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斯顿伯里当代表演艺术节以世界规模最大的户外音乐演出闻名,被称作是“英国的伍德斯托克”。每年六月末,在皮尔顿镇一座巨大的农场中,音乐和嬉皮文化被热烈庆祝,仿佛艺术节诞生的 1970 年从未结束。
今年,除了说唱歌手 Lizzo、独立摇滚乐队北极猴子等表演嘉宾,“英国国宝”、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的大卫·霍克尼同样登上了主舞台——
霍克尼的首个 AI 艺术作品在此与人们见面。
在这段名为 I LIVED IN BOHEMIA BOHEMIA IS A TOLERANT PLACE 的新视频中,霍克尼和英国本地艺术文化研究所合作,在 AI 的帮助下,把自己 2014 年的画作 The Dancers V 上的健美舞者们抹去,只留下由清亮颜色构成的风景。
绘画是展示艺术家想象力的成果,就像霍克尼在创作这个系列时,其实邀请了一些舞者在画室中摆出舞姿,但最终他“离开了房间,并把他们画在风景中,或者说是在地球之上”。
在这个全新的 AI 艺术作品中,霍克尼又把这种想象抽离,从而制造出了新的想象空间。
随着 DALL-E2, 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工具出现,人们发现自己敲几下键盘就可以生成”艺术”,2022 年也随之被称作 AI 艺术元年。关于它的正反两面都刚刚开始被讨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很多艺术家难掩自己的厌恶情绪,他们担忧 AI 会让艺术家群体陷入新的困境,也让艺术品的价值和意义被颠覆。
而霍克尼一直是喜欢尝试新媒介的大师,无论是现在的 AI 还是 80 年代的电脑制图工作站。但他也是不在乎媒介的大师,从画笔到那些本不是用于绘画的工具,在他眼中都是平等的。
在一段采访中,主持人曾问霍克尼:“你对新技术的热情,是为了研究能用它们做些什么,还是说这些技术的出现恰好契合你的创作?”
他的回答是:“基本上,我只对关于绘图的技术感兴趣而已。我不恐惧技术,也不对它们感到狂热。”
霍克尼的创作生涯是无法挖掘透彻的课题,但回顾那些至今能让人受到启发的“媒介实验”,会发现他提供了另一种看待艺术与技术问题的思路。他想说的总是:先试试新技术,然后也许能让它为你所用
/
“我的创作一直是沉浸的”
2019 年,英国设计公司 59 Productions 想为在世艺术家制作更有叙事性、而不是提供简单景观的沉浸式展览。此前,沉浸式展览的主角大多是已经去世许久的艺术大师,达利、马蒂斯或是梵高。几乎没有评论家为此说过好话:“这些展览不过是些更精美、更巨大的自拍背景墙”。
因此,策展人抱着非常紧张的心情给第一人选霍克尼发送了询问意向的邮件,没想到他几乎是秒回:“我很感兴趣,我觉得你们也会对我最近的一些工作成果感兴趣。”
筹备过程长达三年,霍克尼全程参与,直到快开展时还在不断提出调整意见。59 Productions 团队为了让霍克尼可以在家随时查看,专门为他定制了一个展厅的等比例模型。
2023 年 2 月 22 日,霍克尼的首个沉浸式展览在伦敦 Lightroom 空间作为开馆大展而开幕。Lightroom 是个专为跨媒介艺术展览打造的新空间,四面 11 米高的墙围成了一个大盒子,配备最先进的数字技术。霍克尼简单直接地为展览取名为“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而不是更小更远)”。
展览共计 55 分钟,每天循环播放。6 个部分中前后出现了霍克尼的 250 多幅作品,包括绘画、拼贴、摄影和舞台设计,由 28 个多焦点摄像机进行投射。
霍克尼在过往采访中的回答录音不时出现,他说:“你永远不会对自然感到无聊,不是吗?”
