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我从陇上走过》序言一<有删减>)
  2020 年在家的几个月,我对未来人生何去何从做了一点思考。思考的结果,是我决定把行走定为未来人生的一个主题。当然行走并不是乱走,而是认真地走,同时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把行走过程记录下来。通过这种方式,起到传播风情、历史、文化和思想的作用。在让自己更加了解世界和文化的同时,也让我的读者和粉丝更多地了解世界和文化,激发更多人行走世界、丈量人生的渴望和行动。好的东西,总会因为和人分享而弥足珍贵。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初步目标,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所有重要的区域都走完,再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世界重要的文化区域走完。当然,这两件事情可以交替进行。这样整体用上十年时间,就能完成我行走中国和世界的愿望,也能把自己一路行走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大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怀揣高山大河,眼望苍穹宇宙,翻阅历史长卷,书写繁华星河,比如司马迁、徐霞客、班超、玄奘等,和这些人相比,我们大部分人不能望其项背,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可以向这些人学习,同时开好自己小小的花朵,向生我养我的世界致意。
  我认真思考后,决定先找中国的一些地区走一下。经过比较,我决定先走甘肃的一部分。之所以选择甘肃,是因为甘肃南部是秦文化的发源地,甘南地区是藏文化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河西走廊是早期佛教文化最繁盛的地区。丝绸之路自东南到西北横贯整个甘肃,这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大通道,是当时世界贸易最忙碌的路线。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佛学融入中国文化的进程,也就没有中国文化今天的整体模样。如果没有丝绸之路,中国和西方诸国的贸易就不可能进行,中国的民族融合进程就会缓慢很多,大唐时期的繁荣盛世就有可能不会发生,中国的今天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模样。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战略眼光,和唐太宗设立西域都护府的雄才大略,都为中国今天的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中国文化经过和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变得如此大气恢宏,包罗万象。几千年来,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东方帝国和西方王朝之间的贸易和战争,塑造了今天中国的模样。
  打开甘肃地图,我认真思考了如何走才能效果最大化,达到基本覆盖主要文化地点和自然景观的双重目标。我这一路走来,也可以给那些希望到甘肃去旅行或者自驾的人探探路,也许沿着我走过的路走一趟,看看我写的东西,可以帮你节约不少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为了旅行有更多的收获,我预先收集和阅读了一些必要的资料。我再次看了《河西走廊》纪录片,看了《嘉峪关》电视片专辑,也看了《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篇。同时,在网上也订购了一些书籍和地图。这些书包括:刘基主编的《华夏文明在甘肃》(上下卷),《河西走廊》文字版,龚斌的《鸠摩罗什传》,徐兆寿的《鸠摩罗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丝路传奇》一套,张小泱的《神奇的北魏》,英国奥雷尔·斯坦因的《勘踏河西走廊古遗址》。我同时在电子阅读器上下载了《甘肃深度摄影之旅》《美丽甘肃》《左宗棠在甘肃》《甘肃文史精粹》等书。先把这些书翻阅一下,在行走的时候,就不会两眼一抹黑,光知道看热闹了。旅行除了愉悦身心,更重要的是让生命浸染在历史的长河里,使你的生命因为旅行而丰富。那些到了一个地方拍完照就走的旅行,在我看来是时间的浪费,也是对自己成长机会的一种漠视。
  随着行走时间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莫名兴奋起来。中间出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差点就把行程给搅黄了。但我想,如果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总是可以被别的事情搅黄,那一生想做并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寥寥无几了。人总应该有排除干扰、勇往直前的能力,否则一生都有可能走不出自己狭窄的视野。视野的广阔,是通过走向远方的脚步来丈量的。所以,最终我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这次行走成为事实,并为以后的行走开个好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