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200字 阅读需要11分钟
正文开始前,先做个广告,4月9日(周日),由谢承汇老师带大家游北京颐和园,讲晚清大历史。想参加线下活动的朋友,可以直接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参加。
上次的东乡血案挖了一个坑,这回我把这坑填了。简单回顾一下上次文章的内容,同治光绪年间,四川东乡地区因为苛捐杂税和天灾,爆发民变。四川省官员上下勾结,镇压民变。朝廷大惊,派丁宝桢去查案。
但丁宝桢因为此案关系复杂,不敢放手查案,维持原判。慈禧又派两江总督李宗義查案,这回倒是查清楚了,但四川官员不干了。如此一来,慈禧没辙,只能把丁宝桢降职查看。此案也就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敢碰。就在案件陷入僵局的时候,朝中有个正六品国子监司业,不揣冒昧,站出来要为此事做主。
这个正六品国子监司业,不是别人,正是未来的大清重臣张之洞。
张之洞之所以要插手这个案子,我个人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来说,他之前就对案件经过比较清楚。早在同治二年,张之洞就中了进士,得到了慈禧的提携,深受这位大清实际控制人的喜爱,当了个翰林院编修,后来还在湖北、浙江、四川都当过学政。所谓学政,就是地方上负责科举教育的官员。
◇ 张之洞晚年像
说来也巧,光绪二年,四川科举考试,张之洞正好在四川负责监考阅卷工作。此时正好是东乡血案发生的时期,不少考生没写文章,而是冒死把东乡血案的来龙去脉都写下来了。可见当年血案发生后,四川民间的情绪有多大。连功名和脑袋都不要了,也得伸冤。
◇ 张佩纶与张之洞夜谈东乡案 源自李思桢、蒋学松著《东乡血案》
张之洞看到这些考卷后并没有声张,仔细读过之后,他就对东乡血案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他觉得这帮学子有为生民立命的魄力,是知识分子应有的样子。于是,就没把此事上报。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有借此案在大清官场上露脸的目的。东乡血案以及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所有人都避之不及,慈禧也想把这事儿妥善处理。这时候自己要能站出来把这么大事儿了了,一来对得起慈禧的知遇之恩,二来也让自己名震天下,日后必定备受重用。不过这事儿可真没那么好处理,您要没有金刚钻,最好别揽这瓷器活。不过张之洞确实有金刚钻。
第一步,张之洞要确认慈禧对这事儿的看法,正所谓万事都不重要,领导的想法最重要。于是,张之洞在一次面见慈禧的时候,透露出自己比较了解东乡血案。果然勾起慈禧的好奇心,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儿。张之洞就把之前在四川监考过程中的经历讲了一遍。
说完之后还不忘捧一下慈禧:老佛爷,您知道民间对您怎么称赞么?大家都说,当今圣天子临朝,大清国运蒸蒸日上,呈现中兴之像,这都是您的功劳。如今,发生东乡血案,虽然没能扳倒那些奸臣贼子,但也没草草结案。这说明什么?说明中有奸臣,这帮人胁迫万岁爷和老佛爷不能施展手脚。老百姓都说,有一天老佛爷带着我主万岁除掉奸佞,大清国必定更上一层
◇ 1903年9月7日,在西苑北海荷花丛中,第一代“佛媛”慈禧太后cosplay观音大士,李莲英cosplay韦陀
慈禧一听,心里乐了,接着问张之洞打算怎么办。张之洞说,这案子之所以不好办,是因为里面牵扯太多利害,您肯定有所顾忌。加上李宗義办事太绝,底下人变得铁板一块,不好处理。干脆就事论事,王公大臣一概不问,就把那几个调兵杀人的官员办了。而且您得明发上谕,昭告天下,这事儿就是下面人擅自为之,不存在官官相护这种情况。这样朝中官员才能跟您同心同德,一起把这事儿了了。
言外之意就是找几个替罪羊,赶紧了事儿,要不然血案迟迟不平,时间一长,民间恐怕有变。
慈禧一听大喜,心说之前李宗義就该这么办。既然如此,就放手让张之洞办去吧。说到这得提一句,此时朝廷内部分几派,比较突出的是洋务派和清流派。在此之前,慈禧已经打击过一次清流派,洋务派势力大涨,作为最高统治者,决不能接受一家独大,肯定要扶植清流派。而张之洞恰好是清流派领袖级的人物,之前慈禧有意培养,这次又让他全权负责,也跟这种平衡政治势力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张之洞后来怎么成洋务派那是另一个故事了,以后有机会再说。
