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谢承汇
策划:谢承汇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400字 阅读需要12分钟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老师的沈阳故宫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南京中华门线下游活动
除了著名的宫保鸡丁这道菜以外,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丁宝桢诛杀安德海事件,尤其是不少人问,安德海既然是慈禧的宠宦,为啥丁宝桢杀了他以后,慈禧不但没生气,反而嘉奖了丁宝桢。这不符合慈禧心狠手辣小心眼的人设啊。其实这件事不难理解,只要了解诛杀安德海的来龙去脉,你就明白慈禧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安德海是河北沧州青县人,我看不少书里对他相貌是这么说的:生成兔儿脸,水蛇腰,柔媚得象京城里应召侍坐的小旦,属于长相比较精神小伙那样的太监。自幼家贫,阉了入宫。会来事儿,很快就在咸丰皇帝身边服侍。后来被慈禧收买,当然了,那会儿老佛爷只是贵妃,收买之后就各种给慈禧汇报咸丰的事儿。
◇ 戏剧连环画《太监安德海之死》
慈禧也利用这些信息,在后宫宫斗之中占了便宜,而且跟皇后分享消息,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总而言之,通过安德海,慈禧在后宫地位稳固,也因此,慈禧非常喜欢安德海。
后来咸丰帝驾崩,肃顺载垣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和两宫皇太后慈禧慈安分庭抗礼,后来在小六子奕䜣的帮助下,慈禧慈安发动政变,除掉了八大臣,史称辛酉政变。这场政变中,安德海为奕䜣慈禧等人提供大量情报,把肃顺这老几位坑的特别惨,成功帮助慈禧走入晚清政治核心圈子。
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在北京与热河之间传递消息,为两宫太后和醇亲王奕䜣拔除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立下了功劳 图为《垂帘听政》中咸丰梓宫回銮
这段历史在笔者的颐和园线下活动中有详细分析,这里不赘述。总而言之,安德海也凭此功劳,成为慈禧身边大红人,被封为总管太监。
本来太监就是六根不全之人,心态多数有问题,现如今小人诈富,那还不飘上天?按照大清规矩,太监在宫里走路,不能在路中间走,只能沿着墙根儿出溜。像乾清宫,保和殿这种地儿,太监是不能从台阶上去的,旁边有专门的小门,进入地基,然后顺着梯子爬上去再干活。平时脑袋不能抬起来,只能低着头看地,随时听候差遣。
自从抱上了慈禧这条大腿,安德海走路横着,上下台阶自由,除非见着慈禧,否则都是下巴朝天,拿鼻眼看人。
安德海见着一般大臣也不行礼,还在宫外置办房产,开保局,收当铺,单在紫禁城旁边,就有两处四合院。朝中大臣被他折腾的没招没招的,奈何安德海的靠山是慈禧,谁也不敢强出头。不少大臣说安德海简直是魏忠贤在世,朝野上下(除了慈禧)被他搞得是人心惶惶,不少人恨不得手刃这个死太监
 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画像
此外,安德海的所作所为不光得罪大臣,连年幼的同治帝都欺负。同治帝6岁登基,登基后还得上课读书。皇帝的学业自然倍受关注,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几乎天天都要检查。安德海经常添油加醋地给太后们打小报告,今儿皇上听课走神了,背书背不下来让师傅罚了,等等等等。
因此同治帝经常被两宫太后教育,尤其是慈禧,鸡娃骂街的本事一门灵。气得同治帝常在箭亭(也就是皇家健身房拿假人出气。边打假人边喊,杀了小安子杀了小安子。旁边贴身太监赶紧过去捂住皇帝嘴,怕让安德海听见再报复。
总而言之,一个小安子,成了满朝文武以及皇上的共同敌人。那你琢磨,他能有好么?
