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如果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大部分的恶性肿瘤是可以治愈的,而早发现是解决癌症防与治的关键中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早期癌症诊断,以降低发病率和癌症相关死亡。然而,目前的方法可能表现出灵敏度低或非特异性严重,急需开发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超灵敏、高特异性和便携式的肿瘤标志物筛选技术。
6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钢教授团队与量准(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黄丽萍博士合作,在 Advanced Science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Nanozyme-Catalyzed Metasurface Plasmon Sensor-Based Portable Ultrasensitive Optical Quantification Platform for Cancer Biomarker Screening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一种低成本、便携的超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MetaSPR)与人工纳米酶联用,构建了一种新型超表面等离子体刻蚀免疫传感器,即纳米酶联免疫吸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Nano-ELISPR),用于超灵敏和特异性进行早期筛查血清中的癌症生物标志物。
在该论文中,研究者利用金银复合纳米杯阵列MetaSPR生物芯片,成功联用人工纳米酶标记的抗体,通过纳米酶催化TMB显色剂产生oxTMB离子,继而与金银MetaSPR芯片的Ag离子发生可逆的刻蚀反应,从而可通过检测芯片表面蚀刻前后吸收光谱的变化,准确定量肿瘤标志物蛋白的浓度。该检测平台的AFP检测下限<21.74 fM,比市售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低3个数量级。
为了验证平台的通用性,采用AFP,CEA和CA125三种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更重要的是,使用临床样本验证了平台的准确性;与医院结果相比,3种生物标志物均达到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由于其具有快速、易操作和高通量的特点,该平台可促进生物传感在癌症筛查或早期诊断的潜力。
图1 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指标的快速、
超灵敏Nano-ELISPR平台示意图
为了简化操作流程,研究者将MetaSPR光学芯片与高通量的96孔板集成,并使用多功能分子分析仪(XLement, WeSPR 100)进行光学信号检测。为了验证MetaSPR芯片的蚀刻效果,研究者将酶标抗体稀释不同浓度梯度后与MetaSPR芯片进行孵育,再加入显色试剂。结果证明芯片表面的蚀刻效果与酶标抗体浓度正相关。
图2 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
及oxTMB与传感器蚀刻反应的验证
纳米酶的催化性能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化学性质稳定,表面易于修饰,生产成本低于蛋白酶。因此,纳米酶与MetaSPR芯片的联用满足了简单、低成本诊断肿瘤标志物的需求。
图3 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的优化与验证
另外,研究者比较了商用ELISA和高灵敏度快速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的整个检测过程。在传统的ELISA检测中,目标分子被微孔板上的特异性抗体捕获,然后与标记了D-Ab的酶进行夹心反应。检测信号通过酶底物转化为有色分子而产生,并使用酶标仪测量吸光度来定量。反应时间至少需要3 h。然而,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平台将加样量减少至~20 μL、反应时间缩短至40 min、同时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与一步式快速ELISA相比,nano-ELISPR采用的纳米酶催化剂减少了HRP不稳定引起的非特异性结合,提高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通过临床人血清样本进行不同肿瘤标志物指标定量检测验证,进一步证明所建立的检测真实样本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图4 验证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检测平台准确性
研究表明这种小型化、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nano-ELISPR生物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早期检测方法,用于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那些与临床诊断应用和即使检测相关的应用。不仅适用于癌症生物标志物,还适用于其他化学和生物过程。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301658
会议推荐
会议详情
会议名称:2023(第14届)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
暨抗体工程与创新免疫治疗技术论坛
暨2023细胞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年会
主办单位生物谷、梅斯医学、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南京可缘
大会时间:9月22-23日
会地上海 
大会规模:1500人
2010年至今,生物谷联合各合作单位已经顺利召开了13届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研讨会与全球致力于细胞治疗行业同仁们一同成长沉淀,在提供行业信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技术/产品等产业化的孵化平台。
基于此,本届会议继续以转化医学为切入点,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针对细胞治疗的临床前沿研究、临床监管、治疗规范、细胞治疗安全性,免疫细胞新型疗法、实体瘤治疗、干细胞与癌症、抗体药物、核酸药物、基因编辑、肿瘤免疫治疗等热门议题进行讨论,邀国内外产学研医专家共聚,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报名参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