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何面对他所处的时代,是每个时代的青年的必然一问。世界青年峰会增设“青时际会”栏目,专访新时代的榜样青年,以人物报道的形式,回答“青年如何与时代互动”的命题,望予青年以启迪。
本期嘉宾
邹雅琦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瞬间所有制》、《重金求母》
前言
本期《青时际会》有幸邀请到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的艺术家邹雅琦。她在网络平台的艺术代表作有《瞬间所有制》以及《重金求母》,两个作品都引发了大量讨论和关注。在摄像机的背后,是邹雅琦艺术创作未被发掘的暗面,我们希望从邹雅琦的作品出发,看见她艺术创作的“前世今生”,本期访谈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创作者邹雅琦,认识她与她的作品。
认识邹雅琦
“居住在北京,活跃于网络的青年艺术家”,邹雅琦常在公众平台这样介绍自己,她认为,只要是在进行艺术创作和文化输出的人都可以被定义为“艺术家”。
生活中的邹雅琦
谈到艺术对于雅琦的重要意义,雅琦提到的最多的词就是关于自我的成长和蜕变。从出道作品的《瞬间所有制》到目前,已经经过了两年的时间,这其中的成长对于雅琦来说是一个让她更加完整的过程,不仅通过艺术创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的是从痛苦中逃离,然后从痛苦中成长。雅琦把每一次的的艺术创作的过程比做是一次漫长的修行。
过往的经历,邹雅琦用“复仇和重生”来概括。艺术创作于她而言正是对过去的痛苦的复仇和重生,雅琦相信,自己生来就是要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改变这个世界,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人要诞于世上,就得摧毁这个世界。”而她的作品也都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想法,不论是《瞬间所有制》还是《重金求母》,雅琦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这个系统的不合理性和固态化的客观存在,不满足当下现状,亦不一味迎合现实存在,挑战社会压抑人性的规范和标准。艺术作品的诞生让更多的人敢于质疑旧的不合理的规则,思辨就会进步,看到作品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击碎那些旧的秩序,建立新的规则。
艺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对统一的审美样式或规范更容易发挥思想教化作用,形成大众的统一意志,但是却极少考虑个体的行为动力和思想意志。邹雅琦年少时期的经历让她有意识地开始反思这种集体对个人的辖制,她提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太过于教条主义,以至于个体在这些制度下被高度抽象化,被忽视了个案的独特性。
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个体往往显得势单力薄而被孤立。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去拥护和认同一套大家所熟知的价值体系,或许是雅琦提到的校规校纪,亦或许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规则,新和旧总是对立,不调和,沟通欠佳。
恰恰在这个时候,艺术发挥了真正的作用,比起单纯地迎合主流的标准和价值,邹雅琦选择建构自己的艺术体系和价值标准,推动着新的艺术审美形式出现。
艺术照中的雅琦
创作的暗面:从《瞬间所有制》
到《重金求母》
采访当日适逢央美又一年毕业作品展,距离邹雅琦第一个公开作品《瞬间所有制》已经过去了两年,2021年5月1日-5月21日,她在北京城市里不花钱度过了21天,并且像名媛一样优雅,这个作品时至今日仍然在不断被观看与讨论。
在故事的最开始,邹雅琦通过在漫展的三天工作,换来了一张飞往北京的机票,成为她这场旅途的入场券。但要塑造名媛般优雅的形象,这还远远不够。她购入仿制奢侈品包,向机场奢侈品商店的店员索要购物袋,时刻保持精致形象,开始真正塑造一个虚构的“上层人士”形象。她对自己的形成进行了规划和设计,但仍然遇到了很多意外之喜。
雅琦行前装束
过程无疑是艰难的,没有像样的床,餐厅的椅子与机场的沙发就是睡觉的地方;为了保持头发的光洁,她潜入机场母婴室、酒店桑拿房洗澡;没有钱支付车费,就只能穿着精致但并不算得上舒适的皮鞋徒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即使到了今天,雅琦也常常午夜梦回那个五月的夜晚,“我常常在夜里惊醒,觉得自己还睡在外面,醒来才发现太好了,我在床上。”尽管很努力地使自己保持洁净,也很难遮掩身上的味道,她喷散大量的香水,来使自己保持体面。每个寒冷的夜晚,不用妄想被子,也时常没有毯子,她只能熬下去,熬到看见第二天的太阳照常升起。“我才发现夜晚,原来这么短,但是它又很苦寒,虽然苦寒又很短。”