 1860年拍摄的奕䜣照片
1865年,同治四年,权力欲极盛的慈禧太后跟恭亲王奕䜣争夺政治主动权。这次交锋,慈禧把奕䜣议政王的头衔给扒了,此事也和安德海的推波助澜有关。奕䜣当然不能示弱,要找机会报复慈禧,而安德海就是最合适的目标。

当然了,想除掉慈禧心腹安德海这种大事,还有个人必须点头,这就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虽然为人和善,但对安德海斑斑劣迹非常清楚,加上慈安太后和同治帝关系亲密,就是不让载淳再受安德海的气,也得要弄死他。
当然,大家想要除掉安德海,也得找可靠的人来办。看来看去,奕䜣发现有个人很合适,这就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此时的丁宝桢刚起事为官比较刚正,对朝廷又是忠心耿耿,而安德海南下又正好路过丁宝桢的地盘,这活儿非丁宝桢莫属。说来也巧,念丁宝桢平定捻有功,被加封太子少保头衔,以此为由,丁宝桢就要进京谢恩,正好可以跟他交代一下诛杀安德海的事儿。
戏剧连环画《太监安德海之死》中的丁宝桢
同治八年 (1869)正月,丁宝桢奉诏赴京,奔皇宫面见同治帝,同治帝跟丁宝桢说,西宫太后要派安德海去江宁织造拿龙袍,话锋一转,跟丁宝桢说:按照大清律,太监私自出北京,斩立决。丁宝桢再傻也明白,这两句话不挨着,这是点我呢。只要有太监说是南下取龙袍的,经过我山东地界儿,我就把他宰了。加上奕䜣私下也跟丁宝桢碰过头,丁宝桢当刀子这事儿,就这么办了。
可是还有个问题,既然是慈禧太后让安德海出京,那这就不算是私自出京,这可怎么办?说来巧了,慈禧没把这命令写在纸上,只是口头通知安德海,让他去南方取龙袍。而且并未通知沿途官员接待。如此一来,只要安德海出了京城,就相当于踏上了黄泉路。
 三足乌石刻
要说安德海仗着慈禧这个大靠山,也是狂得没边了,明知道自己出京严格说是不合祖制的,那也大摇大摆,行事非常高调。带了七八个随从太监,又从北京会友镖局雇了5名保镖达官,租了两条大船,顺着运河就往下走。出了北京地界,更是在船上高悬三面大旗,一面写着“奉旨钦差”一面写着“采办龙袍”还一面旗子上划着个太阳,下面有只三足乌鸦(这是个典故,《史记·司马相如传》说:三足乌,青鸟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虚之北。西王母自然是指慈禧,自己是给慈禧办事儿,这个意思。)。
说到这,可能有人听出点儿问题,按理说你这钦差出门,路上会有官兵护送,为什么要请保镖?这还不是因为安德海出门确实没有明发圣旨,这也给后来的事儿埋下伏笔。
戏剧连环画《太监安德海之死》中的赵新
很快安德海一行人来到山东德州境内,德州知州赵新早就接到丁宝桢的命令,让他随时关注由北京来的采买龙袍的太监,一经发现立刻拿下,送到济南交给丁宝桢法办。赵新不敢怠慢,天天在运河守着,安德海的船一到,他就知道了。刚要上前质问,就被师爷拦下来,师爷老蔡跟大人说:您知道船上是谁么?赵新说不知道,应该是个太监。老蔡赶紧说,您还没听说么,这是安德海安二爷。赵新一听就傻了,心说这丁宝桢是要害死自己啊,安德海,那还了得?还让我抓他?当时就怂了。赶紧回府,给丁宝桢写信,说是有个太监来了,不过是安德海,还抓么?那会儿没手机,这信一来一回得几天,就这样,安德海就过了德州境。
丁宝桢收了信,大骂赵新怂蛋,但得赶紧想办法弥补。于是决定在安德海的下一站泰安县动手。与此同时,还给皇上写了封谢恩折,说是谢恩折,其实是请旨诛杀安德海。当时最快的公文传递每天是600里,就是600里加急。山东北京之间一来一回又好几天,此时安德海已经到了泰安县,水路比陆路快多了,再有个两三天,安德海可就出了山东地界了。时不我待,于是,丁宝桢严令泰安知县何毓福,务必将安德海拿下。八月二日,何毓福收到命令后,带人以宴请的名义,把安德海骗到县衙,二话不说就绑了,押付济南交给丁宝桢。
戏剧连环画《太监安德海之死》中的安德海被抓
八月二日丁宝桢与何毓福 (泰安知县 )拿获安德海后 ,当即押回济南审讯 ,八月六 日戌时 (大约是晚上九至十时 ),朝廷的旨意到,第二天 (七 日)才将安德海正法 。