● 霍克尼在展览现场感叹:“WOW”
随着投影的切换,观众身处的“环境”从科罗拉多大峡谷,换到英国约克郡的乡村小路,再换到加州清凉的泳池水中......一次又一次,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霍克尼创作生涯中的各类作品间穿梭。
也仿佛换上霍克尼的双眼,或者进入了他的大脑——毕竟,霍克尼一直想要通过自己的作品为观看者带来沉浸感,这样的展览形式对他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
不过,有艺术家本人深度指导的沉浸式展览依然未能获得评论家的欣赏:“这种愚蠢的当代风尚,并不能展现出霍克尼作品中的美”。对此,霍克尼本人表示,他自己觉得很好,这就够了。
/
日落时分,却有一场日出
2021 年 5 月的第一天,在当地时间 8 点 21 分路过皮卡迪利广场的伦敦人,将会第一批观看到霍克尼的新作。
霍克尼在法国诺曼底用 iPad 完成了这个两分半的视频,描绘了太阳从被掩藏在山脉之后,一点点升高、靠近人群、照耀大地的过程,直至温暖的光芒占据巨大的屏幕,甚至要溢出到那之外。
选择在天色渐暗时公开作品,不仅是让日落与日出形成对照,也是因为当时不少城市正陷入停摆的糟糕境况——霍克尼的“电子日出”,即是一个让人短暂逃离现实的窗口,也是对现实的映射
它温柔地告诉人们,春天永远不会迟到。
这场“电子日出”还在不同城市间接力,并且和伦敦一样,都选择了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像份礼物一样出现在碰巧在场的人眼前。
在纽约,时代广场上 70 多块广告牌同时被日出点亮。
在首尔流行音乐广场,日出在整个韩国最大的 LED 屏幕上绽放;到了东京,新宿 YUNIKA 大厦标志性的 13.1 米长 LED 屏被霍克尼的日光填满。
● 首尔流行音乐广场
每一场“日出”的最后,在一片暖黄色上,霍克尼想对大家说的话一点点浮现,同时也是这个作品的名字:
Remember You Cannot Look At The Sun Or Death For Very Long (记得你不能盯着太阳或者死亡太久)。
/
像是用光在玻璃上画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世界上还没有 Photoshop,大众看到的电子图像几乎都是出自另一个叫 Quantel Paintbox 的计算机绘图工作站。它售价为惊人的 25 万美元,当时只有电视台才买得起,而他们心甘情愿地掏腰包,是为了解放在天气预报节目中为地图、图表和字幕投入的大量人力。
BBC 曾于 1986 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下霍克尼作为第一批艺术家尝试在 Quantel Paintbox 上创作的过程。
“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他戴上麦克风之前,霍克尼就被 Quantel Paintbox 深深吸引,接下来的八个小时他都在探索怎么用它绘画,几乎没有停下来过。”
霍克尼一边画还一边讲解:“你可以选择不同的笔触”,“你可以把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你不是在一张纸上画画了,你手下做的动作立刻就在屏幕上显示了”......这些如今听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明显让他陷入了兴奋。
最后,他把当天的作品称作是自己“首个彩色玻璃绘画”(first colored glass drawings),因为整个过程像是“用光在玻璃上画画”。想来也是那一天,他感受到一场关于数字艺术的革命到来
/
随身携带电子写生簿
Untitled,470,2009,iPad
Quantel Paintbox 之后,霍克尼渐渐开始在自己的工作室中用电脑绘图,还和自己的助手一起参加关于电脑和 Photoshop 的会议......对数字媒介的研究和试探,没有中断过。
2009 年,在妹妹玛格丽特的推荐下,霍克尼发现了一款叫“画笔”(Brushes)的 iPhone 软件。和之前电脑上的工具不同,此时霍克尼可以用手指按压屏幕形成“笔迹”,他开始在 iPhone 上挖掘这种新媒介的潜能
● Untitled, 494,2009,iPhone
● Untitled, 496, 2009, iPhone
2010 年 4 月,第一代 iPad 投放市场时,霍克尼立即买了一台。相比于 iPhone,iPad 更大的屏幕显然能够容纳更复杂的画面和更多的细节,它成为了霍克尼主要的绘画伙伴。
● 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 - 31 May, 2011,iPad
● Untitled, 1061,2011,iPad
● Untitled No. 21 from The Yosemite Suite, 2010,iPad
无论是 iPhone 还是 iPad,它们对霍克尼最大的意义是:与颜料管的出现让印象派画家可以外出作画、而不仅是呆在画室里类似,霍克尼终于可以随时随地创作了。
● The Seven Dwarves' House, No. 316, 2020, iPad
清晨躺在床上也好,旅途中坐在车里也好,一片黑暗中也一样,在任何拥有创作欲的瞬间,霍克尼都可以掏出这小小的电子写生簿。短短几年内,成千幅作品这样诞生。与此同时,霍克尼也没有停止用传统方式作画。
创作力似乎不会枯竭的霍克尼感觉被真正解放了。
Self Portrait,2012,iPas
/
传真机艺术
1988 年初,霍克尼在加州马里布买了间有海景的大别墅,秋天的时候他又买了一台传真机。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热衷于通过传真机将自己的作品送给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熟人。
本来是出于实用目的被制造出的工具,也在霍克尼的手中成为了创作艺术的媒介。
有趣的是,因为当时的传真机普遍还在使用容易褪色的热敏纸,传真机另一头收到的图像并不具备太多经济价值。霍克尼把这个行为看作是对艺术表达爱和欣赏的过程,哪怕要自掏腰包支付每月天文数字的电话账单,他也还是在其中获得了纯粹的愉悦。不过,这并不妨碍多年后这些作品还是被他人拍卖出了高价。
随着兴趣逐渐浓厚,以及更有,他开始将这种方式用进了展览行为。
1989 年,在受邀观众的见证下,霍克尼将由 144 页传真组成的作品 Tennis 从洛杉矶传真到了英国小镇索尔泰尔的 1853 画廊。
同年,他仅用传真方式参加了圣保罗双年展。虽然传真图像并不能完美地代替绘画,但霍克尼的潜台词是:为了展览运输作品成本极高,为何不能用更方便的途径,更何况它还能到达更远的地方?
