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MIT”重点建设教育等基础学科
据《科技日报》2月13日报道,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坐落在松山湖科学城环湖核心地带,校园周边各类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学校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开展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研究作为发展方向,重点建设数学等具有代表性的基础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成为该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首批设置的专业之一。
此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邓江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大湾区大学应该更多偏理工办学,打造成大湾区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2月12日,在“遇见数学 预见未来”首届松山湖数学论坛上,江松院士直言,数学是基础研究的基础,拥有强大的数学学科,才能有力地支持和支撑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和科技创新发展。
当日,田刚与多名院士共同倡议,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数学学科建设,并以松山湖数学论坛为载体,为东莞乃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现数学学科的新作为。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发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十世纪初,为适应新时期数学发展和科学教育的需求,补足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能力不足、与科研教育结合能力不充分的短板,各高校设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该学科教育获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全国共有500+所本科高校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中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专业的高校主要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
在当今形势下,科技发展速度显著加快,对数学创新能力与数学实践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进而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和高校也致力于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发展的新模式。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对推动学科快速发展有重大影响。
2023年第三届应用数学、建模与智能计算国际研讨会 (CAMMIC2023) 将于2023年3月24-26日于中国唐山召开。
大会官网:www.cammic.org
大会时间:2023年3月24日-26日
大会地点:中国唐山
会议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接受/拒稿通知:投稿后1周左右
收录检索:EI Compendex, Scopus
具体截稿日期
请扫码咨询
往届检索截图
01
会议简介
2023年第三届应用数学、建模与智能计算国际研讨会 (CAMMIC2023) 将于2023年3月24-26日于中国唐山召开。该会议已成功举办两届,会议将围绕"应用数学”” 建模与仿真 “” 智能计算 “的最新研究领域,为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工程师等提供一个分享专业经验,扩大专业网络,面对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国际平台,探讨本领域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理论、技术在高校和企业的发展和应用,也为参会者建立业务或研究上的联系以及寻找未来事业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02
主办单位
03
大会主席
Hari Mohan Srivastava教授
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
04
组委会主席
陈学斌教授
华北理工大学,中国
05
大会报告嘉宾
王希胤教授
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
主要从事基因组学与生物大数据的研究, 取得了多项突出的独创性成果,尤其在真核生物染色体数目减少理论、B染色体起源、多倍化对基因组功能形成和演化影响等方面做出了多项原创性成果;提出了植物基因组复杂性分析的金标准(学术杂志专题评论); 进入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全球顶级科学家榜单。
Witold Pedrycz教授
IEEE Fellow,阿尔伯塔大学,加拿大;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Witold教授是加拿大智能计算首席科学家(Canadian Research Chair)、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IFSA Fellow、 IEEE Fellow。曾任国际模糊系统联合会(IFSA)和北美模糊系统协会(NAFIPS)主席。现任Information Science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 Part A等杂志主编。
张煜东教授
莱斯特大学,英国
主要研究兴趣为医学图像分析与深度学习。发表SCI论文80余篇。连续4年被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计算机科学)”。共有18篇论文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Google引用7498, h指数为50;Web of Science引用3977,h指数为38。获得“2017年Emerald卓越引文奖”和“MDPI 2015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十篇论文”。被列入“Guide2Research”发布的全球TopScientist名单。
朱海滨教授
尼皮星大学,加拿大