丁宝桢见了安德海,如释重负,当时就想宰了他,可被何毓福劝住了,说让丁大人等一下圣旨,以免有人说闲话,比如说丁宝桢不信任朝廷会依法处理安德海,才会不等圣旨提前动手。丁宝桢觉得有理就决定等等。

戏剧连环画《太监安德海之死》中丁宝桢接到懿旨
四天后,也就是八月六日晚,朝廷旨意下来了,丁宝桢一看,如释重负。于是,在济南西门外丁字街,也就是现在饮虎池街,挨着趵突泉那块,丁宝桢公开斩首安德海,还有随行的几个小太监。当然了,那几个保镖达官也没跑了,跟着一起被砍了。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后,还特意把他尸体扒光了,暴尸三天。为何要这么做?这是因为民间一直有传言,说安德海进宫没阉干净,跟慈禧有一腿,所以才那么宠爱小安子。把安德海暴尸三天也算是为慈禧正名。
为啥诛杀安德海能如此顺利?除了慈安,同治,奕䜣等人谋划缜密,丁宝桢忠心耿耿,敢作敢为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杀安德海的程序,谁也挑不出毛病。就是慈禧想救安德海,也是有心无力。

清代鉴于明末宦官专权,祸乱朝纲,一直有严禁宦官勾结外臣,干涉朝政的祖制。更别说擅自外出了,一旦查出,必死无疑。你安德海一没有“明降谕旨并部文”,擅自出京;二船上藏有龙袍旗帜 、女乐等 “御用禁物”。在祖制国法之下,安德海犯下的条条都是死罪。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太监太多了,死一个安德海又怎么样?
慈禧不仅不会救安德海,相反,老谋深算的慈禧为改变这个被动局面,安德海那几个随行太监镖客,就是她主动以皇帝名义下令,将这些人一并正法。此外,又下令把安德海在京家产抄没一空,为安德海经营家务的太监王添福虽未出京,也被处绞。
这样一通操作下来,鉴于慈禧在安德海事件的雷霆手段,西太后不仅赢得朝野上下一致拥护,而且她也从破坏祖制的反面人物变成维护祖制的大清女杰。
当然了,心腹太监安德海就这么死了,慈禧太后虽然生气,但也没怪罪丁宝桢。
首先来说,虽然安德海有过功劳,但得罪这么多人,你已经是我叶赫纳拉氏的政治负资产,相对于你安德海的性命,我叶赫纳拉氏的形象可不容你这个奴才玷污,你死了正好堵天下人之口;其次,慈禧知道诛杀安德海是宫廷密谋 ,丁宝桢不过是执行者,何况丁宝桢对大清还是忠心耿耿的 ,是不可多得的地方能员。而且,丁宝桢这事儿办的果断,思虑颇深,还顺带手给慈禧辟个谣,也算有功。慈禧反而还挺欣赏他,于是对丁宝桢不降反升。
最重要一点,安德海之死看上去是他咎由自取,其实本质上还是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诸位可能都知道一个说法——大明王朝亡于党争,其实大清也一样。晚清时期,就算之后面对列强,清朝内部依旧党争不断。
可以说,安德海之死只是大清党争中一个极小的注脚。而安德海一死,慈安一派不仅除去一个心腹大患,慈禧也化被动为主动,清理掉一个政治负资产。从这个角度讲,死一个安德海,慈禧太后不仅没有损失,而且绝地反击,简直赢麻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赛艇老师的沈阳故宫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南京中华门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上海徐家汇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沈阳锦州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一律平等”的苏联,为啥也要反犹?| 循迹晓讲
巴西击沉自家航母,是无奈还是自废武功?| 循迹晓讲
在纳粹前,为啥沙俄最仇视犹太人?| 循迹晓讲
亚罗号事件:上船执法,怎么引发了二鸦?|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