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爱的教育的现代,总是有父母无力地呐喊,孩子不能打、不能骂,要如何管教?亲职教育专家尚瑞君碰到一位妈妈发问:“老师,您有没有遇过真的很想打孩子的时候,那时您怎么办?”我们来看看她的回答。
我跟她说:“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阻止他做危险的事。我打过他的手心或屁股。但大儿子在两岁半的时候跟我说:『妈妈,以后我做错的时候,用骂的,不要用打的,因为打会痛,骂不会痛。』当他跟我这样说以后,我知道长久以来跟他好好说话得到了显著的成效,才两岁半的他,不但可以清楚表达心中的想法,也知道妈妈是一个可以商量,可以对谈与信任的人。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打过孩子。”
在我小时候,也没有被父母打骂过的印象,虽然兄弟姐妹很多,但因为父亲特别疼我,他总是喜欢跟我说故事或聊天,或是带着我出门去买东西。对照现在的教育方式来看,就是沟通与陪伴。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当使用不用打、不用骂的管教方式时,孩子可以这样教:
一、好好地说话与对话
只要可以跟孩子好好地说话,很多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父母常常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跟孩子说话,不想也不愿意跟孩子沟通,只希望孩子尽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只希望孩子会乖乖听话、听从安排。当孩子没有表达的机会时,不是愈来愈退缩,就是愈来愈叛逆,跟父母的关系也会渐行渐远。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觉得家中长辈在跟我们说话时,也只是自说自话地表达他想说的话,也没听我们说话吧?这就是过往教养的可惜处,父母并不是在跟孩子对话:而只是单向地在交代事情与抒发自己的心情。但我们现在要学的,是跟孩子好好对话。
孩子犯错了,没做好,也不需要骂孩子,因为父母说话的方式和口气不同,孩子自己也可以分辨。有些父母很喜欢骂孩子笨,孩子也就真的如他们口所言,被愈骂愈笨,愈骂愈没有自信。
亲子之间如果在平常就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当父母从平常温和的口吻变成急促、严厉的督促,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可能做错了。
我在念研究所写论文时,因为压力大,同时也会写散文投稿抒发情绪。指导教授要我把论文和散文都给他看,结果教授在回覆时,在黄色便条纸上写着:“尚瑞君,妳左右脑的发育不平衡。”这几个字让我看了胆战心惊,居然让教授连名带姓地留言,用很轻的文字却说着很重的话,我当然是痛定思痛地马上发愤认真写论文。
孩子没做好或是做错了,父母只要改变平常习惯相处的方式,孩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可能犯错了,父母透过适时纠正,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真的不需要打或骂来达到警示或威吓的效果。
父母要养成跟孩子好好说话的习惯,不要用情绪教养孩子。家人有双向稳定的交流模式,孩子才能在安全感具足的环境中,安心地学习与成长。因为我们家习惯长期跟孩子好好沟通与说话,现在两个青春期的儿子,都有良好的思辨力与口说能力。
二、自由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上
要把孩子养成可以在群体生活适应良好与付出自我能力的人,当然就是要让孩子遵守人的规矩与法则,让孩子循序渐进地社会化。在家要设定家里的规矩,在外面要遵守环境的规则。
每天都在成长的孩子,总是摆荡在依赖与独立之间拉扯,但是规矩与界限,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自由与独立,都是要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要自由,也要同时承担责任,孩子要学着把自己照顾好,用更好的自律能力来换取更多的自由。
现在父母最头痛的事,大多和孩子使用3C产品有关。让孩子做好该做的事,比方说写完作业、做完家务,才可使用3C产品。使用时间到了,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停用,孩子才不会赖皮,觉得大人跟小孩间有双重标准。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当然不能随便开放3C使用的规定。
三、保持孩子应变的弹性
孩子的世界不是只有读书和游戏,他还要学会好好照顾自己与家人,并对人付出爱和关心。多跟孩子分享看过的书籍、听过的新闻,让孩子在遵守家庭与社会规范的同时,可以保持应变的弹性。
不要让孩子以自己为尊,要让他们知道在不同群体中,有不同的角色需要扮演,如此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谐地融入不同的群体中生活。
像弟弟竑勋在国三暑假发现家里的灯泡坏了,我鼓励他自己试着换换看。当他站上椅子把旧灯泡换上新灯泡,接着开灯测试时,我问弟弟:“你有没有发现新灯泡特别亮?”
他说:“真的很亮耶!”
我说:“你要记得,是你让灯泡变亮的,而且你比爸爸早学会换灯泡喔!真的很棒!”
以前,都是我在换灯泡。有一次客厅的日光灯管坏了,因为要用梯子才能换得到,先生刚好在家,才学会换灯泡。后来哥哥长得比我高时,我也教他换灯泡,现在弟弟也长得比我高了,让他试试看,他也把灯泡换好了!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多赞赏孩子做得好的事情,根本就不需要打骂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很多生活上的事。在学着处理家里发生的事,孩子不是也训练了应变的机智吗?
四、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以前还没有结婚时,听到同事说:“现在的孩子太精明了,我女儿会跟我说,妈妈妳不能打我或骂我,我们老师说可以打113专线。我觉得明明根本是孩子在精神家暴我!”
现在有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被孩子精神家暴吗?答案是肯定的。
当孩子把你气得半死,你暴怒地说:“我真的很想打你!”时,他们往往火上加油,还挑衅地回:“你打啊!你打啊!”这时候,即便会严重内伤,你也得忍住这口恶气,因为真打下去,痛的是孩子,痛苦的是你,后悔的是你,要收拾更麻烦的善后还是你。
不让歹戏拖棚的方法,就是千万不要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当不能就事论事时,就先冷静一下,离开现场,事后再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也让孩子看到了,父母在努力学着忍住与转换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小宇宙,会不停地自己爆炸,但我们要忍受住自己的爆炸,而不去炸伤外界,这个自制与自律的能力,就要靠父母学着察觉情绪与转换情绪,示范给孩子学习与模仿。
每一个孩子都是磨人的,但当他们磨着我们的耐心与抗压性,我们也就被磨成了成熟与睿智的人。孩子,是来帮父母的人生加分的,不要让打骂的错误教养,让亲子的爱不断扣分。如果你曾被打骂教育荼毒过,现在教养孩子的过程,就是让你疗伤解毒的时候。停止打骂,让自己也变得身心健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