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
学生信息:Derek同学
国内就读:香港哈罗国际学校
美高入读:St.George’s School
Derek同学家庭很早就有要送孩子来美国读书的计划,在Derek7年级时候就启动美高申请规划,与丽格团队协作。在2023届的申请季里,8申请9如愿拿到了自己的梦校St. George’s School 的录取,这个过程被Derek妈妈形容为一次痛并快乐的旅程,那么今天就请她来给大家分享下他们的申请故事!
01
为孩子早规划
为何舍近求远选丽格?
我认识丽格其实是蛮早的,我记得在Derek7岁的时候,我开始第一次给他申请夏校,整个流程安排都是我在Google和第三方网站上完成的,当时觉得这一切都很新奇有趣。我记得很清楚,在送孩子去夏校的前一天晚上,虽然当时已经很晚了,但我开始慢慢阅读一些留学顾问的文章。也就是说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做一些美高申请的功课。我们家庭的目标也非常明确,要让Derek在15岁左右的时候去国外读高中,可能因为我自己是从小上寄宿学校的,所以我认为独立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男孩子来说。
坦白讲,现在的孩子都被过度保护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校内,所以我就希望他能具备很好的独立性,这种独立不仅体现在生活上,也体现在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等。所以我们很早就为Derek的未来做了规划,在他15岁的时候选择一所优质的私立学校,让孩子能够更好地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培养他的独立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文化,为将来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们当时还没有决定是去英国还是美国,主要纠结点在于Derek目前所在的学校其实走的是英国体系,但从我们家长的倾向上,更希望他去美国。
我第一次知道Lily的时候是在新浪上看到她写的一篇文章,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得了,但让我觉得她很专业。2015年的夏天我们正好去波士顿,于是我就带着Derek去拜访了丽格波士顿的办公室,这是我们和Lily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沟通,当时Derek还小,只有7岁,因为孩子还小,所以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热情或者非常积极的沟通,但我们在和Lily的交谈中,获得了一些思路,不过她也觉得倒不需要这么早就开始介入顾问,可以等孩子申请高中前两三年再来协作完全来得及的。
所以在这之后我们就一直长线关注丽格,会看丽格发布的文章,偶尔也会和顾问交流,一直到Derek 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最终确定了美国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通过夏校来让孩子自己体验是非常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氛围。Derek在这方面也颇为感触,他认为英国教育比较专注于学术,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除了学术外,孩子们还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所以确定方向后,我们就想尽快准备起来,所以与大部分家庭可能提前一年才开始规划美高不同,我们提前了两年,因为我还是希望借助顾问的力量,了解更多美高方面的资讯,给孩子做更充分的准备。所以我记得是在2021年暑期的时候,Lily老师正好回国到了深圳,我们就一起在深圳吃了个早餐,并且就孩子当前的情况作了沟通之后就正式签定了合约。
说实话,其实在签约之前,我身边的家长朋友也给我推荐了两个香港本地的机构,但这两个机构整体沟通下来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冷漠,比较公事公办。家长永远只能通过他的邮箱和公司电话去找到顾问老师,而且只能在上班时间,其他时间是找不到顾问的,完全不同于丽格的人性化服务,香港的公司更像一个流水线工作,没有专门的顾问老师负责孩子的美高申请,所以经过多方面对比,我们最终舍近求远,放弃了香港本地的机构。
虽然我们当时也有考虑本地机构可能更容易线下协作,但是跟丽格协作下来,我们觉得是否能线下合作并没有很大区别。因为丽格本身就拥有内地和美国双边的团队,所以基本属于一个24小时无缝衔接的状态。我通常早上一起床,打开手机永远都是看到美国老师发在群里的消息,然后如果我有什么问题,中国老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就回复到我,所以我对我们和丽格之间的配合是非常满意的,先不说过去几年因为疫情大家没有机会见面,我觉得即使是在一个城市,可能也不会经常有机会见面。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来说选择留学机构不是一个Location的问题,我们更看重的是大家整个沟通下来理念是不是相同,是不是能真正有效的帮助到孩子和家长。
02
坚持体育和公益
看到积累的价值
Derek在申请中的亮点第一个就是他在体育方面,他3岁开始学游泳,5岁开始去打高尔夫,一直在坚持做这个事情,年复一年,而且Derek的学校每周都有三天需要孩子6:30之前到校去集训,我觉得这些对孩子的意志力都是一种考验,所以当时丽格顾问就建议我们要把体育这块,尤其是长久的坚持作为一个亮点去呈现孩子的韧劲。包括后来跟学校面试的时候,丽格也是特意帮我们约了学校的教练来进行见面沟通,所以其实也还是蛮加分的。
另外,我们在申请中呈现的另一个亮点是关于Derek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在Derek还小的时候,我们大人是每年都会带他去四川待上一周,在那里走访一些希望小学,带他参与到我们大人支持的捐助孩子的项目中,去那些孩子的学校和家庭中,定期跟进他们的学习成长。虽然比较遗憾的是,疫情三年没能继续去到四川跟进走访,但是Derek一直和那些孩子保持着联系,也很关心他们的进展。除了这个以外,Derek学校也组织过很多公益项目,虽然不一定是多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也就是海边捡垃圾,做一些回收利用之类的,但Derek基本每次都参加,包括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给需要被捐助的一些孩子一个礼物盒,Derek每次都是非常用心的准备,可以看到他真的希望自己能够帮到他人。所以我觉得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这些公益项目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帮助,可以让他们看到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像他们一样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或者家庭,可以让他更加珍惜现在这些机会,同时也希望在将来有能力的时候,去更多的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03
择校精准
梦校才能水到渠成!