实验中的住处(部分)
与身体遭遇的挑战同样令人难捱的,是每一次接受善意时内心的愧疚与撕裂感。邹雅琦以虚拟的形象行走在城市,接受到的却是来自陌生人真实的善意,似乎让她一瞬间又回到了现实世界,而不是在坚持她的创作,但她努力使这种情绪被自己完成创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抚平。
关于这场实验的解读与分析已不在少数,人们讨论着能够被无偿地占据资源的规则漏洞,默想阶级与财富带来的信息差与过剩资源的浪费。多年以来对现实的观察与对艺术的敏感性让她发现了社会未被认真审视的一角,熔铸而成《瞬间所有制》的不仅是一次偶然的冒险,而是邹雅琦长期以来对自己所经历的成长环境、教育制度和错乱的社会逻辑的思考的具体化。
从两年后的今天以回望的视角再次审视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邹雅琦坦然道,这个作品为她带来了经纪公司的签约以及更多经济方面的机会,为她的生活品质带来了真实可感的改变,“至少是解决了我的温饱”。但更为重要的是,雅琦也谈到了《瞬间所有制》为自己带来的精神层面的变化,“这个作品是我漫长的艺术的人生修行中的一部分,让我变得更加完整”。这个作品是她自我实现的重要一步,但它带来的改变不能简单地被切片化理解。这个作品诞生之后的两年里,她仍持续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每一个作
2023年,邹雅琦的全新作品悄然上线,《重金求母》开启共创邀请,寻找七名现实生活中也是母亲的女性以“妈妈”的身份与她共度21天。通过妆造打造“妈妈”们的外表,以剧本与彩排丰富“妈妈”们的人设,邹雅琦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呈现艺术家心目中无限接近完美的“妈妈”。她用3000元的日薪寻找母亲,探讨量化母爱被摆上货架在当代社会的可行性。
截至目前,雅琦已经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布了和三位母亲的相处经过,在与我们的交流过程中,她分享了很多未曾在公众平台公开分享的创作的“暗面”。谈到创作初衷,雅琦直言做这个作品的初衷是对母爱的缺失的追问,“我觉得我的妈妈不爱我,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多年”。她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模式寻找母爱,“我最初没有打算做成作品,我说我要花1万块钱找一个妈妈,让她在一天或者几天内,语气、动作、眼神和行为模式习惯上一模一样地演出来对我的爱,或者演出来我的亲生母亲在我小时候爱我的样子”。但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她发现这样做的可行性不高,于是将“重金求母”计划拆分开成了七个妈妈。
在公共艺术表达之外,邹雅琦在这个作品当中表现出了更加自我的需求,她希望能够通过与完美母亲们的相处,得到自己的想要的母爱的命题的答案。她也谈到另一种或许更有冲突感也更传统的表现形式——让七个社会地位、阶层等等条件完全不同妈妈做一完全一样的事情。“把它拿去展出肯定是好看的,但是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没有意义。”她希望七位妈妈做不同的事情,她想在她们身上找到不同的答案。
但实验实际展开的过程并没有她所设想的这么顺利,第一位母亲是一位年轻、贫穷而美丽的单身妈妈,在与第一位母亲的相处中,邹雅琦很失望,她认为“妈妈”没有在她面前说自己的心里话,哪怕事后的交流中也未曾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表面和谐的相处背后是“善意”的欺骗。这种维持表面和谐的相处模式让她想起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也是同样若即若离,在彼此面前不能有负面情绪,但这种隐忍与克制却让彼此都更加痛苦。
雅琦与第一位母亲
与第一位母亲相处过程中痛苦的经历让她决定调整自己的计划开展模式,在与第二位母亲的相处中,她加入了一个第三者视角的采访机位,“妈妈”可以在邹雅琦不在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想法,被摄像头记录下来。更为突破性的是,她向“妈妈”展现了自己的裸体,让“妈妈”给她拍摄性感的照片,她希望能够在母亲面前做一个性感的,成熟的,真实的自己,“因为我在我自己亲生母亲面前,我必须要扮做一个小孩”。她认为自己在母亲面前没有长大的可能性,成长成为一个女性,意味着“被讨厌”,她希望打破这个一直以来束缚她的怪圈。
雅琦与第二位母亲
“甚至我和第二位妈妈之间的距离比我和我亲生母亲之间要短很多”。尽管已经距离与第二位母亲相处的时光已过去数月,雅琦告诉我们她仍在这段关系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在第二位母亲面前,她全身赤裸,试图透过第二位母亲头上的摄像头,看见自己亲生母亲注视的目光。她的“完美妈妈”抱住了她,向她道歉,这让她非常意外,“她为什么要抱着我道歉,明明错的不是她,而是说错的或许是我的亲生母亲.....”
