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3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前一段时间,俄国战狼梅德韦杰夫又双叒叕在挥舞核大棒,声称“一个有核国家如果战败了下场就是动用核武器”,当然这句话从历史上和现实上讲,说是“一派胡言”都算轻的。从逻辑上说,美国在越战之时不也是败了么,夹着尾巴逃跑了,那也没见美帝国主义往越南丢核弹不是?此为对历史相当的无知。

◇ 放狠话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从现实层面上讲,普大帝和梅德韦杰夫从开战以来说了多少次核威胁了,又是核弹列车准备就绪的,又是克里米亚大桥一旦被炸毁就要让乌克兰感受末日审判的,等等等等,可是这么多次威胁下来,俄罗斯的核武器一点都没有要动的迹象,此为对现实的无视,当然,梅德韦杰夫的话,也就成了笑话。
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如果说在俄乌战争开战以前,俄罗斯的常规武器库是世界老二,那么他们的核武器库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世界老大,核弹数量吨位都超过了美国。

◇ 2020年1月全球核弹头数量变化

当然,说起来核武器更多的是起到威胁的作用,所谓“发射架上的核武器才是最有用的核武器”,如今打仗打到这步田地,俄罗斯的核威胁已经彻底破产,既然如此,他们造这么多核武器(能用的有多少不好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这牵涉到一个非常细微的区别,简而言之,威胁分为两种,一种是威慑,一种是胁迫,两者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俄罗斯和美国固然都有核武器,但在都不能实际使用的情况下,二者的核武器给两国带来的命运完全不同,这就很值得细说了。

◇ 威慑和胁迫完全是两个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说,“威慑”和“胁迫”意思有点像,二者也的确有共性,用武力和实力暗示让对方无法承受的代价,当然,这背后也得有决心,这是手段上的类似。但从目的上讲,两者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所谓“威慑”,是打消对方蠢蠢欲动的念头,让对方不要挑战现有秩序,简而言之是“劝退”,英文叫dissuasion,而“胁迫”的目的,是怂恿对方必须做点什么,去打破现状和现有秩序,是一种说服或者怂恿,英文叫persuasion。

◇ 装载导弹的苏联货船正前往古巴

◇ 波罗的海三国是北约成员,一个特别军事行动搞得芬兰瑞典也要加入北约,北约多少年没办成的事,一下让大帝促成了,真是秦始皇摸电门,赢麻了

举几个例子,例如古巴导弹危机,美国做的一切本质上是威慑。苏联试图在古巴部署核武器,这是打破了现状,而美国的海军此时环绕古巴,不让苏联运着导弹的货轮进来,这就是一种威慑,目的就在于“不让对方去打破现状”。当然,这样的威慑还是奏效了的,苏联到最后灰溜溜地把导弹撤走了——有人会把这次俄国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类比成美国处理古巴导弹危机,说这是为了避免北约把核弹布置在距离俄罗斯近在咫尺的地方而断然采取行动,可是美国当时并没有入侵古巴领土,而对于俄国来说,波罗的海三国难道不是北约么,这几个国家如果被部署了核弹,那也离俄国腹心地带不远吧?
所以,用古巴导弹危机去类比俄乌战争的,非蠢即坏。
那么“胁迫”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其中一个典型就是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态度,在那次事件之后,奥匈帝国要求塞尔维亚内阁的决议必须经过奥匈帝国的批准,这已经是在让塞尔维亚改变现状了,而塞尔维亚也在背后俄国的怂恿之下,毅然决然跟奥匈死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你所知,这不仅是塞尔维亚,整个欧洲的格局,都被彻底改变了。

◇ 威慑易,胁迫难

如果能明了威慑和胁迫的区别,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同样有实力,威慑和胁迫哪种更有可能成功?”
针对这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学者沃尔特·彼得森曾对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威慑和威逼进行了定量分析。
他找了135个国际危机,把它们归类为威逼或威慑的案例,分析每次的结果是顺从还是冲突。在67个威逼案例中,有46个案例的结果是升级为战争,其他21个案例的结果是顺从,成功率为31%;而在68个威慑案例中,只有17个案例的结果是导致暴力,其他51个案例的结果是顺从,成功率为75%。类似这样的分析在西方学术界很是不少,结论也大体一致。在西方学术界,威逼比威慑更难成功几乎已成为共识
为什么会这样呢?相比于威慑,威逼之所以更难取得成功,是因为它要求对象国明确地采取行动,背离先前的政策立场,甚至必须放弃付出极大代价才得手的既得利益。如此一来,对象国在威逼面前退让往往就会“丢面子”,而很多过于爱国的民众甚至会要求政府下台。

