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4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中国是个教育大国,现在很多家长和孩子为了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是挤破了脑袋,但在世界上,好像中国孩子们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学习特别好,应试能力特别强。不过,话说回来,正经的近现代教育在中国扎根,也不过两百年不到的光景。
在这个过程中,外国传教士们为中国教育的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许多著名的学校其实都是脱胎于原来的教会学校,比如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燕京大学,民国时期著名的江南名校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金陵大学,等等等等,它们都是传教士办的学校。
◇ 1926年,司徒雷登与同事在燕京大学牌匾前合影
而这些教会学校也培养出大批文化名人,知名学者,比如著名诗人徐志摩,历史学家谭其骧,诗歌鉴赏家叶嘉莹,翻译家萧乾等等。可以说没有这些教会学校,中国教育也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 某些文章中对教会学校的认知和定性
时过境迁,到如今,有些人则认为这些教会学校都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中国的桥头堡。这些由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者都是今天的“公知”。教会学校真如这些人所说是“文化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教会在中国办学校的历史。
按历史课本中的说法,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才被迫向西方打开了大门。而在教育方面,针对华人的教会学校历史其实比鸦片战争早。
◇ 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立的中英文学校英华书院
19世纪初,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在广州很热心地传播教义,但却碰了一鼻子灰。中国人对洋教是根本没兴趣,而且清政府也禁止任何传教活动。思前想后,马礼逊决定在南洋华人圈子里开学校,地点设在马六甲,他办学校,目的是传播基督教义,但课程也包括了英文、中文、数学、天文、地理、伦理、哲学等。可以说,至少教会学校和现代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什么区别。
1818年,马礼逊的学校正式开学,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个针对华人的教会学校。这所学校培育的一些人才中,有中国第一个华人传教士梁发,林则徐对外交涉的助手袁德辉等人,可以说是大清那会儿仅有的开眼看世界的人才了。
◇ 梁发(1789年—1855年),又称梁亚发,字济南,号澄江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是基督新教的第一位中国传教士和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开设通商口岸,新的教会学校也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纷纷设立。到1860年以前,全国开设的教会学校有五十所左右,学生一千余人。这些学校大多属于小学程度,规模也很小,目的主要是“传教”,在中国人中培植一些传教助手以扩展传教范围,招生对象也以贫苦人家的孩子为主。为吸引学生,早期教会学校多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甚至还提供衣服和路费等。
这其中,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职业教育学校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上海徐家汇是基督教耶稣会选择建立教堂的地址,1851年耶稣会士夏显德神父在这里设立孤儿院,并开设印刷,制鞋和木工工场,以便让这些孤儿将来有一技之长,可以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 孤儿们正在工场内学习绘画技能
对于年纪在十二岁以下的孤儿,夏神父给他们安排的是全天的文化课程,而对于十二岁以上的儿童,夏神父则是要求他们上午读书,下午去工场学习安身立命的本事。搁现在看,这其实就是在小学教育之后继续进行中专教育,而在工场里,孤儿们为传教士们和外人生产衣服,公所的家具;用雕版印刷基督教的著作。这些工场的建立,抵偿了一部分花销,而对于孤儿们来说,在离开这个保护他们的家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个得以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
土山湾学校孤儿们的手艺精湛,很快享誉上海,甚至全国。这个学校的工艺美术教育对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影响很大,甚至奠定了中国油画最早的基础。著名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土山湾学校的影响。
◇ 徐悲鸿1913年绘春夏秋冬月份牌四条屏之《采菊图》
当然,土山湾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工艺美术方面。在这里任教的中国传教士马相伯,系统地吸收了教会学校的教育理念,这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在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马相伯此后一直为建立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校而奋斗,而最终,他建立的复旦大学,成了中国顶级的学府,马相伯所坚持的“中西融通、古今汇合”的教育理念,也成了中国历代教育家的追求。
 图为1931年马相伯与学生于右任合影
土山湾学校是早期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一个缩影。虽然早期的教会学校学生以穷人为主,但这些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先进的,这些理念很快也被中国的有识之士所注意,成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先声。另外,早期教会学校中还涌现出一批女子学堂,女子走出家门去学校求学读书,在中国教育形态下是不可思议的。虽然教会机构游离于传统教育体系之外,但它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和挑战。
◇ 晚清时期,福建泉州,在教会学校学习的女孩