在择校的时候,我们是肯定不会去盲目追求前十前五之类的。因为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在意的是学校和家庭的匹配度,而且Derek当时所在的学校其实在香港也是挺不错的学校,如果不是申请到一个特别合适的学校,我们也没必要一定要离开家,所以我们当时是把范围放到了前30这个区间。当然父母眼中的孩子都是最好的,未必那么客观,所以我们也征求了Lily老师的建议,Lily老师作为常年在美高圈的资深老师,肯定是看过很多孩子,对学校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在帮我们做匹配度把握的时候是非常强的。
最终,大家共同协商之后,我们就把确定要申请的12所学校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安排了访校面试。SGS这块我记得很清楚,是我们当时面试的第二所学校,Derek当时一进到学校之后就表示和他现在的学校很像,很多建筑也是那种英式风格,环境也非常好。而且虽然这个学校比较小,但它的寄宿比例蛮高的,而且中国孩子比例不是很高,这比较符合我们对学校的想法,我其实更希望Derek出去上学后能够结识更多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这对他的视野开阔大有裨益。而且这个学校有个项目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叫做Geronimo海洋科学项目,学生可以有5周待在船上,从学校出发走到巴拿马或者欧洲,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习海上生存技能,还可以做一些科考,我觉得真的是一件挺酷的事,就很吸引我们,然后还有一个因素是这个学校在东部,我们其实很希望Derek的学校离丽格波士顿办公室不要太远,因为未来四年,是非常关键的4年,我们希望能够在丽格的指导下继续冲击美本,所以后面各种综合因素考虑下来,我们就毫不犹豫的确定了最想要去这所学校,Lily就开始帮我们和学校不断的沟通,表达我们强烈的兴趣和意愿最后的结果也是让我们非常开心,得偿所愿。
04
幸运的线下面试
宝贵的学习过程
再说回面试,我们选择了丽格顶尖美高前招生官的面试培训课程,这个课程我基本都有在旁听,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非常受益的,相当于培训老师在初步了解孩子后,要去启发他自己完成自我发掘和自我认知,也给了他一些面试的技巧,可以让他更好的去展示自己。整个课程下来,我就觉得Derek还是准备的蛮充分的,我们就安排了接下来的访校面试。
当时因为疫情,大陆的很多家庭其实是没法访校的,我们因为人在香港,还比较幸运,能够从香港飞到美国。但是Derek在访校前一周得了新冠,我和他都很着急,焦虑一旦没有转阴是不能上飞机的,之前计划的访校都要去重新预约,重新规划路线,但好在最终有惊无险的上了飞机。但接下来的访校其实还是蛮辛苦的,长途跋涉之后还需要尽快倒时差,以便进行密集的访校行程,说实话,真的挺累的,而且我和Derek在面试中是有一些不同意见的,Derek比较随性,他可能自己也没有觉察到,当面对自己喜欢的学校时,他就会表现得很好很积极,而且也会和你说个不停,来表达自己对学校的想法。而当他因为倒时差很累,状态不是很好,或者他感觉面试的学校不是那么感兴趣的时候,他话就会很少。但我是觉得,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都应该把它做好,认真对待每一次面试。因为疫情,能访校的机会本来就很难得,我们千里迢迢辛辛苦苦来到这里,全力以赴才是对自己和老师的尊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一直鼓励督促他。但回过头来,我还是建议大家要去访校面试,因为这个过程一定会是收获良多的。在访校之前,我们对学校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各种排名和冷冰冰的数字,但当孩子真正去了学校之后,才发现这些信息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孩子亲自去学校参观,和老师沟通交流,了解课程设置,感受到学校氛围以及国际生的支持政策等,就会对自己择校有个清晰的认知,所以不管是对我还是Derek,都是个很好的经历,所以尽管访校要付出不少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仍然是值得的。
我挺感激丽格的一点就是在310之后,Lily老师帮我们拿到了很多学校的面试反馈,之后我、我先生、Derek和Lily我们一起做了大概1个小时的复盘,通过这些面试反馈我们能够了解到12所美国最顶级美高的面试官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其他孩子能够拿到排名更高或者更多offer的原因在哪里,我们和这些孩子的差距在哪里。这个对我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让Derek有了更深的自我认知,知道了自己应该往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05
