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则短视频在网上疯传。
两个只有12岁的孩子,在八角笼里狠狠地抱摔。铁笼外一群成年人激烈地呐喊,希望铁笼里的这两个孩子打得再狠一点。黑暗的光线,衬托着场面格外残忍。
这两个孩子都是来自四川凉山的孤儿,由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
这段视频流传到网上,网友们瞬间炸了锅,一时间“未成年打黑拳,非法收养,利用孤儿牟利”等话题被冲上热搜,就连央视也在跟进报道。
网友们纷纷痛斥这家黑拳俱乐部对孤儿做法残忍,14个孩子在事件调查中被遣散带回老家。但这家俱乐部负责人教练兼收养人恩波,却痛哭流涕地说自己失去了14个儿子。
而那些孩子也并不想回去,坐在车里哭诉想留在俱乐部里......
俱乐部负责人教练兼收养人恩波
事实上,这些孩子大都是四川凉山贫困山区的孤儿。恩波曾是武警,在武警军事大比武中,获得过单双杠,擒拿格斗双冠军。
他在当年在下基层时看到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本该上学的年纪却在山上街边游荡,靠着邻里施舍才能活下去。
恩波深知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很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退伍后他自己出钱组建一支武术散打队伍,并招收了那些孤儿进行培训。
虽然给不了他们最好的条件,但最起码让他们有了生存的本领。
整个事件经过多次舆论反转,最终俱乐部最终洗脱嫌疑,俱乐部逐渐正规化......
这就是王宝强导演的新片《八角笼中》,
故事的真实原型。
不得不说,拍大山里的孩子,尤其是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是王宝强擅长的。
毕竟王宝强本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家里穷,他从小受尽了嘲笑和欺负。
八岁那年,他在村头看了露天电影《少林寺》,看着李连杰漂亮的少林功夫,他心里突然萌生了拍电影的梦想。
为了出人头地,王宝强说服父母,孤身一人去少林寺学武功,渴望有一天能成为像李连杰那样的功夫巨星。
从八岁到十四岁,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练功没有让他得到拍电影的机会。
他也是后来才明白,原来李连杰能演电影,并不是因为他是少林寺的弟子,而是因为他是全国武术冠军。
但王宝强没有放弃。

14岁那年,王宝强离开少林寺踏上北漂之路,当一名群众演员。
他和一群人合租了间阴暗潮湿的地下室。
为了一个角色,王宝强可以在北影厂树下睡一夜。但更多的时候,因为没戏拍,他只能靠做苦力工来维持生计。
因为普通话说不好,相貌不够出众,他没少在面试时受到羞辱。
有导演看到他后转身就把他的资料丢进垃圾桶,有的剧组明明龙套一场戏是20块,给到他却只有15块。
王宝强不甘心,他依然没有放弃
终于,他等来了《盲井》。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凭借在《盲井》里本色出演,他拿下了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随后冯小刚找到他拍《天下无贼》,拉着刘德华、葛优等一线大咖给他做配。电影一上映便轰动全国。
所有人都知道,那个把农村小伙“傻根”的善良老实演活的演员,叫王宝强。
也正因此,王宝强天生就对“穷”这个字,有深刻的认知。
为了拍《八角笼中》,王宝强亲自跑到大山深处,从1000个山区的孩子里,挑选出了几位电影的主角。
电影开始有一场孩子们吃饭的戏。
前一秒还在打闹的孩子们,看到王宝强饰演的教练(向腾辉)把馒头递给他们时,瞬间全部安静下来,画面里只剩下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声音。
拍这场戏之前,孩子们没有吃饭,他们的饿是真实的饿,有馒头吃,就心满意足。
因为只需要半个馒头的镜头,现场的导演便打算拿走另外半个馒头,此时孩子却连半个馒头都不舍得扔掉,急忙狼吞虎咽吃进了嘴里。
王宝强看在眼里,顿时湿了眼眶。
拍完后,赶紧让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加肉加菜。
因为他真的穷过。
所以你能真实感受到电影里这些孩子从大山里一步一步走出来有多么艰难。
也因为他真的“打”过。
所以每一场格斗戏,主角挥出的每一拳,都带着孤注一掷抓住一切机会改变命运的力量。
那群参加格斗的孩子,就是王宝强本人的写照。对他们而言,格斗就是出路和希望,八角笼,既是他们的竞技场,也是他们改写命运的唯一擂台。
但除此之外,电影的短板我觉得也很明显。
比如对人物的处理不够扎实。
电影前半段明明试图将格斗孤儿作为叙事主体,后半段却更多的是讲述向腾辉本人的转变。
还有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的“反派”俱乐部老板、私立学校校长。
为了赢得比赛给选手吃药,表面做慈善接受格斗孤儿们入学,却变相以“修操场”为名找向腾辉要钱。
其实只要单拎出来一条线讲,都能把故事讲得更深入。
但偏偏什么都想要,反而每个人都像是被打上了或“好”或“穷”或“惨”或“坏”的标签。变成了一张张黑白分明的脸谱。
包括后来媒体舆论为了流量疯了一样对向腾辉的炮轰,我真没想到是靠一段自说自话的采访就摆平了。仿佛是看时间差不多了,想要赶急赶忙地把这个故事给讲完。
虽然这其中被很多人夸赞的川剧变脸戏的确很精彩。
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坐在车里,表演川剧变脸的队伍在车流中穿梭,不同的脸谱映在他脸上——好像那些媒体网友硬给他贴什么标签,他“就是”什么模样。
“变脸”的隐喻让王宝强想到利用接受电视台采访“变相出名”来澄清舆论对自己的诬陷。
王宝强在车里看着川剧变脸,脸上微妙的变化让我看到了他演《树先生》时演技巅峰的样子。
这是属于导演的华彩,也是王宝强多年来作为演员的沉淀。
但仍然难以弥补整部电影人物动机和情节转折的突兀。
而人物和剧本不够扎实所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总是在展现不同人物时做不到完美的平衡和取舍,常常东提一嘴西提一句。
导致最应该探讨留守儿童的困境,教育资源的缺失,网络暴力等现实问题被大幅削弱。
最后无论是人性复杂还是对现实的表达,都像是用力挥舞一拳却打到了空气,软绵绵的差了点意思。
不过相比上一部导演作品《大闹天竺》,《八角笼中》当然好了太多。
至少四十多岁的“傻根”没有忘记本心,目光还能望向了大凉山。把贫困山区的真实生活和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再次抛到大众面前。
如果不说是王宝强,你很难相信这两部电影竟然是同一个导演。
但正因为是王宝强,也幸好是王宝强。
还记得他当年上台领金扫帚奖时跟观众道歉:
“感谢金扫帚给我这个机会,向观众说对不起。我欠观众一声对不起。通过我的努力,我会成为合格的导演,成为合格的电影工作者。”
作为导演,王宝强在《八角笼中》表现出来的诚意和成长,兑现了他当年去领金扫帚奖时的承诺。
从演员到导演,王宝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下一次,除了诚意之外,他能拿出更好的作品。

点击关注"场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