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两份提案。
其中一份提案关于拔尖人才培养。倪闽景认为,“对于博士生,特别是科技方面的博士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博士生一个月补贴大概3000元,我希望至少能提高到1万元,这样全中国超50万名全日制博士生大概需投入超50亿元,但这是值得的。”
此外,他面对记者“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些答案。其中他关于“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的言论,备受关注。
问: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家每年关注的重点,今年的就业怎么落实?
倪闽景: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去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
现在,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一方面经济调整、国际社会动荡,对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还是有信心的,疫情以后,今年经济大概率会恢复发展;这几年高校专业设置也在及时调整,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专业在减少招生,甚至取消。
从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来看,不是岗位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我们需要的岗位没有对应的专业或者人很少,而有些专业在社会上已经过剩,接下来各个高校的培养方向需要做大幅度的调整。
问:面对就业压力,考公和考事业单位非常热门,有人说大学生越来越求稳了,您怎么看?
倪闽景:现在,不仅仅大学生求稳,中学生都求稳。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初三学生、一个高一学生,问他们人生目标,就是稳稳地拥有生活。社会变化太快了,很多人都想稳一点,有更多安全感,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的问题。
可能需要一段过程,大家慢慢就会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而不是停留在几十年以前。我们会在意工资怎么老不变,但是对于工作环境、技术发展,我们往往有惰性。
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也要想到我们现在有广阔市场,你去做一个有价值的小的科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独角兽,既对社会做贡献,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美好的有挑战的人生。
做公务员,进入以后一眼看到了头;但在科创企业里,(前途)是看不到头的,很难想象的。我们鼓励大学生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不要觉得社会变化很快就求稳,正因为社会变化快,大学生的机会才多。
监制:caicai
编辑:神仙鱼
校对:Pudding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