家长放手的文书
效果杠杠滴
相比起辛苦的访校面试,文书这块我觉得相对还是比较顺利的,我在文书部分,基本是有意识的放手让Derek自己去和顾问老师沟通,自己去完成这件事,我感觉文书就像拼图一样,孩子一点点去把各个部位慢慢拼上去,这中间花的时间还是蛮久的。我只是在旁边他初稿定稿要提交的时候,提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然后在最终定稿的时候看了看,没什么问题之后就提交了,整个文书我感觉还是能够非常真诚的呈现孩子的特色的,而且整个文书过程是很顺遂的,不管是Derek还是丽格顾问大家配合都很默契,才能最终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而且通过文书这个事,我也意识到了,Derek这个孩子是有能力去做的,只要他想做,他就能够做好。而我作为家长,更像一个助推器,在他想做不想做,或者偷懒不偷懒之间,去推他一把,逼他一下,让他自己独立去完成该做的事情。这样张弛有度的管孩子,即使最后结果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的确是最适合他的,这是很重要的。
Derek近期生日照
06
真诚,靠谱,认真细致
丽格是我们申请中最大的底气
经过孩子的整个申请,我现在开玩笑说我都是半个专家了,第一就是在申请的整个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顾问工作的不容易,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在310录取之前的那几天,我在上海出差,而那几天是顾问老师和学校密切沟通督促录取的时间,所以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又要等美国学校那边给反馈,就觉得好累,但是还好我就只经历这一次,而丽格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孩子和家长,如果放到我身上我感觉整个人都会很崩溃的,但是丽格真的做的非常好。
在我看来,找顾问并不是简单的家长花钱顾问服务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相互信任的战友关系。我之所以会花很长的时间去考察我聊过的机构,最后再做选择,是因为我要把孩子的未来交给这个机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嘱托,所以没有很好的信任,这个事情是做不好的。
另外,在和丽格的协作中,我觉得他们非常的真诚,并且很靠谱,在我刚开始选择丽格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我是冲着Lily的,因为我非常喜欢她的性格,从我之前看她的直播,我就发现她是个比较耿直的人,而且敢说不怕得罪人,不是那种一味说一些家长喜欢听到的话,而是会给出很多专业性的建议,指出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就会一叶障目,总觉得自己孩子不错,总希望能听到夸奖,但实际上,顾问看了那么多孩子,她能够客观清晰的告诉你怎样是最适合孩子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还是可以再往上努力的。所以我后面跟我朋友讲的都是,找机构一定要找一个愿意说真话的,踏踏实实的机构,不要光看一些花哨的东西。而且丽格在实力上也是让我非常满意的,在后期和学校沟通的过程中,Lily老师给我们家庭做了很好的背书,在这个关键环节推了孩子一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再有一点就是丽格真的做的很细致,整个过程中事无巨细的帮助让我们非常感激,基本每天都会就具体事宜跟我们进行确认,通知,提醒等,基本不需要我太操心,所以习惯了这种模式的我,现在就比较懒。
另外,丽格的顾问老师我觉得也很优秀,我个人非常喜欢和丽格老师线下沟通,不管是去上海办公室,还是美国办公室,和老师们聊聊天都会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因为顾问们见证了很多优秀孩子一路以来的成长,而这些经验对我们不管是择校还是之后教育孩子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很喜欢看丽格公众号上的学生案例,不管是美高还是美本申请,对我都很有启发。
07
给未来家庭的建议
首先,
一旦你有了申请美高的计划,一定要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沟通。
我觉得美高申请真的是个比较大的工程,它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情,更多的是一个家庭在升级打怪,需要整个家庭一起努力。比如先要准备托福,完了之后要去准备SSAT,之后还要提交文书,然后沟通再去面试,最后在焦虑着等offer,一路走来是群体在作战,
整个过程你会发现时间很长,也很考验毅力、耐力、恒心和信心,但是收获也很多。
现在回头来看,我们家我参与的比较多,我记得当时Derek背托福单词,丽格老师提议我要抽查他的单词,便于他更好的记忆,于是我就每天帮他抽查单词,最后老师都和我说妈妈要不要一起考一次了。
