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强弱在于力
千秋胜负在于理
◇ 西方人绘制的晚清官员审案情景
从朝廷命官到皇亲国戚,为啥都被胥吏狠狠拿捏?
©谢承汇/文 编:瑞秋的春天
☄既
然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没有法律能约束皇帝的权力欲,那么想要这些小吏停止贪赃枉法,为祸一方,那真是痴心妄想。
说到“官吏”这个词,其实应该拆开讲,官是官,吏是吏。“官”是指有俸禄可拿的正式编制人员。所谓“吏”,其实就是官府中那些非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像什么六扇门捕快,快壮皂三班衙役,师爷等等都属于吏的范畴。
有句古老的民谚如此说:衙门口冲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说的是中国传统社会官府欺压百姓的样子。其实这里面很多事都是这帮吏干的,不一定是官的过错。
甚至,历史上出现过,因为有些吏胡作非为,皇帝不得不亲自下场监督,甚至发布了史上最严小吏管理条令。今天就聊聊古代吏的故事。
在先秦时期,官吏常常不分,《左传》:“王使委於三吏。”这个“三吏”就是指三公“太师、太保、太傅”,杜预也说:“三公者,天子之吏也。”可见,“吏”在先秦时代的社会地位非常高。
到了秦汉时期,吏的地位开始低于官。比如萧何在沛县的职位就是“主吏掾”,和县丞,县尉一样,都属于辅助县令的“吏”。直到隋唐时期,“官”和“吏”才正式分开,自此之后,吏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
◇ 图为央视版《水浒传》中宋江剧照
我们看《水浒传》中的带头大哥“呼保义”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是山东郓城押司,负责衙门里的公文一类的文书工作,就是一个刀笔吏。他碰上有威望的或者朝廷降将就会自降身段,就是因为他的“押司”出身比较低的缘故。
但是,别看宋江是小吏,但是非常有钱。这些钱其实宋江在日常工作中收受贿赂得来的。要不然随随便便路上碰见阎婆惜卖身葬父,就能花钱帮忙?还专门弄了个外宅养着?《水浒传》里没明说,但只要细琢磨,这里面肯定有不少问题。
《水浒传》讲的是北宋的故事,但是这本小说成书在元末。也一定程度反应了元朝时期小吏的面貌,到了明朝,小吏那就更可怕了。
◇ 图为朱元璋画像
大明开国伊始,朱元璋便采取“重官员,轻胥吏”的方针,更是把辅佐帝国官员的吏当做奴隶看待。此外,朱元璋不让小吏科举,断了他们晋升之路。既然仕途没戏了,那就想办法搞钱吧。银子是凉的,攥在手里心是热的。没人见了钱不心动,如果有那是给的不够多。受了贿那办事儿肯定有偏有向,地方上早晚骂声不断。
洪武十八年,江苏溧阳县有个小吏叫潘富,在衙门里负责抄写公文,合算赋税。在衙门里就是低贱的小潘,但在县里就是潘大爷。利用职务之便,搞了不少钱。当地百姓实在受不了,想去上司衙门上访,被潘大爷知道了,带人一顿毒打。后来有些人费尽千辛万苦到南京告御状。
对于基层的胥吏,尤其的污吏,朱元璋是十分鼓励群众监督举报他们的违法行为的。因此,当年洪武时期的民众上南京告吏御状的事儿不新鲜。
朱元璋拿到检举材料后,就派人到当地把潘富押到南京受审。没想到,连续派了好几拨人下去,愣是抓不到这个潘大爷。朱元璋也纳闷,怎么连个小吏都抓不到?