现为IEEE高级会员,协作系统实验室(Collaborative Systems Laboratory)主任及创始人,电子电器工程师学会、人-机-控制论分会、分布智能系统技术委员会共同主席,The 2013 IEE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CSCWD 2013)程序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与云计算、计算机协同,人机交互等。
Lazim Abdullah教授
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马来西亚
主要研究方向为模糊集理论数学、决策、应用统计学及其在社会生态、环境、健康科学和管理中的应用。他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 360 多种出版物上,包括参考期刊、会议论文集、书籍章节、专著和教科书。在人工智能和图像处理领域,他被斯坦福大学评为 2019 年全球前 2% 的科学家。目前,他是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数据和数字科学研究集群的负责人。Lazim 教授是 IEEE 计算智能协会的成员,也是国际多标准决策协会的成员。
包维柱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2013年获冯康科学计算奖,2014年应邀在韩国举行的第26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担任包括SIAM Journal on Scientific Computing等多个国际期刊杂志编委。包维柱教授长期从事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主要工作涉及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及其在量子物理、流体和材料中的应用。特别是在Bose-Einstein 凝聚的数值方法及应用、高震荡色散类偏微分方程的多尺度算法和分析、无界区域上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计算等方面取得了多个重要进展。
魏嵬教授
西安理工大学,中国
ACM&IEEE高级会员,CCF高级会员&大数据专委等,入选2022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影响力和年度影响力同时入选),19+篇文章入选ESI高被引和热点文章,持续高被引超60个月,SCI他引超5079次+,H-index系数为57+,google citations over 10370+。主要从事物联网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
王健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
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在IEEE TIT、IEEE TKDE、IEEE TSP等信息领域顶级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入选IEEE TSP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ESI热点论文等,SCI他引800余次。获IEEE信号处理协会青年最佳论文奖提名等。主要研究方向:图神经网络、视觉与自动驾驶、统计与深度学习、稀疏与低秩优化等。
唐建华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中国
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世界通信领域最高论文奖之一IEEE“莱斯奖”获得者,广东省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5G/B5G、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工业物联网、工业人工智能等。
06
论文评审及出版
1. 会议论文投稿
最终所有录用的论文将由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见刊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检索。
投稿注意事项:
·        EI会议论文不得少于4页
·        论文模板可在官网【Download】下载
·        会议仅接受英文投稿,如需翻译服务,请添加会议秘书王老师微信(19139737380)咨询
·        每篇录用的论文可享受一名免费参会(口头报告或海报展示)的名额
·        付款后因个人原因撤稿,将收取服务费(版面费的30%)
·        论文应具有学术或实用价值,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或会议发表过,作者可通过CrossCheck, Turnitin或其他查询系统自费查重,否则由文章重复率引起的被拒稿将由作者自行承担责任
2、SCI专刊征稿
    Special Issue "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I"
06
征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应用数学:线性代数,矩阵理论,向量分析,复变分析,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分析,数值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博弈论,控制理论,组合数学,资讯理论,计算数学,信息论,统计学,应用数学的应用
建模与仿真:仿真工具和语言,离散事件仿真,面向对象的实现,基于Web的仿真,Monte Carlo仿真 分布式仿真,仿真优化,数值方法,数学建模,基于代理的建模,动态建模,连续和离散方法,时间序列分析,复杂系统建模和仿真,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
智能计算: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进化算法,启发式算法,蚁群算法,人工鱼群算法,粒子群算法,混合智能算法,免疫算法,粗糙集理论,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机器学习,生物计算,DNA计算,量子计算,智能计算与优化,模糊逻辑,模式识别,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经济预测,金融分析,信息安全,医疗诊断等,智能计算应用,其他相关主题
07
投稿方式
(请选择一种,切勿重复投稿)
1. 全文投稿的作者,请直接将文章提交至投稿系统
2. 口头报告,海报展示或只参加会议的参会者,请在注册系统完成提交。
08
参会报名
(注:会议有主讲报告、口头报告及海报展示环节)
1、作者参会:一篇录用文章允许一名作者免费参会;
2、口头演讲:申请口头报告,时间为15分钟;
3、海报展示:申请海报展示,A1尺寸,彩色打印;
4、听众参会:不提交文章,不做口头或者海报展示
09
会议日程
10
注册费用
联系方式
了解更多详细会议信息、投稿优惠
请扫码咨询
往期推荐
01
离谱!知名大学用ChatGPT写悼文!已有高校表态:全面封杀!
02
博士不同于硕士,成长需要经历这几道门!
03
【高录用快检索】第三届机械设计与仿真国际学术会议(MDS 2023)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澎湃新闻、AEIC学术交流中心软科、百度百科,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