在申请美高的这两年我和Derek真的就是一对相爱相杀的母子
,有的时候我们两个就会在屋里争论的面红耳赤,急得跳脚,而有的时候我们就像一个团队一样去战斗,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家庭支持一定要到位。

第二,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机构作为你的合伙人。因为这个应该是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了,这个我前面提过了,不再赘述。
第三,择校不要只看排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孩子的升学,包括孩子未来的工作,事业,另一半等等,都适用于这个原则,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第四,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不管是从标化还是别的方面,都已经卷出了天际,所以还是需要提前规划。家长可以先从夏校进行体验,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一个他喜欢的项目发展特长,不管是艺术还是体育,只有孩子喜欢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而且这些能够帮助他以后去美高或者美本交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有一帮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对于孩子性格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一点,是我在这次申请中感慨中最大的,就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占据主导位置。我之前习惯把所有东西都安排好,在Derek身上给了太多决定性的东西,所以在我们家,孩子总是习惯性的认为万事都有妈妈搞定,而我则觉得自己都快成为他的秘书了。究其原因,可能是之前我总会担心他犯错误,但其实整个申请下来,现在的我会接受孩子犯错,也意识到犯错并不可怕,但犯错后的成长,以及犯错后能够再次重振旗鼓,从错误中学到一些东西并得到一些启发,变得更坚强,才是最重要的。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在他小的时候,我们让他自己去参加夏令营,他的第一位室友是一个来自纽约的非裔的小朋友,他们两个差异蛮大,所以有不少摩擦,但是实际上他处理的挺好的,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反而更多的是我们家长一直抓着孩子不放手。所以我现在就跟Derek说,未来4年我就放手了,一切造化就靠你自己去闯去拼,虽然会很不舍,但总是要放手的,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你不可能永远陪着他。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更有韧性。
丽格顾问说
Derek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家庭,家长很早就在了解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教育差异性,而且在Derek较小的时候就带孩子来美国上夏令营,接触美式教育。
而最终决定选择美式教育来美高读书,也是在对比了不同教育体系之后,觉得美高可以在思维拓展,资源和平台方面可以给到Derek更好的发展,而且寄宿的经历,可以让Derek离家之后,经过四年的住宿生活成长为独立的小男子汉!
丽格团队和Derek家庭的缘分要追溯到2015年,Derek妈妈带着Derek来美国上夏令营,第一次来丽格美国办公室,由于孩子较小,我们觉得规划顾问机构并不能给到特别多实质性的引领,
10岁以下的孩子成长与规划,更多的是考验父母的认知和格局,以及可以给孩子什么样的资源和平台。
Derek爸爸妈妈都非常优秀,也有着非常好的教育理念。他们非常注重孩子性格的培养,而且给了Derek非常多的空间去成长。Derek的游泳,高尔夫等活动都坚持了很久,塑造了他的持久力和坚毅的品格而且Derek家庭也非常重视对孩子公益心的培养和对社会的贡献。
和Derek家庭的协作非常的愉快,Derek妈妈是个行动力很强,而且有着非常敏锐分析能力的职场妈妈,在和丽格团队一起帮助Derek的过程中,大家能做到非常有效的沟通。而且整个过程Derek家庭给了丽格团队充分的信任,丽格团队也不负所望,整个过程在申请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终,一个满意的申请过程,不仅仅是拿到了心仪的录取,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成长,追梦的经历非常宝贵!
关注丽格
了解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