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砾子
几天前高考成绩出炉,
这两天正好是考生们紧锣密鼓填志愿、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高分考生们捷报频传的消息,也刷屏了各大媒体,
湖南益阳,双胞胎哥哥675分,弟弟669分,
分别报考了清华和中科大,全家满心欢喜,媒体争相报道;
山东临沂,一位男生高考后去饭店打暑假工,
查成绩那天发现考了616分,全店为他鼓掌,老板更是难以置信自己竟招到了一个学霸;
还有更夸张的,6月25日,浙江高考成绩出炉后,一位重点班的老师,“凡尔赛”自己班的高考成绩:
“整个班有三个同学没上600分,还是有点遗憾的。”
说到这,他自己都忍俊不禁…
这样的新闻充斥着各大平台,12年寒窗苦读,流泪撒种,如今欢呼收割,自然值得高兴,
只不过相较于满屏的高分,我更担心高考失利的那些孩子们的心情。
说来奇怪,经历过高考的人,哪怕过去了很多年,
有时还是会梦到自己高考前备考的样子,
那种紧张焦灼的心情,在梦醒后依然心有余悸。
而这一届高考的孩子,更是不容易,疫情三年贯穿了他们的整个高中生涯,
还没来得及回味年少,属于高中的那部分青春却已然走远。
2023年,有1291万人参加全国高考,
而我们看到的那些高分报喜的视频,或许还不到百分之一。
以高考大省河南为例,今年有131万学生参加高考,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但这131万人里,只有14.9万人跨过了一本线。
很多考砸的孩子被刷屏的喜讯掩盖,默默承受着“败仗”后的兵荒马乱…
我们的教育,好像只教会孩子高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一役,
但高考失利后呢?未来的路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那个差4分没考上大专的孩子,查到成绩后,失声痛哭。
在网上,看到很多高考失利学生的留言:
“复读又差10分,二复还是大专纠结死。网上看到别人的捷报就快速滑走,看见他们考的分数就难受得要命。”
“出成绩后,眼睛都哭肿了。明明模考很高的科目却很低,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好难受。”
“最差的一次留在了高考,可能这辈子都无法释怀了。”
有太多孩子把高考当成人生唯一的出路,
“一考定终身”的思维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位网友在高考考砸后这样形容自己的心情:
“高中全部模拟考试积攒的骄傲啊,轰然倒塌。不愿意面对亲人和老师,老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懒得打扮自己,食欲不振,如同行尸走肉。
哭了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有时候吃饭吃着吃着就掉下眼泪…”
这种羞耻感,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伴随着他们。
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出来…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不论各个领域,无时无刻都在树立着榜样。
我们都是匆忙的赶路人,大人卷,孩子更卷。
我们用“别人家的孩子”鞭策着孩子们,
一遍又一遍的将人生描述成一场建立在以高考成绩为基础的升级打怪游戏。
想要晋级到更高的段位,就得付出歇斯底里的努力。
我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样的口号,强调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抢。
我们和社会常常教导孩子:
要考名校,要找好工作,要出人头地,但要是结果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呢?
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一次失利,不代表人生的失败。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很受触动,
发帖的女生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从小成绩优异,常青藤学校硕士毕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但在36岁那年,她却被确诊了癌症,
换做是别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可能早就呼天抢地了,
但刚刚确诊的那两个月,女生的第一反应竟是开心:
总算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在她的自述中,她最后悔的便是:
“从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好好活过。”
先是本科选专业,迫于父母的压力,没有选自己喜欢的英文传译,而是选择了国际金融,只因为这个专业更热门。
但自己对这个专业真的一点兴趣也没有,
为了提高成绩,她还是努力把中级会计刷了3遍,读书读到抑郁,有段时间她经常坐在宿舍窗台上恨不得一下跳下去!
哪怕选修了喜欢的中国文学,并成为了全班第一,可父母却觉得这个成绩毫无价值。
毕业后,她选择了父母眼中体面的高薪+高压工作,
年三十加班,发烧也加班,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本想打电话得到父母的安慰,得到的却只有责备…
直到身体亮起了红灯,她才幡然醒悟,自己并非是父母的附属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刻表,一味去追随别人的脚步和社会的潮流,只会迷失了自己。
人生是旷野,是漫长的马拉松,而不是一条固定的轨道,
改变命运的,也不止一场高考。
一场考试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人生顺遂…
这世界上,有人一路高歌猛进,平步青云。
也有人大器晚成,以暗淡开场,以璀璨结尾。
高考确实会影响你的人生,多10分,少10分,你会进入完全不一样的学校,
读一本,读二本,你可能会前往不同的城市,遇到完全不一样的人…
但高考不会决定你的人生,更不会决定你变成什么样的人。
想起之前知乎推出过一部纪录片《我的高考笑忘书》,
里边讲了12个高考失利者的人生故事。
都说高考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那考砸了会造成什么影响?
一次考试的失败,是否全盘否定了他们的一生?
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摄影师、高校老师、导演、艺人、店铺老板…
当年高考失利后,有人复读,有人选择调剂,有人进入社会开始打工。
唐立梅出生于河北农村,从小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妈妈的念叨:
我们家穷,希望都在你们身上,将来上了大学,我们的生活才能改变…
长期背负这么大的责任,让她倍感压力山大,高考前3天她紧张得几乎没合眼。
高考前一个月,模拟考她数学考了139分,本可以冲清北,但高考时数学只考了76分,只一门就差了60多分。
知道自己成绩不理想,秉持着只要能上大学就行的原则,唐立梅报志愿时都是服从调剂,
她当时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也不清楚到底想要从事什么行业,只是懵懂地知道自己要上大学。
1999年,唐立梅进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毕业后考上昆明理工大学,拿到地球科学系硕士学位。再后来,她考上浙江大学地质学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她一开始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觉得地质类的内容有些枯燥,有时冥思苦想一个研究点,结果发现早有人做过了。
直到2013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科考开始了,唐立梅作为地质学家去参加。
她在海底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和摄人心魄的景观,也是那时,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并真正爱上了这一行业,
造化弄人的接受调剂,漫无目的的兜兜转转,此刻都成了命运馈赠的礼物,一切付出都有了意义。
后来,她去南极科考,更是遇上了许多意外惊喜。
如今,唐立梅对女儿的期许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个真正的爱好,能够有所热爱、有所执着地度过一生。
那些坚定地做出选择的人总是少数的,其实大部分人在面对选择时总是迷茫且无措的,并不确定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唐立梅的人生建议是,将当下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那种成就感,可能会让你找到喜欢和热爱的事业。
高考的迷人之处,不仅是如愿以偿,也有可能是阴差阳错。
前些天刷视频,刷到一位老师给学生做考前疏导,她语重心长地说:
如果在考场上做错了题,或者遇到一些不顺心的情况,不要太紧张,不要太纠结。
因为总有一天碰到的人和事会让你觉得,高考时错的那道题,错得刚刚好。
演员王菊,也曾遭遇高考失利。
她一心想成为演员,参加艺考,把能考的学校都考了个遍,却没收到任何一封录取通知书。
王菊没有考上表演专业,却没有放弃表演。
在没成为演员那些日子里,她珍惜每一次登上舞台上的机会,处处寻找舞台...
她说:人热爱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
难道喜欢画画的人没成为画家,他以后就再也不画了吗?
不会的。
人生最重要的篇章是离开学校后,可以去做很多尝试,不要害怕失败...
不论是中考、高考还是人生中那些重要的考试,
你或许考上了心怡的学校和想去的地方,或许没有,
但人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锤定音的,
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往前走的节奏不同,
多一点耐心和信心,我们总能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