◇ 杀掉阎婆惜后,从发配路上到服刑地,宋江一路受到江湖朋友的关心照顾
原来潘富属于宋江这种仗义疏财的小吏,江湖朋友遍天下。朱元璋圣旨刚写完,墨还没干呢,消息就被南京的朋友传出来了。潘富收拾细软就跑,中途辗转十几个县,被一百多户人家窝藏过。最后被一个叫赵真的私盐贩子藏匿在一座寺庙里。缉捕官差赶来,甚至被赵真的手下反包围。
朱元璋震怒,派兵围剿,这才抓住潘富和那帮窝藏他的人家,凡是帮过潘富的人家,都押到南京不是剐了就是枭首示众。
这还是明朝洪武年间,潘富这样的小吏不仅权力大,而且势力广,也就是打不过正规军,一般人谁惹得起?有明一代,胥吏问题就非常严重,后来满清入关,这个顽疾也被完美继承下来。
康熙晚年,崇文门有税官,每天都有不少现钱进入户部。当时户部里有个负责收税的小吏,据他自己说,他是朝中某个王爷的包衣奴才。现在户部每天收钱,每收1000两白银,就要拿出1两银子孝敬给王爷。
其实大伙儿都明白,这钱就是进了这个小吏的兜了,但没人敢问。就跟之前笔者讲过的蜂门骗术,有人宣称自己是李鸿章他爹一样。你怎么问?拍王爷家门,问XXX是您家包衣奴才么?是不是,你都把王爷得罪了。所以大伙儿睁只眼闭只眼,让他抽千分之一的成。
◇ 李卫画像
后来,户部来了个愣头青李卫。他在康熙晚年捐了个实缺,来户部当官。李卫听说户部有这么一主,你们都怕他,老子才不惯着他。于是,李卫在户部大堂里放了个箱子上面写着:XX王爷孝敬。公开说,王爷不缺钱么?咱也别让他从税里扣了,大伙儿直接捐款。李卫直接掏了100两。
在户部大堂公开给王爷“捐款”,这事儿一下就传开了。
王爷听说后,表示一派胡言,感到非常气愤,我家里根本没有这个包衣奴才。这个小吏连夜跑路,李卫的大名也闯出来了。恰好当时负责户部的未来的雍正帝,李卫也被雍正看中,成为四大宠臣之一,这是后话了。
清代皇子管六部,康熙朝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胤禛没当皇帝之前,在六部都待过,太知道这里面小吏那些脏事儿了。于是一登基就下令,六部里的小吏,最多干三年,三年后滚蛋终身不再录用。这就是防止小吏在各部待久了,什么事儿都门清,逮住机会就违反乱纪,败坏大清的吏治。
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三年期限已到,原来在户部的小吏就去刑部继续干,原来在刑部,现在去吏部。雍正一看,再下一令。不光在本部不能干了,其他五部也不能干。这也好办,小吏回家换个名字,再去别的部门报名就行了。六个部门,一个干三年,轮一圈就是18年。干18年,银子肯定捞够了,然后拍拍屁股回家享福了。
◇ 雍正帝画像
雍正看小吏实在难缠,以至于在成立军机处后,明令禁止小吏参与工作。所有官员必须亲力亲为,决不能让小吏渗入皇帝身边。还特别命令,非军机大臣进入军机处,斩立决。到了晚清,张之洞还没当军机大臣,有一次跟着恭亲王奕䜣来到军机处,死活不敢进去,就是因为这个规定。由此,军机处也成了清代唯一一个没有小吏的衙门。
之前的文章里,我讲过几个案子,有一期关于捕快的(详见:捕快那么低贱为何却又那么自信?| 循迹晓讲),还有一个云南报销案(详见:云南报销案:为国平叛,为啥报销军费还要“孝敬钱”?  | 循迹晓讲),都和小吏密不可分。
既然连皇上都摆平不了的小吏,那这帮人连当朝大学士,皇亲国戚也敢照坑不误。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福康安率军翻越喜马拉雅山,逼迫廓尔喀投降,立了不世奇功。乾隆帝大喜过望,加封福康安武英殿大学士,一等嘉勇忠锐公。仗打完了,得来户部报销军费。来到户部,小吏们不管你是不是大学士,公不公的跟我没关系,说了:大军在外这么长时间,账目肯定很复杂,不过您放心,这事儿我们加急办。
◇ 福康安画像
福康安听了,心说料定你们也不敢难为我,随口一问,加急办得多久?小吏们面露难色的回道:得三年。福康安都傻了,什么账你们得算三年?刚要发火,小吏赶紧解释。这户部每天多忙您是知道的,说是加急给您办,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调过来。况且您这事儿,不能出叉子,万岁爷怹老人家最恨贪污,万一知道您这在外打仗,军费不明,再怀疑您是不是中饱私囊?那多得不偿失。所以我们这个绝对不能出错。但是工程量这么大,账目这么复杂,每天每一笔都得核算清楚,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时间耗费久一点也是自然的。
这时候,福康安才明白,这就是小吏拐弯抹角跟自己要钱,但他还是不想给,毕竟自己都是公爵了。小吏又赶紧说:您这事儿得抓紧办了,回头万岁爷问您,军费怎么样了,您这镗镗一说,都核算清楚了,没问题。我们这跟您打配合,说确实没问题,福康安大人不仅仗打得好,账也记得好,记得清,文武双全。您这多有面子。
这番话听着是在夸福安康,实际上是威胁。军费报销手续好与不好都凭我们小吏们一句话,这要见皇上我们说您这手续不行,太乱,看不懂,账目里头有猫腻。就乾隆那脾气,这功劳有没有不说,别在莫名其妙安个罪名。福康安思量了半晌,第二天就派人送了10万两银子,打赏户部上上下下。军费报销的事儿,才算平安弄完。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皇帝让这帮属于贱籍阶层的小吏一没有“阶层跃升”的希望,二又要这些担当权力“毛细血管”的小吏们辅佐官员处理繁琐政务,充当帝国基层的稳定器,三又不给他们相应的名利待遇。
那么,他们只能利用手中仅有的权力,疯狂为自己牟利。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没有法律能约束皇帝的权力欲,那么想要这些小吏停止贪赃枉法,为祸一方,那真是痴心妄想。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经济智慧之旅 学习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