/
从画室到歌剧院

霍克尼从中年时开始听力骤减,需要依赖助听器生活。尽管听不太清了,但他仍然坚持去听歌剧的生活习惯,从 12 岁开始,他就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
1975 至 1981 年间,霍克尼为英国格莱德堡歌剧院的歌剧《浪子的历程》和《魔笛》负责布景设计,也和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进行了合作;1987 年后的五年内,他又投身于《图兰朵》《没有影子的女人》等歌剧的设计工作中。
● 《浪子的历程》,1975
● 《图兰朵》,1992
其中,霍克尼为《魔笛》倾注了很多心思,在这期间罕见地没有创作任何绘画。他此前看过十几个不同版本,发现它们都有不清晰易懂的特性。于是,他从自己作为观众的经历出发,在设计中加入戏剧性的视觉转变和强烈的色彩组合,和莫扎特的音乐一样多元、丰富。
/
把宝丽来拼在一起
据说,霍克尼在 1982 年突然对摄影产生兴趣完全出于偶然:他买回来几卷宝丽来,不过是为了记录绘画作品,因为想快速用完剩下的部分,他将镜头对准自己在洛杉矶的客厅、阳台和泳池。
其结果就是,霍克尼开启了一段成果非凡的摄影实验
这些复合宝丽来作品,被整齐排列,每一张的角度、焦距甚至曝光都不同,仿佛在模拟人类的眼睛如何在一段时间内收集视觉数据,呈现出了 1+1>2 的信息量
霍克尼以立体主义的方式,让观看作品的人得以穿越内与外部空间。
● Gregory, 1982
● Sun on the Pool Los Angeles, 1982
后来,同样的手法从宝丽来延展到了 35 毫米胶片相机的拍摄。
● Pearblossom Hvy,1986
● 霍克尼为 1985 年 Vogue 巴黎版 10 月刊创作的照片拼贴
● Walking In The Zen Garden,Ryoanji Temple,Kyoto,1983
但到了 90 年代,霍克尼决定放弃摄影研究,将注意力重新全部集中在手绘图像上。起因是大峡谷——霍克尼发现,相机的镜头已经无法表达出大峡谷的广袤、它在日光下的色彩变化,以及遥远的优美细节。他还把自己认为摄影观看方式的局限性,甚至是致命的缺点写进了 2001 年出版的《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
但拼贴形式却作为一种表达的语言被保留进霍克尼后来的绘画和视频创作中了。
● A Bigger Grand Canyon, 1998
● Winter,2010
/
不会停下的霍克尼

因为霍克尼的作品往往是写实的、具象的,一些批评家曾拒接将他归类为严肃艺术家,而是一种流行文化或者社会现象。
但霍克尼本人知识非常渊博,不仅是对艺术史,而是对文学、音乐和时事都有所研究。他只是认为,没有必要在所有的作品中都要展现自己的文化资历或者政治观点。
距今,他出版过《我的观看之道》《图画史》《霍克尼论摄影》......也曾为他在中国的三周旅程,写过一本《中国日记》。
● 2023 年 7 月 9 日是霍克尼 86 岁的生日,艺术家 Julian Beever 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附近的地面上为霍克尼创作了庆生肖像
他直言“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失明者”“一秒钟也不要上沙龙那些人的当”“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他珍视素描,他狂热于色彩,他喜欢清晨五六点走出家门去看大自然,因为这一刻的光线最好。
26 岁就成名,86 岁还在活跃,就像霍克尼自己所说的“春天不会迟到”那样——
对于绘画,霍克尼也不会停下。☁️
作者:
玛鯊  
版式:
玛鯊

从 21 个关键词开始,了解 21 分钟的 Balenciaga 高级定制秀场
童装更应该可持续?
如果不曾向往远方,远方就不会存在
幸亏有了这些新店,三里屯又好玩儿了
关注一下美妆界的新趋势:Blue Beauty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