在这个实验中,邹雅琦认为自己变得更加完整,与“完美母亲”的相处经历甚至成为了一种对过往痛苦的疗愈。
面对这么短时间能否真正形成情感联结的质疑,邹雅琦给出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真正弥补了一种她缺失甚至奢求的情感,即使只有二十四小时,也已经足够珍贵。
尽管作品的主题是“重金求母”,邹雅琦还希望透过母亲关注整个女性群体的困境。在与第一位母亲的相处过程中,她通过与一位贩卖着自己珍贵的灵与肉的19岁母亲的相处,打开了女性贫困问题的窗口。而在接触第二位母亲的过程中,她用戏剧化的方式探讨了“母亲认为自己的女儿在耗尽自己的青春”这个女性“厌女”的生活化体验。比起给母爱下定义,加深对母亲形象的刻板印象,邹雅琦认为自己在尝试拓宽大家对母亲形象认识的边界。第三个妈妈坦言她愿意给自己小孩提供物质的帮助,但却想从母亲的责任感中出逃。
雅琦与第三位母亲
“意外之喜就是我改变的不只是我自己,还有很多人。大家在看我作品的时候,看到的不是我和亲生母亲的关系,也不是我和这三位妈妈的关系,而只是借此作为工具看到他们自己的妈妈。”
用艺术触动人的情感
“艺术家的灵感来源是多元化的。”生活上的困境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成为邹雅琦创作作品《瞬间所有制》和《重金求母》的灵感来源,过往的经历造就人们成为一个个独特的个体,结合这些独特的经历,她更能够在展现这些主题的作品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艺术家的世界,或许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共性只是以拥有个人特色的东西来触动人类的情感。
生活中的雅琦
不论是《瞬间所有制》还是《重金求母》,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的前提就是对一些事物感兴趣,雅琦坦言是好奇心的驱使,点燃了她的想象力,她想要通过艺术创作形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艺术创作的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雅琦在访谈中谈到:“每一代的艺术家或者说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工具”,艺术的留存方式从原本的实物载体到现在能够被更多普罗大众所接受到的网络这样一个虚拟载体。
雅琦直言,曾经的艺术作品大多数只能通过艺术展的形式向大众传播,受众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具有有限性,先前的艺术只能被少部分人欣赏。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作者延展了自己的创作与分享空间,艺术家同样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社交平台,公众接触艺术形式的门槛降低,受众也从原来的小部分人拓展到更多人。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流行就是邹雅琦的颜料,让她能够在互联网的画布上创作出更多能够被大众看到的作品。
镜头里的雅琦
谈到作品的“观众”,他们既是欣赏者,也是感受者,既是身在其中者,也是身在其外者。雅琦选择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作品,能够很直观地看到观众的反馈和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互联网提供的开放包容的平台上,看到每一个人在观看作品之后发表的对于作品的看法,或是结合自己的经历对作品进行的再解读。这样的双向互动让邹雅琦有了更多创作的动力,不论是质疑还是讨论,都代表她的作品正在引发观众的思考,让他们不再拘泥于眼前所看到的表象,而是能够尝试再向前一点,看见真实本质。
结语
艺术照中的雅琦
观看雅琦行为艺术作品的观众,不仅是艺术的欣赏者与感受者,同时也是艺术行为参与者。根据自己年龄,阅历,文化背景与理解特点的不同,他们会对艺术行为产生不同的认知与反馈。而有些视角独特的认知,以及观点独到的反馈,共同完成了她的艺术作品。
那些看到艺术作品的观众,作为一个个体投入到茫茫人海中,又会成为一颗传播艺术认知的种子,将自己理解的艺术传播向更多的受众,这种波浪式的传递面又为艺术拓展出更广阔的观众群体来。
策划及撰写|马雪然 黄旸
协助与推进|李亦菲 蔡佳尔
视觉传达 | 朱玥颖
审核|李亦菲 蔡佳尔 汤珺雅
加入【青时际会】专属粉丝群聊
扫码关注世青峰
公众号回复“青时际会”
《青时际会读者群》
即可领取:
第一时间获取青时际会资讯

与栏目组零距离沟通
与各专业各行业的小伙伴随时交流···
超多惊喜等着你!!!
了解我们
合作及联络我们
微信|CGYS_Official 
官网|www.globalyouth.cn
微博|@世界青年峰会CGYS
抖音|globalyouth
小红书|世界青年峰会CGYS
百家号|世界青年峰会CGY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