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2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老师的上海徐家汇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沈阳锦州线下游活动
前段时间芬兰正式加入北约,作为一个海军爱好者,笔者第一时间反应就是波罗的海舰队歇菜了。
◇ 芬兰的赫尔辛基和爱沙尼亚的塔林之间不建一座友谊大桥,实在是说不过去
芬兰还中立的时候,他们起码还能前出到波罗的海,现在有芬兰和爱沙尼亚虎视眈眈,波罗的海舰队只能在自家芬兰湾里逞凶了。很多人可能会为此感到遗憾,当年世界第二的红海军,历史最为悠久的波罗的海舰队竟然老境颓唐,他们特别想看俄军大发神威和北约真刀真枪干一场。
不过就历史的表现来看,即便是有这个机会,波罗的海军舰的火炮也不一定会瞄着敌人,因为这支舰队成军的几百年来,没打过多少像样的仗,能名垂千古的事迹,全是对付自己人的光辉历史。
波罗的海舰队顾名思义,舰队任务是保证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这片海域狭长而曲折,暗礁密布,沿岸有波罗的海三国,北欧三国,波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后经丹麦海峡进入大西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列舰决战日德兰海战,就是在丹麦海峡附近打响的。
◇ 喀琅施塔得建造在芬兰湾科特林岛之上的要塞城市,距离圣彼得堡29公里,原为瑞典所有,1703年,彼得大帝从瑞典手中夺得,并在同年开始在这个岛上建造要塞工程
◇ 1714年汉科角海战
1703年俄罗斯通过和瑞典的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此营建圣彼得堡,成立波罗的海舰队,在圣彼得堡西侧的岛上建立喀琅施塔得海军要塞,作为舰队基地。
此后波罗的海舰队以此为跳板,逐渐向大海深处扩张,1714年汉科角海战大败瑞典舰队,缴获大量的瑞典船只,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瑞典从此一蹶不振,而俄罗斯在北方打下了比较广阔的势力范围。波罗的海舰队舰队也在战争中发展成一支强势力量。
不过,此后波罗的海舰队虽然体量大,但再也没在战场上又什么亮眼表现,在18世纪波罗的海舰队的工作以探险为主,1724年舰队中的军官,丹麦探险家白令远征勘察加地区,目的是确定亚洲和美洲是否有陆地连接,结果是探明了远东地区的地形地貌,亚洲和美洲没有陆地连接,中间隔着一道海峡,这条海峡也被命名为白令海峡。
◇ 维他斯·约纳森·白令(1681-1741)的两次远征路线
另一位军官别林斯高晋组织一支探险队一路向南,在1820年发现了南极大陆,并绕航一周,今天俄罗斯还有一座南极科考站被命名为别林斯高晋。波罗的海舰队的军官们在世界地图上总共发现了432个地理发现,并以98名军官命名,可以说探索世界地理的奥秘,这支舰队功不可没。
不过到了战场上,波罗的海舰队的表现多少有些外行,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支皇家海军的分舰队开进波罗的海,进入芬兰湾,这等于把圣彼得堡的出海口彻底堵死。这支皇家海军分舰队得到了命令,如果条件允许,就发动突袭,占领圣彼得堡,如果情况不利,就持续封锁芬兰湾。而俄国人凭坚城用大炮,固守喀琅施塔得并在芬兰湾密布水雷,英国人不敢进来,俄国人也不敢出去,就这样波罗的海舰队坐在家门口用岸炮和水雷跟英国人勉强打个平手,而舰队则是全程作壁上观。
 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不远万里驰援旅顺的俄第二太平舰队全军覆没
在日俄战争中,俄太平洋舰队被困在旅顺港,波罗的海舰队的主力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跨过大半个地球进行驰援,这是舰队在成军近200年后,又一次参加大规模海战。
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峡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打响了前无畏舰时代最大规模,也是伤亡交换比最悬殊的一场海战,只不过波罗的海舰队是输的一方,舰队司令受伤被俘,整支舰队只有3艘军舰逃到海参崴,其他全被击沉、缴获、或被中立国扣留,这一仗大大动摇了沙俄的统治根基,水兵革命的思想扩展到全舰队,在一战时期,舰队里的一艘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发动革命,以炮打冬宫为信号,士兵攻占冬宫建立新政权,史称苏俄。
