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有清除中华之意,改名为中华大学更妥当些。”
“清华80%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出国!”
“清华开设700多门全英语授课,留美预科名符其实!”
最近,网上关于清华的谣言很多。
有些听起来很“降智”,有些来自固有成见。
为什么会攻击清华?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谣言?
其实,清华“网暴”,是偶然也是必然。
01
细数清华大学五宗罪?
每年招生季,总有一些自媒体以夸张的标题、片面的解读,赚足了公众的注意力。这次,它们将靶子对准了清华大学。
有网友大呼清华是清理中华的意思,必须改名了!
然后一则“细数清华大学五宗罪”的视频被广泛传播,视频里提到“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于是清华被一些人冠上了“留美预备学校”“带头讨好西方”“崇洋媚外”的罪名。
罗翔老师说过: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
视频里自媒体义正严词、大义凛然,一副势必要把“帽子”给清华扣实的样子!哪怕内容是胡编乱造,哪怕视频是恶意拼接,哪怕逻辑是一窍不通,也不妨碍它们自信且自豪地对清华大学狠狠踩上一脚。
清华意为“清除中华”,甚至“侵华”,一听就很扯。
清华大学前身是清华学堂,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清华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这三个字是咸丰皇帝御赐。
另外,清华校园的工字厅后面还挂着“水木清华”四字牌匾。而这四个字是出自晋代谢混的《游西池》一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清华”二字无论如何都扯不到“清理中华”,但就是有人胡诌编排。
那些说清华是“清除中华”的人,他们真的不知道校名原意不是这个吗?他们真的相信清华是“清理中华”吗?
郭德纲说过,冤枉你的人比你还知道你有多冤枉。
至于网上细数清华五宗罪的控诉,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发了篇《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试图用事实和数据对谣言一一予以反驳!
流传最广且根深蒂固的谣言是“清华毕业生80%都出国”,传言并不是今年才有,这是「留美预备学校」的旧梗新事,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刻板印象。
清华记者团从清华每年官方发布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找到清华出国深造的比例,近5年清华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比例最高是16.5%,而且连年下降!2022年只有7.1%。
在2021级清华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校长邱勇在开学第一课上强调,“大学不能脱离她所在的土壤而发展,大学是国家的大学。”同时他提出,据统计,过去10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占比约14.2%,其中超过65%的毕业生到世界排名前50位大学深造。
清华校友总会的“清华人”小程序注册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4月,2002-2011级出国(境)清华校友中已有超半数回国工作,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扩大中。(PS.是出国的一半,不是清华学生的一半)
清华学生80%的出国比例根本就是胡扯!
而且随着国内高校科研实力的稳步增长,国内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对“海归”和“国外”逐渐祛魅,出国留学对多数学生已不是最优项,留学归国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网友只要稍微做些功课,查看一下公开的数据,就会发现谣言离真相相去甚远。
除此之外,清华记者团还对以下谣言进行了辟谣。
谣言:网传大学校友中的大国工匠名单,清华仅1人上榜?
实际:清华所出的大国工匠遍及各个领域。
(cr.《网暴下的清华(修正版)》微信文章截图)
说清华没有大国工匠,犹如说大海没有水,火炉没有烈火,纯粹无稽之谈!
谣言:清华大学与日本东京大学在中国空间站合作开展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研发,泄露国家核心技术。
实际:项目是2019年国家批准的正常基础研究课题,全球17国9个项目入选,完全不涉及国家安全!
谣言:清华约43%的课程采取全英文授课。
实际:
(cr.《关于清华的这十个谣言,不要信!》微信截图)
但用事实数据说话就能堵住造谣者的嘴吗?
不,他们只会说“或该想想助推这些谣言的背后的不满情绪,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其它学校没有?”
“抛开事实不讲,难道清华就没半点错吗?”
这就你被霸凌,其他人站出来说“为什么别人只霸凌你?你就没有半点错吗?”
这不妥妥受害者有罪论吗?
这一套组合拳,明里暗里故意污名化清华大学,而且是在高校招生的时间节点,实在是居心叵测。
02
为什么清华被网暴?