◇ 日比谷烧打事件中被烧毁的房屋

比如说1905年,当各国联合施压日本不得对俄国索要战争赔款之时,爱国群众群情激愤,高喊政府卖国,搞出了“日比谷烧打事件”的大新闻。再比如说,阿根廷的加尔铁里军政府在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败之后,也是面对爱国群众汹涌澎湃的热情,最后只能下台。凡此种种,只要是被胁迫的一方,如果被逼的没有退路,鱼死网破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而威慑就不一样了。它是要求保持现状,不得轻举妄动。既然如此,就算是屈从了,也只不过是“静悄悄地维持现状”,从直观的感受看比剧烈变化引起的波动小的多。
其实冷战的时候美国也在对苏联进行威慑,尤其是冷战后期,美国并没有说要“打入莫斯科,活捉苏勋宗”,他们的常规武器能做的,就是竭力阻止苏联所谓的钢铁洪流去改变欧洲的秩序,这何尝不是一种威慑呢?

◇ “西方-81”军演中的苏军钢铁洪流

1981年,波兰的团结工会让苏联在这里的秩序出现了松动,当时苏联很多将军们,包括苏联的小迷弟齐奥塞斯库,都主张苏联毅然决然出兵帮助波兰“平息叛乱,拯救国家”,如1956年匈牙利和1968年布拉格故事,可是美国严厉警告苏联,如果他们敢动,那会有严重后果的。面对这样的威慑,苏联是真的怂了,苏勋宗勃列日涅夫害怕的不仅是美国的军队,也有美国“不买苏联石油”的后果。
当时他不得不减少对同阵营国家的石油供给,为的就是把石油卖给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换美元。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真的不买苏联石油,苏联就完蛋了——所以到最后,苏勋宗什么都没做,眼睁睁看着波兰一点点变天,而这样的变天,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从苏联到俄国,只懂胁迫不懂威慑

明白了这个重要的区别,大概就可以看清楚,为什么俄罗斯屡次威胁使用核武器都不奏效了,这本质上是胁迫,不但胁迫乌克兰,也在胁迫全世界,逼着大家按照俄罗斯的规则行事,那就是有核武器就是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随意改变国境线,可以随意欺凌他国而不必担心负责任受到惩罚——这样的条件,世界是绝不可能答应的。
所以我们看到,俄罗斯越威胁,北约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越坚决,要“确保俄罗斯被打败”,因为俄罗斯的条件太可怕了,一旦让他们达成这样的条件,世界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当年英法搞绥靖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弄了个慕尼黑协定之后,那个“一代人的和平”怎么样了吧。

◇ 图为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回国后,迫不及待地当众挥舞起与希特勒签订的协议,说自己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

与此同时,美国面对俄罗斯这样的胁迫,采用的手段还是威慑,告诉对方不得轻举妄动。一方面在北约内部举行核武器演习,告诉俄国自己有核反击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国放话,只要俄国敢使用核武器,哪怕就是小小的脏弹,美国就会下手,把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的每一个军事目标消灭殆尽——想想现在海马斯已经搞成了什么样,这话绝不是说说玩的。
所以到最后,拿核弹去胁迫人家的,终究在威慑面前怂了,既然如此,他们的胁迫就毫无意义。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德国放行了豹2坦克,大量的北约坦克即将在乌克兰登场,等待俄罗斯的是什么,也就不难想象了。尽管,他们一如既往地会用核武器去威慑别国,但只要这样的威慑还是胁迫,这个国家的未来,就不会有一点点希望。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新春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丁龙:捐出毕生积蓄,只为弘扬汉学?| 循迹晓讲
战斗机黑手党:不走寻常路的美军精英 | 循迹晓讲
都有B-2了,美军为何还要研制B-21? | 循迹晓讲
乌军不讲武德,又用无人艇搞偷袭,这样好吗?|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