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通人和,是谓得道多助。】

1
要不是河南南阳闹这么一出,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跨区域通行证”这么个东西。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符合条件的联合收割机和运输联合收割机车辆可以免交车辆通行费,但需要办理农业农村部统一印制的收割机“跨区作业证”。
小麦熟了,收割机却不能过来,就是因为这个“跨区作业证”。
有这个证书,高速免费,没这个证书,得交钱。
而收割机又必须使用货车运输,因此,“跨区域作业证”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百辆收割机在路上停搁了5天,就是因为“作业证”没有协调好。

“我们都是按照规定办事”。

2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僵化的官僚作风,使得具体的行政机构在执行规定时,总是希望按照文件说事。
“作业证”的协商调度,可以等;农机手滞留高速,也可以等。
可是地里的庄稼等不了。
适逢河南近日阴雨绵绵,小麦泡在水里,就完了。
一边是河南小麦因连续雨天而发霉,一边是上百辆收割机在南阳段无法下高速,这两个事情很容易关联,也容易招骂。
虽然后来官媒通报,说收割机“滞留了5天”。
5天,对小麦的收割有没有影响?
这滞留的5天,是不是应该被拉出来谴责声讨?
事情闹到网上舆论发酵以后,南阳方面表示,跨区机手签署“告知书”后可以通行,这一措施逐渐扩大到“小蓝牌”车辆。同时,收费站与南阳市农业农村局加强了合作交流,努力协调所有涉及“三夏”生产工作的车辆。
你看,也就是说,本来可以第一时间处理协调好“作业证”的事的。
本来硬核规定“作业证”,在特事特办的紧急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告知书”来完成放行的。
原来,“死规定”,也是可以视情况灵活变化的。
3

南阳“上百台收割机因超宽超高无法下高速”的消息,被网友骂上热搜的另一边,是安徽颍上县,被网友点赞上了热搜。
“安徽颍上县欢迎各地农机手跨区作业”横幅的视频引发众多网友点赞。
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希望地方能够把工作做细,为跨区作业农机手提供便利。

随着颍上县142.8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颍上县农机监管部门提前规划,在交通要道设立跨区接待服务站,帮助农机手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农机跨区作业平稳有序。
例如,在颍上东高速出口,由县农机监理部门设立的跨区接待服务站,每天都要登记上百辆农机信息。
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王冠军表示:
为了保障我们全县小麦颗粒归仓,我们农业部门调配了近6000台套的收割机械,全力做好抢收。
同时加大了对粮食烘干机械的补贴力度,提升了全县的小麦烘干能力,避免了小麦遭遇烂场雨的危害。
同样是收麦子,同样是收割机,同样是抢收粮食。
颍上县知道“提前规划”,知道“全力保障”,知道“避免小麦遭遇阴雨危害”。
为何南阳这边,非得卡主“作业证”的脖子?
凡事就怕比较。
民以食为天,硬核规定要是比“天”还大,那么早晚,饿死鬼到了阎王殿里,还得哭着喊一声冤。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