清华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承载着很多的社会期望和压力。与其相关的任何事件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清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定它站在风口浪尖,任何争议都会被放大检视。
1
负面情绪的积压
尽管师兄极力反驳了一些对清华的不实指责,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最近几年清华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导致网友对清华的看法有了一些标签化认识。
例如清华美院学生毕业设计让“眯眯眼”模特登台走秀,毒教材的设计者吴勇是清华美院毕业生。尤其是后者关系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网友的愤怒情绪并未随着事件处理结果平息。
频发的负面新闻的确反映出国内或者说清华美术教育存在一些系统性问题,如对东方审美文化认同感的欠缺,以及对作品社会影响敏感度不够等。
在多起负面新闻的影响下,“清华崇洋媚外”“思想有问题、价值观有问题”的负面标签已深入人心。“80%清华毕业生出国”的不实传言,恰恰符合了人们心中的这一成见,将清华进一步归类为“留学预备学校”。
负面新闻所造成的影响,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其危害性是深远而长久的。一旦负面标签形成,人们看问题的视角和标准就会改变。原本中性或模棱两可的情况,也会被带入负面语境进行解读。公众舆论一旦形成固化印象,想要扭转则极为艰难。
2
恶意煽动
一些自媒体常使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并搭配断章取义的内容、引人遐想的图片,利用民族情绪炮制争议话题、煽动对立,早已成为了一众无良自媒体账号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
有意制造事实的曲解和对立,刺激并放大公众对特定学校原有的负面情绪。这类做法极不负责任,但的确能利用公众的喜恶心理产生效果。当大众心中原有的某些成见被如此刺激和放大后,网上很容易酝酿成为一场针对特定学校的集体批判。
再加上一部分不明就里的网友习惯让发泄情绪先于检验逻辑、表达观点先于核查事实,无形中也滋长了这种不良风气。
3
竞争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大环境下,一些竞争对手可能会通过网络舆论来攻击清华大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下,网友们的攻击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引导。
部分自媒体选择攻击清华,既是内容生产者的刻意炒作,也是清华负面标签预设使然。这种标签化思维使人们更倾向接受符合既有印象的信息,而忽视信息真实性。
03
我们该警惕什么?
仔细思考就能发现,关于清华的谣言都有一个共性——不爱国。
清华爱不爱国暂且不论,某些自媒体可不是真“爱国”,他们高举“爱国牌”,不过是为了流量“恰爱国饭”。
公众的爱国热情是正能量,但也有被滥用为攻击工具的风险。为避免这种被利用的情况出现,师兄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1
理性认识名校
作为中国顶尖学府之一,清华大学理应承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期待和监督。公众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贡献等方面提出质疑,是情理之中的正常监督。但是,我们也要理性看待,不能因个案就对学校本身进行臆测或莫须有的攻击。
名校犹如人一般,不可能十全十美、无可挑剔。我们不能用一两个事件或负面案例否定清华建树,更不能在情绪化的基础上对其贴标签。
明智之举是就事论事,理性讨论问题本身,不形成和强化负面固定印象,是我们参与公共讨论应当遵循的原则。
2
正确认识留学
留学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关键是要为留学人才提供回国发展的环境与机会。海外学习先进知识和经验,为国家发展提供新思路,应被视为积极的一面。
历史早已证明,“闭关锁国”是一种短视的民粹主义思想。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我封闭只会让一个国家更快落后。即使有外界力量试图关上我们的门,我们也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坚持开放,学习全球一切先进理念,在交流互鉴中不断进步。
一个自信的大国,需要汲取各方优点,不因外界阻隔而丧失开放精神。
3
提高自身信息鉴别能力
当社会事件发生时,保持理性冷静比情绪化对抗更为明智。我们需要克服自己的认知偏见,跳出信息茧房,避免群体凝聚效应,提高自身信息鉴别审查能力,理性、独立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煽动并激化对立情绪。
有声音批评清华不爱国、不培养人才。
然而,一组数据可有力反驳此说:
备受美国打压的中国芯片产业,由清华归国校友创办的清华系企业就占了半壁江山,包括紫光展锐(未上市)、兆易创新(市值709亿)、长江存储(市值525亿)、韦尔股份(市值1161亿)、卓胜微(市值516亿)、紫光国微(市值619亿)、北方君正(市值425亿)和闻泰科技(市值608亿)等国内头部公司,也有飞昂通讯、纵慧芯光、昆腾微电子、地平线机器人等初创公司。(内容来源:中国基金报《6000亿市值!27位清华学霸,扛起中国芯片半壁江山》)
爱国本该是最朴素、最真挚、最高尚的情感之一,但却被用来“打牌”“恰饭”,成为少数人牟利的手段。
这种狭隘、反智的攻击,我们该重视,也该警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