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绿色转型发展意愿强烈、任务艰巨。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按照“边申报创建、边改革创新”的思路,积极申报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2年8月,重庆成功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省域覆盖的绿色试验区。
坚持问题导向,将能力建设
贯穿绿色试验区发展全过程
2019年,重庆对部分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的专项调研显示,大部分企业不清楚自身项目是否“绿色”,信贷人员绿色金融专业知识有限。参与主体绿色金融能力不足,是重庆绿色试验区申报初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提升绿色金融能力,是当时最迫切的现实需求。
为此,2019年以来,重庆以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为突破点,将其贯穿到绿色试验区发展的全过程,充分体现“干中学”,迅速凝聚各方共识。针对金融机构,成立重庆市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开展绿色金融理论政策研究为切入点,提升其绿色金融专业能力;针对政府部门,将绿色金融列为地方金融协调机制常态化议题,通过密集学习研讨,不断提升绿色金融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针对社会公众,利用多类载体宣讲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发布年度《重庆绿色金融发展报告》,编发绿色金融案例汇编和《绿色金融动态》,广泛传播绿色金融理念。同时,打造中新金融峰会绿色金融分论坛等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吸收国内其他绿色试验区和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先进经验。
绿色金融知识、能力的提高和普及,与绿色试验区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重庆有76家金融机构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68家建立了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制度,20余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特色支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银行先后加入“赤道原则”,重庆三峡银行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37个区县成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专班,24个区县出台实施方案。
坚持数字导向,全力打造
绿色金融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2021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生态茶园尚处于开发建设阶段,前期投入较大,“差钱”成为一道难以迈过的坎。一筹莫展时,重庆银行主动找上门,提供了信贷支持。绿色融资由以往的“企业找银行”转变为“银行找企业”,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
绿色试验区建设初期,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数据分散、信息割裂,基础性工作大量依靠手工完成,极大制约改革进程和效果。为此,重庆自建“业务+技术”团队,研发打造了“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集绿色金融数据统计、绿色项目智能识别、环境效益测算和碳核算、绿色项目银企对接等功能为一体,大幅提升了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度和可得性。目前,系统累计识别采集重庆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推送的气候投融资、碳减排等绿色项目1900余个,推动绿色融资超1200亿元;共享环保、产业、金融等各类绿色信用信息1万余条,助力金融机构创新全国首笔碳排放权跨境质押贷、碳配额收益信托理财等270余款绿色金融产品,初步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信息共享中心、安全连接中心、业务创新中心和监测评估中心。重庆还在逐步探索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碳排放抵质押登记系统等平台接入,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进一步助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统集成跨界创新。
坚持需求导向,
关键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
重庆武隆区是全国目前唯一同时获评国家“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双创”区县。2022年,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质量,武隆区计划对其辖内仙女山部分区域实施改造,由于资金紧缺始终未能落地。关键时刻,重庆三峡银行以当地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向武隆方面发放了授信5年期、5000万元的专项贷款,最终弥补了资金缺口,促成了项目落地。
企业的碳汇收益权从“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金”,与重庆持续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密切相关。2019年以来,重庆先后出台了《重庆市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业务指南(试行)》《重庆市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抵(质)押贷款业务指南(试行)》《重庆市绿色金融服务绿色汽车供应链指南(试行)》《重庆市转型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3年版)》等11项特色标准,不仅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了准确依据,也有力地推动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此外,重庆还集中攻关,有效破解了环境信息披露难、绿色项目缺等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力求“多点突破,带动全面”。
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组织辖区金融机构签署环境信息披露倡议,分类制定法人与非法人披露模板。2021年以来,全辖70余家金融机构连续两年开展环境信息披露,重庆成为全国较早按统一标准披露法人与非法人环境信息的省市,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22年,全市75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21年年度环境信息,其中30家机构2021年新增项目贷款平均碳减排48.98万吨。重庆还成功开发了基于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企业碳账户平台,实时监测试点企业碳减排指标数据,为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提供数据支持。
绿色项目方面,构建碳减排项目生成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先根据相关标准从资源环境管理、能源消费结构、碳绩效三个维度对项目综合评分;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依托“长江绿融通”对得分超60分的项目进行智能筛选,将合格项目纳入碳减排项目库,向全市银行机构实时推送,由银行抢单对接,并要求获贷企业向银行披露项目碳绩效水平。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支持。2021年相关机制建立以来,碳减排项目库累计收集绿色交通等八大产业的碳减排项目584个,共获授信超过500亿元,放款370.5亿元。
坚持目标导向,
提升绿色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2023年以来,重庆市人民政府分别与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就支持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协议将在“十四五”期间,为重庆带来约6600亿元的绿色融资支持。2023年1—4月,11家银行在重庆已投放超700亿元资金。绿色资金源源不断涌入,重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功不可没”。一直以来,重庆非常重视财金互动,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和协同效应,为绿色试验区建设保驾护航。
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除了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利用专项再贷款落地见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还在再贷款、再贴现中分别划出20亿元、50亿元专项额度,设置“绿易贷”再贷款专项支持计划、“绿票通”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贷款投放。截至2023年4月末,上述4项工具累计投放87.2亿元,有效助力企业碳减排。
加大财政激励,2022年重庆市级财政对当年新发放的碳减排贷款,给予不超过贷款金额2‰的财政补贴。据统计,2022年重庆预计拨付补贴资金503万元,惠及37家(次)重庆本地企业。此外,重庆有19个区县出台了绿色财政奖补政策。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不断助力重庆产业转型升级——在两江新区,依托年产近百万台的成熟汽车产业体系,探索发展汽车绿色供应链金融;在南岸区,广阳岛智创生态城开展金融支持零碳示范区建设;在万州区,开展金融支持生态农业、康养旅游的产品创新……
截至2023年4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余额超5900亿元,同比增长34%,是2019年申创初期的3.4倍,占各项贷款比重超11%,较2019年初提升5.5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超420亿元,增长36%,是2019年的3.2倍。
下一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3年第7期
投稿邮箱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