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好多宝都说看不到我们了!
所以一定要给我们加个星标
👇👇👇
周末带娃在小区溜达时,“围观”了一个有意思的场景。
一个妈妈收拾大包小包,拖着儿子就往小区门口走,嘴里不停说着“快去奶奶家,早打电话说想你了......”
结果,儿子死活不想去,不仅动作抗拒,还梗着脖子说道:
“不去奶奶家,我想去姥姥家,奶奶家才去没多久~”
话还没落音,就遭到了妈妈的反驳:
“你姥姥家好几个小孩,哪顾得上你,奶奶姥姥不是一样嘛,就你天天想往姥姥家跑......”
正逢暑假,家长们都对家里神兽感到无可奈何,一合计就想打包送到奶奶家或姥姥家。
至于最后神兽花落谁家,可以说,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由此还会引发一场夫妻、亲子大战。
当然也有反着来的——
可以看得出来,除了爸妈各怀鬼胎之外,孩子的想法就是“跟谁亲,我就去谁家”。
那么,孩子会觉得跟谁亲呢?围绕所有人的一个世纪大难题,究竟何解?
“奶奶亲,还是姥姥亲?”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而影响答案的因素,主要与“它”有关。
《进化心理学》一书指出:
若按照心理亲近来排序,孩子与隔代长辈之间的亲密序位依次是外祖母、祖母、外祖父、祖父。
所以,在讨论孩子跟谁亲时,大部分焦点都放在奶奶和姥姥之争上。
而毫无疑问,影响这个问题答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被谁带大的。
因为人的感情需要时间去培养,去维系......亲人间,亦是如此。
尤其对于孩子来说,童年阶段,存在依恋期。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依恋,指的是宝宝与被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感情关系。
一般情况下,这里的照顾者,指的是爸爸妈妈。
但因为现实因素,有时候,照顾孩子的责任可能会落在老人身上,比如姥姥或奶奶。
在孩子最需要依恋和安全感的时候,谁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久,那么,孩子对他的依恋也会愈加浓厚。
故而,在孩子心中,小时候被谁带大的,就跟谁亲。
放眼生活中,尤其是近几年,姥姥带娃成了一种现象级热词。
甚至还出现了流传甚广的口头语:“妈妈生,外婆养,爷爷奶奶来欣赏!”
当然这个说法并不绝对,但也反映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姥姥带娃”现象。
中国新闻网也曾发起一项投票,调查大家家里都是由谁带娃的,结果有将近一半人选择了“姥姥”。
一方面是姥姥带娃,可以避免发生婆媳矛盾;
另一方面,姥姥出于对女儿的心疼,也会自发想帮女儿减轻负担。
对姥姥来讲,一句“心疼姑娘呗”就已足够,值得她们来回奔波,来到陌生的城市。
而且,因为爱屋及乌和隔代亲,姥姥对孩子的关爱,更甚于父母。
这份陪伴与疼爱也会浸润在孩子的心里,自然也会对姥姥多了一层童年滤镜。
所以,“孩子被谁带大,就跟谁亲”,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背后的那份陪伴,太过于厚重与深入人心。
其实,亲疏关系,每个人都不一样,而奶奶或姥姥带娃,也不是固定的。
可以肯定的是,童年时期给予自己陪伴的人,对孩子来说都是亲近且弥足珍贵的。
这些平凡、琐碎的画面,会永远刻画在孩子的心中,温暖他的一生,让他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信【自己被爱】的事实。
一个网友曾分享自己与姥姥的故事:
“我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小时候的记忆充满了小胡同、小街道的身影,还有姥姥慢悠悠走路的模样。
儿时物质条件一般,姥姥家的屋子都是红砖,院子里也不是水泥地坪,下雨时经常走一鞋的泥。
但每次下雨,姥姥都喜欢包饺子给我吃,一边下雨一边吃饺子,感觉很惬意。
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姥姥都会留给我,每次让她吃,她都说不爱吃,你吃吧~~~
还记得上幼儿园事时,姥姥都会早早叫我起床,我赖床她也没觉得不耐烦。
一遍遍叫我的小名丫起床啦,快点起来看我给你做啥好吃的了......’
吃完饭姥姥还会给我梳头发,给我买那种蝴蝶发卡,漂亮的头绳,边梳边小声叨叨‘怎么都缠一块去了,太毛躁了~’
周末赶集时,姥姥就会骑个小三轮车带我去买菜买吃的,我还会缠着她给我买那种五颜六色的自制汽水。
她每次都耐不住我软磨硬泡,给我买上一瓶,坐在车上晃悠悠地回家,感觉幸福极了......”
好像每一个被老人带大的孩子,童年记忆中总少不了一些特定的元素,三轮车、蝴蝶发卡、饺子......
像一个老式唱片机,虽然老旧,但静静流淌的音乐声,却温暖治愈,给人一种温柔且强大的力量。
抚慰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为他们种下爱的种子,长大后生根发芽,顽强坚定地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姥姥亲还是奶奶亲,每个人判定标准都不一样。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上比父母更爱孩子的人,一定是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
我们需要做的是,感激来自老人的陪伴!
更要教会孩子“乌鸦反哺”,长大后多关怀陪伴自己长大的老人。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不要因为距离,因为忙碌,因为疏离......而将陪伴自己长大的老人抛之脑后。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去看看老人们,给她们尽可能多一点的陪伴与关爱。
因为你与他的相见,是见一次少一次,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悔之莫及!!!
最后,想问问你家都是谁带娃,孩子与奶奶还是姥姥亲,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