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队对外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不消说,在华教会学校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了不少。与此同时,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希望通过西方的技术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洋务运动牵涉到不少跟西方打交道的事情,包括外语,法律文书,西方风俗,等等等等。这样的需求,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科举考试里自然是没有答案的,许多饱读诗书的官员在跟洋人打交道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与之相比,教会学校本来教的内容就有英文,拉丁文这类的外语,而且也让学生整天浸润在基督教的氛围当中,这样出来的学生从心理上,对西方的很多习俗并不陌生,他们同西方打交道时也更容易获得西方的好感,这样一来,教会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陡然上升,而很多中国的商人和官宦子弟,也不再执着于送孩子去参加淘汰率极高的科举考试,而是愿意花钱让孩子去教会学校学点“经世致用的本事”。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SCU)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中国苏州创办,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图为1911年,东吴大学主楼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多数教会学校,特别是位于沿海通商口岸的教会学校,已不再免费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而是收取较高的学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会教育的影响力,还能在相当程度上获得经济利益,这时候教会学校的传教士们生活比几十年前的先辈,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这个时候各国在华的教会学校虽然多,但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课本,大家教什么,彼此之间并不统一,非常凌乱。1877年,第一次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成立了“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当时中文名称为“益智书会”。
◇ 益智书会由韦廉臣提议,委员会由7名传数土组成,包括:韦廉臣、丁题良、狄考文和傅兰难等人
这是近代第一个在华基督教教会的联合组织。委员会成立后,即开会议决编写初、高级两套中文教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介绍西方近现代文明成就的教材,其内容既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这类理科,也包括了古代史纲要、现代史纲要、中国史、英国史、美国史这类人文学科,更是有声乐、器乐和绘画这种搁现在看很多贵族才玩得起的东西。
有了这样的教材指导,中国的教会学校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规范,这样的教学内容,比四书五经之类的更能贴近现实的生活,小到看病问药,大到救国救民,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似乎都可以提供一些答案。
在当时,教会学校为代表的“西学”和四书五经的科举之路在中国并行生长,给了当时人们一个对比观察的机会。当然,大清帝国正经的官吏并非西学出身,而是一定要走科举道路。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给了当时的人们很大的震动,不少有识之士看到了教会学校和科举制的比较之后,发出了“改良教育,废除科举”的呼声。
康有为说:“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严复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有百害无一利。而教会学校的成功,也在倒逼清政府改良自己的教育,在科举考试中加了算学和经济科,但这样的改变只是治标不治本,考试要求变了,却没有相对应的培养学校,中国传统的科举改革举步维艰,终于,1905年,大清废科举,兴学堂,这当中固然有国家危难的因素,但也跟教会学校的成就密不可分。
◇ 1898年7月3日,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 )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图为1901年丁韪良等人在京师大学堂前合影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崛起,很多爱国教育家纷纷借鉴教会学校的优势,主张兴办中国自己的教育,这个时候的教会学校,虽然还可以在中国继续办下去,但一则是传教的西方国家接连被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自顾不暇,二则是民国政府坚定地扶植本国本地的教育,所以教会学校的影响相较于19世纪,是大大减弱了,直到1949年,过去的许多教会学校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纵观教会学校的历史,很多人觉得传教士来中国就没干好事,充当的是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是一种“文化侵略”,其实这个评价是非常有失偏颇的。
之江大学校长李培恩曾如此说过:“若中国今日不需要外国文化之输入,则尽可闭关自守,而无待于西洋科技艺术之灌输,社会经济思想之流入。然在今日之中国,其实际对于外来吸收之不暇,遑论拒绝。足见西洋文化之输入,乃为补救中国文化之不足而决非侵略的。”李培恩校长说的这段话对不对,有没有道理,诸位可以自行判断。
从19世纪初期开始,很多教会学校从发展到壮大的历史,其实是许多心怀善意的传教士帮助愚昧的民众获得文明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的教会学校,相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会曲折许多。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新春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不亲美,不亲俄的瑞典,为啥抢着加入北约?| 循迹晓讲
满蒙拓殖团:日本韭菜如何梦碎东北?| 循迹晓讲
《流浪地球2》:为了人类的未来,牺牲一部分人,这样对吗?| 循迹晓讲
二百多年,英国男人为何爱牵绳“卖老婆”?|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