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对大多数打工人都是一个槛,要是超过35岁,或者年龄更大,即便有清华学历加持,在就业市场上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竞争力。
今日,#高学历低龄老人线上求职碰壁#一词条冲上热搜,引起广泛讨论。
(图源:微博截图)
58岁清华毕业,找不到超5000元的工作
2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招聘平台基本尚未面向老年人开辟专区,老年人在求职过程中仍以线下、朋友介绍等方式为主要渠道。去年8月,面向老年人开展招聘的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
(图源:中国老年人才网截图)
“要求65周岁以下”“招聘55岁左右财务经理岗位退休人员”……在中国老年人才网上,各岗位的招聘年龄被放宽到适合老年人选择的空间。从岗位信息看,保安、保洁、停车场管理员、照护师等基础岗位出现的频率较高。
王叔叔在网站上线之初就投递了简历,今年58岁的他毕业于清华大学,退休前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项目经理职位。“家里人比较支持我找工作,我自己身体也很好,有精力投入每周5天的工作。”王叔叔表示,自己期待找到管理岗、顾问岗及培训导师岗的工作,对行业和公司规模没有要求,期望薪资在5000元之上
虽然有着高学历和外企工作经验的双重加持,但王叔叔的“再就业之路”并不顺畅。“网站上招聘企业不多,和我专业对口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从去年8月开始投简历,近半年的时间里,没有企业联系过我。”
对此,有网友评论道:“58岁高学历找不到工作,很大程度说明了国内99%的工作都是非技术型,非创新,是体力劳动。所以35岁之后体力一旦下滑,就容易被淘汰。这个时候,高学历反而成为了一种弱势。”
60岁退休太年轻?35岁又太大了!
科研人的未来归宿在哪里?
人口学中,年龄在60到69岁的人,被认定为低龄老年人口。然而,这个词汇往往给人一种感受,仿佛要置老年人于一种赶鸭子上架的窘迫,又好像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催:才60岁,你还年轻,还可以创造价值,该继续干活了!
2月2日,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并于2025年正式实施,到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实际上,官方早在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到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早日退休」看来是没什么办法实现了。那么硕博人士如何规划职业道路,才能减小65岁延迟退休对自己的影响?
高校或科研机构似乎是比较好的出路。有网友评论是这样的:
(图源:微博截图)
有数据表明,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峰值年龄在30-40岁、44-47岁等,那些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其优势年龄集中在41-65岁。
作为高校的一名科研人员,其“大器晚成”也是有科学性的。上海交通大学就有论文分析指出:“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龄和加入所在实验室的时长对其科研峰值年龄有显著促进作用。”
搞科研可是一辈子的“脑力活儿”,知识越多,越是宝藏。
而且,高校还有独特的返聘机制和看重工龄的教育事业,干得时间越长,工作价值越高。
为什么不去体制内?很多时候还要看是否合适。对比“体制内”,科研环境相对会比较单纯,工作内容更讲学术、科研、教育,更能匹配专业。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微博、北京商报、新闻晨报、高校人才网V,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