十月革命后,德国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波罗的海舰队大部分军舰停在赫尔辛基,港内已经封冻舰队动弹不得,他们要么选择向德军投降,要么同归于尽,几乎没有第三种选择。然而波罗的海舰队里有大量的布尔什维克成员,他们真的是为了情怀可以奉献出一切,为了军舰能够破冰航行,士兵和军官拿起冰镐在海面上人工破冰,他们本可以同意德国人的接收,这样他们就可以坐上温暖的火车,各奔东西,或是成为新红海军的一员,或是卸甲归田。
但他们选择了坚守自己的舰队,与曾经这些日夜陪伴自己,在战争中庇护自己,痛击敌人的钢铁巨兽共进退。最终舰队成功开出了芬兰湾到达喀琅施塔得,不少人在冰天雪地中被严重冻伤,德国报纸称这次航行为“冰间航行”,并为曾经的敌人表达了由衷的敬意
 1918年3-4月份,波罗的海舰队在冰海中航行
波罗的海舰队也是苏俄政权掌握的第一支舰队,只是这次行动的领导人夏斯内少将被逮捕公审,罪名是“故意建立自己的名望,以便这种名望被反苏政权利用”。面对这种结局,夏斯内少将很坦然,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后人在读起这段历史,忍不住一声叹息。
 “冰间航行”行动的指挥官夏斯内少将
可以说没有波罗的海的水兵,就没有苏俄的诞生,不过这不意味着这些水兵就都是忠实的苏俄拥趸,他们效忠的其实是他们的那份理想和信仰,即便是导师背叛了这份信仰,他们也会毫不留情的举起反对的旗帜。
1921年的时候,苏俄还在一边打内战一边对外输出革命,打仗没有军费,列导师就只能实行“战时经济政策”,把俄国民众的口粮尽可能的压缩,因为打仗越来越费钱,民众的口粮也跟着一点点被克扣,天天累得半死却连吃都吃不饱。而且契卡还大规模滥用酷刑,昨天还在一起啃土豆,今天人就可能没了。
现如今还不如尼古拉二世当政的时候吃得饱,面对民众的这种情绪,苏俄一点都没在意,反而为了获得更多粮食,继续削减民众的口粮,即便是工厂的熟练工人一天也只能获得一千克的黑面包。1921年2月28号,波罗的海舰队的船员起义,要求“为所有劳动人民提供平等的口粮”和“农民的自由”,短短两天,他们就占领了喀琅施塔得全境。列导师派图哈切夫斯基率领一个集团军,动用飞机、大炮和毒气才把起义水兵全部剿灭。
 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
 苏俄士兵向“叛军”发起冲锋
经历过这几场变故,波罗的海舰队的战斗力一落千丈。在二战时期,波罗的海舰队,在战斗中斩获不多,但伤亡惨重,尤其是在1941年塔林大撤退,几个小时里就损失了几十艘军舰和运输船,伤亡军民达到1万多人。
当这支舰队再一次为世人所知就到了冷战时期,不过这次还是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 警戒号事件的当事人瓦列里·米哈伊洛维奇·萨布林
1975年,波罗的海舰队警戒号驱逐舰副舰长萨布林因为不满苏联现状,于是在军舰上发动起义,整个计划是军舰前往列宁格勒,占领电视台发表广播,痛斥苏联弊端并号召民众上街。这种堂吉诃德式的行动注定要功亏一篑,萨布林被抓捕后以叛国罪处决,军舰所有官兵降一级发配,警戒号被调往太平洋舰队,并在此终老余生。
现如今随着芬兰加入北约,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海空军实力已经对这支舰队构成压倒性优势,他们在天然的地理条件,险恶的外交环境,羸弱的实力共同影响下,已经很难冲出波罗的海,只能被堵在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望洋兴叹。
人在极度郁闷中是能做出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的,那些有情怀有抱负的波罗的海官兵们面对舰队如此的境遇,或许会想明白今日之下场全是拜某些地缘政治大师所赐,要是再有个水兵振臂一呼,舰队上下发扬起义的光荣传统,兵锋直指地缘政治大师的老家圣彼得堡,再次重演一遍阿芙乐尔号炮打冬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沈阳锦州线下游活动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谢承汇老师的圆明园线下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ol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微信号:readrenxin,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西线无战事》:反战电影为啥被禁?| 循迹晓讲
卡德罗夫变猪头,车臣17岁太子爷要登基?| 循迹晓讲
甲午战争:中文报纸上的清军为啥总在赢?| 循迹晓讲
塞尔维亚:俄国在巴尔干的“铁子”要跳反?| 循迹晓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