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来自上海的信息,引起网络热议。
(图为上海“随申办”,扫描建筑工人的个人信息)
      综合媒体报道,从7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正在加快推进“随申码”向“城市码”的功能升级,构建“一人一码、一企一码、一物一码”全方位的城市服务和治理体系。
      据悉,上海已制订新版“随申码”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升级建设“随申码”运行管理平台,建立“随申码”全方位运行支撑体系。
      有关方面说此举是构建服务和管理体系
相关报道称,自推出到现在,“随申码”已广泛用于市民生活、公共服务、企业服务等各大领域,为市民企业提供便捷的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如今,“随申码”将深度融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城市码”功能转型。
还有报道说,上海将从三个方面迭代升级“随申码”:
深化个人服务,深化完善线下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文体旅游等场景,提供便捷“一码服务”体验;加强企业服务,推进“企业随申码”在信息公示、安全生产、服务推荐、政策送达及综合监管等场景的应用,打造企业数字名片,为企业量身定制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对城市部件分级分类赋码,如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历史文化建筑等,实现可监管、可溯源的“码上管理”。
城市码不就是是健康码或随申码的2.0吗?
     如此而来,不仅个人要刷“城市码”,企业也要“赋码”,物品也要“赋码”,好不繁琐!
说实在,即使在疫情期间,需要“健康码”,人们也是不厌其烦的,尤其一些老年人,遇到要扫码及填写相关信息时,不懂得如何操作,往往急得满头大汗,不得不求助于人。
说句不好听的话,“健康码”起了很大的限制人员流动和交往的副作用,只是当时没办法,人们很无奈。
如果说新冠疫情期间,搞“健康码”,作为追踪疫情及溯源工具,也许有必要,但现在搞出个“城市码”,要追踪什么?有必要吗?
现在还看不到实施细则,但有一点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所有人必须填写个人所有的信息。
根据上海市发布的信息,至少这些地方需要扫码进入:
政务服务、看病就医、交通出行(公交、地铁、轮渡)、文体旅游和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园林、历史文化建筑的管理机构……但远不限于此。
人们担心,“城市码”会成为限制人们流动的新方式。比如进入公共场所是不是必须刷码,会不会像疫情期间那样,延伸到商业和服务机构,都要求扫码入场,进一步说,会不会因为身体不健康进不去,信誉不好的人扫不了码,或因其他种种限制性因素而无法通过……
      这是便民还是便于官方管控民众?
因为官方要“实现可监管、可溯源的‘码上管理’”,人们担心“城市码”成为管控与维稳工具。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一人一码”,企业可以查出应聘者身份,银行可以查到客户最近的活动情况,医院可以查到患者的就诊记录及家庭财务状况,商场或超市可查到个人信息和购物爱好,地铁可以跟踪个人行动轨迹 …… 如此等等!
现在升级了,升级到一人一码一测,企业一码一测,物品一码一测,大数据改变用途后,将延伸到各领域,全方位、全领域覆盖,太厉害了,太吓人了。不仅个人,连企业和物品都在裸体运动,无所遁形。
人们有理由担心自己会丧失隐私权,或个人隐私会遭泄露。
现在倒卖个人信息的事情屡见不鲜。早前已经有媒体报道,快递公司人员将数以万计的客户信息出售,另有电话公司职员倒卖客户资料牟利,类似泄露个人隐私途径让人防不胜防。
       进一步说,疫情期间的实例告诉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滥用“赋码”,限制人们行动,如河南一些地方随意“赋红码”,限制客户前往爆雷银行维护子镇权益。
      不管什么码,都必须把维护人民权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便民而不是让民众不方便!
上海率先实施“城市码”,具有指标性作用,可以预见,各地将紧跟其后,不用多久,“市码”、“省码”将如雨后春笋,遍地冒尖。因为这有利于各地政府的管控……想都想得到,交通、城管之类的部门又有可操作空间了。
      如果没有法律规定与限制,这种“城市码”、“地区码”对于民众是福是祸?
       哎,只有一声叹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