并且有一群聊得来的伙伴。
总体来说,这就是一个无力面对现实,于是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寻找个人价值的大龄宅男。
这样的个体,在日本并不算少数。

日本经济走过“失去的三十年”,拼命工作不再能带来收入的跃升,想要和他们的父辈一样跨越阶层,更是难上加难,职场的“内卷”愈发严重。
于是,一大批不能适应激烈竞争,或是看不到机会的年轻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充满竞争的职场和社会,退回到了家庭里,成了“家里蹲”。
雅治,正是其中之一。
幸运的是,在他被“抛出”职场社会时,雅治的家庭,作为最后一道屏障,很好地“接住”了他,让他可以不至于完全掉出社会这张网络。
家里有这样一个不和人沟通的大龄宅男,对任何父母来说,想必都是一件头疼的事。
但雅治的妈妈,非常能体谅、包容儿子。
当雅治的妹妹在背后指责哥哥,一点都不努力时。
雅治的妈妈反而为儿子辩护,说:他也在努力活着呀。
实际上,雅治在和网友聊天时,也曾谈到过自己对于活着这件事,都已经感觉到了疲惫。
他曾说:“和别人待在一起,总让我感觉到害怕,我不觉得我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下去。虽然我很想努力,但不安让我无计可施,活下去很辛苦,只会给大家添麻烦。”
而作为母亲,他当然知道,儿子不是天生就是这样,他一定遭遇了非常大的心理挫折。因此,在母亲的心中,雅治还能顽强地活着,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了。
雅治的侄女,也曾问过外婆,自己的舅舅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家里蹲。
雅治的妈妈说:那孩子一定是太温柔了。
在雅治妈妈心里,正是因为温柔,所以儿子无法适应需要你争我夺的竞争环境,无法适应需要圆滑应对的职场。他才会启动自我保护的机制,退出了这套社会体系,回到了自我的状态。
有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体谅,雅治可以安心地待在家庭里,缓慢地治愈自己。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剧几乎是如何对待一个真正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教程在剧中,父母是这样的:
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强行进入雅治的世界,也不逼他走出来。而是给他足够的安全感,等他主动迈出那一步。
在剧中,有一个细节非常感人,当雅治终于克服了障碍,主动和父母同桌吃饭、聊天时,父母两人都努力克制内心的激动,尽力表现出平静,但又都无法抑制脸上的喜悦,手忙脚乱地想找一瓶酒来庆祝。
剧中,带给雅治改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妹妹的两个孩子。

他们一个是刚上初中,因转学而无法融入新环境的青春期少女。
一个是不愿意上托儿所,只想在家自由玩耍的小男孩。
在这两个孩子身上,雅治看到了自己的某个方面,或者说某个曾经的自己。
其实,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有感到无法融入集体的时候。
而这样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耐心地帮他一把,他很可能从此就从集体中跌出,再也无法进入了。

由于同处于“边缘”位置,雅治外甥和外甥女充满理解。在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中,雅治也慢慢治愈了自己。
这是个双向治愈的过程,虽然充满了误解和冲突,但渐渐的,雅治能走出房门了,能主动和人打招呼了。

而这,或许也是当初母亲邀请女儿回家来住最重要的原因。
当看着雅治被外甥拉着学跳幼稚虫子舞时,雅治的母亲泪流满面。
其实这也不独是日本一国的现象,在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机会减少现实面前,未来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多或主动或被动“掉队”的人。这也是“全职儿女”变成流行热词的原因。
但从职场和社会“掉队”后,该怎么办呢?本剧导演冲田修一的观点,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有很多原本过着普通生活的人,突然无法工作,或者在社会上无法生存的事情。我也十分有可能会变成这样,也可能变成他们的家人。所以与其把它描绘成病态,不如把它拍成电视剧,变成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从社会之网中掉落,与其把它描述成病态的、不正常的行为,不如试着温柔以待,想想如何通过家庭和社会的保障,“接住”暂时掉队的人,给他们缓冲和自愈的空间。
作者 | 朵   夫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胡   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