张之洞得了圣旨,那这事儿就好办了,本来案件他就清楚,之前李宗義也查的差不多了。这回去四川查访基本就是走个过场,张之洞很快就把案件经过以及处理意见报给朝廷。其中有一天,张之洞一日之内连上三封奏折,汇报案件情况,这在当时的大清朝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那最后背锅的是谁呢?还能有谁,当然是直接负责的东乡县令孙定扬,以及带兵镇压的李有恒这几位。张之洞确实也恪守约定,一句不提地方官员勾结朝中大臣的事儿。朝中大臣也明白这里面的门道,都很配合,明确表示孙定扬和李有恒这俩王八蛋该死,跟我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于是,孙定扬定罪“诬民为逆”,连带着其他苛捐杂税的锅都往他身上一扣,齐活。至于之前说的文恪以及爱吃鸡丁的丁宝桢,最多只是被下面官员所蒙蔽,被定了个渎职包庇的罪过,基本没什么影响。至于张之洞,当然因为此事官运亨通,五年之后的1884年,就当上了两广总督。
◇ 涉案、审办官员行政作为及处置结果一览表,表格源于《“东乡案”与四川吏治》闫婷婷
这个案子里,最早提的那位进京告御状的袁廷蛟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作为当年第一个站出来跟苛捐杂税作斗争的人,他是怎样的结局呢?相当惨。袁廷蛟多次进京告御状,在地方上属于重点关照的人物,丁宝桢上任之后就把他扣押了。后来张之洞前来办案,知道这案子不能再扩大,要赶紧结案。就派人到监狱里,秘密把袁廷蛟父子毒死。对外说袁廷蛟在狱中病故,朝廷念其举报有功,赏了他们家一笔钱。但是因为袁廷蛟家人早就在之前的镇压中被打死了,这笔钱也就免了,改口头表扬了。
◇ “粮清民安”袁廷蛟雕塑
◇ 袁廷蛟祖坟
同时,朝廷做了块铁牌子,上写:永不加赋。送到东乡县,以弥补之前的损失。东乡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山呼万岁,继续回家种地,读书,做生意了。轰轰烈烈的东乡血案,就此结案。
回头看东乡血案,其源头还是因为朝廷需要开源,当地官员横征暴敛引发的吗?此案发生时,距离康熙帝颁布的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推行的“摊丁入亩”也不过一百五十年。这种因“苛征”导致的民变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不过,类似于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等税费改革,在中国古代不止搞过一次。但每次改革后,百姓的负担真的比之前减轻了吗?
◇ 黄宗羲定律
如果,真如英明神武的康熙和雍正他们说的那样“永不加赋”,那像东乡血案这种惨案就不会发生。不论是“永不加赋”还是摊丁入亩,真正让百姓负担沉重的不是这些“明税”而是混乱、庞杂、不确定的“暗税”。人们无法确定这些“正税”之外的“暗税”什么时候收,收多少。
而从历史上来看,要想让民众负担减轻就是让税具有“确定性”。而这就需要由民众亲自或者派出代表和朝廷进行“协商”才能解决。而要想把这种民众和朝廷的“协商博弈”制度化,就意味着帝制国家要进化成现代国家。
不过,要走到这一步,这是慈禧们万万不能答应的,既然如此,只要慈禧们还存在一天,东乡血案这种惨案只能轮回中反复出现。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保定,正定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颐和园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老师的沈阳故宫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南京中华门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一律平等”的苏联,为啥也要反犹?| 循迹晓讲
巴西击沉自家航母,是无奈还是自废武功?| 循迹晓讲
在纳粹前,为啥沙俄最仇视犹太人?| 循迹晓讲
亚罗号事件:上船执法,怎么引发了二鸦?|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