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布了成都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金堂县4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卓莲(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王洪(大地之魂种酒)、杨夏(辣椒传统加工技艺)、周英还(高台狮子)荣列其中。
高台狮子
高台狮子是成都民间杂技表演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于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其传人为周乐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传的一门民间杂技。
高台狮子民间杂技的第一代传人是土桥镇金壶村的周玉新,他于1844年学艺回乡,带回了这门独特的民间杂技功夫,后来又通过家族传授的方式先后传给周后享、周乐茂和周英凡等家族成员,使这一民间绝技代代相传,没有绝迹和中断。
高台狮子在表演时,先把五张八仙桌重叠在一起,然后再由民间艺人登高竞技和表演。道具的安装过程如下:第一张八仙桌四脚朝下,桌面向上;第二张八仙桌桌面向下与第一张八仙桌重合,形成四脚朝上的态势,然后第三、四、五张八仙桌均采取桌面朝下、四脚朝上的态势相互垂直重叠,形成一个高约5米的台子。也有一些表演者,可以重叠七张、九张八仙桌进行高台表演,但一般的演出均采用五张重叠。
上台表演的艺人一共有三个,一个装扮成胖大的和尚,一个装扮成灵巧精瘦的猴子,两人分别面戴和尚面具和猴头面具。演出开始时,先由和尚和瘦猴攀上高台表演各种挑逗、嬉戏和高难度的空中动作,两人通过手脚的灵活运用,一边表演,一边向高台顶端攀爬。最后,再由一名身披狮皮的艺人爬上高台“封顶”,形成由胖和尚、瘦猴和狮子一同盘踞在台顶的惊险造型。这时四脚向上的八仙桌有不足一平方米的面积,三名艺人在如此狭窄的高台顶端表演各种惊险的杂技动作,令下面的观众鼓掌叫好。为了保证杂技艺人的安全和增加演出的观赏性,剧团一般会安排两个人“吊桌子”即使重叠的八仙桌保持垂直和平稳。同时,另有四名艺人手执大锣、钹等乐器有节秦地敲击,目的是营造气氛和控制节奏。
从高台狮子的表演程式来看,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道具,仅需八仙桌数张,狮皮、猴与和尚面具各一个,大锣、钹、二鼓、马锣子各一个、拂尘一柄,因此表演起来机动灵活,特别适合民间表演。此外,高台狮子对演出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参加演出的艺人也不多,极易于在民间推广。
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
金堂县清江冲洞子酒厂位于金堂县官仓街道,地处海拔440—450米,属成都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
《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始于清朝道光末年。清朝道光末年,朝廷施行禁曲禁酒政策,谢氏先祖谢积祺开设医馆,虽因医术精湛而闻名乡里,但苦于无酒制药施救于人。之后先祖得官府相助特赦酿酒制药,并得官府传授榷酒酿酒技艺。酿酒技艺经谢氏家簇的数代传承,其技艺精髓得其保留,传承中不断将酿酒技艺与家族中医中药相结合,至今形成了具有当代特点的《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
《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同属清香型白酒,但其做法又与其它的清香型酿酒工艺有所不同,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采用了谢氏传承中药制曲,以及采用了“高箱糖化技艺”完成白酒酿造的糖化过程。酿造白酒的酒曲中含有多种中药成份,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糖化发酵过程中的杂菌生长并促使有益菌繁殖。而“高箱糖化技艺”的设施和手法,主要也是保证了粮食糖化和发酵过程中的干净卫生,杜绝杂菌破坏糖化和发酵,更为细致的纯手工操作手法也保证了粮食能在最佳状态下糖化发酵和酒化。
实践证明,采用《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酿造出的白酒具有纯度高、口感好、杂质低的特点,最大程度保障了饮酒者的身体健康。《冲洞子高箱酿造技艺》传承和发扬了清代官府榷酒酿造工艺,体现了官府酒酿造过程的“干净”和“细致”特点。
辣椒传统加工技艺
(熟油辣椒、香脆椒)
在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军中,自福建省汀州永定县陈姓人家随移民大军入蜀开荒,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夏天,正值当地阴雨连连,收获的辣椒受天气影响发霉腐败,陈氏遂将收获的辣椒放入锅用火烤干,经烤干的辣椒香味扑鼻,食之干辣香浓,后来陈氏将家里的菜籽油烧开倒入研磨后的辣椒粉中,食之香辣滋润可口,且方便保存,每逢亲戚朋友登门,陈氏都会用油浇后的辣椒拌菜供以食用,久而久之这种辣椒便在坊间流传开来,人们叫它熟油海椒,这便是熟油海椒的雏形。
咸丰年间,陈氏后人在原来的制作工艺上加以改进,经过油后的辣椒香辣可口,于是陈姓人家将油用香辛料、芝麻、葱姜蒜熬制后倒入研磨后的辣椒粉中形成了又香又脆的辣椒,油更是红亮香辣。为适合更多人口味,陈氏后人又把熟油海椒的制作方法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多品种熟油海椒、辣椒红油、香辣红油、麻辣红油、红油拌菜料等。陈氏后人为了纪念最初制作人,亦将它称作陈大妈熟油海椒。
熟油海椒(辣椒红油)诞生,是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下的偶然产物,是移民大军进川后自力更生,克服自然灾害的精神文化承载。经过岁月长河的洗涤、历史向前推移,古老的熟油海椒的制作技艺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像伟大质朴的四川人战胜种种困苦精神一样,而延续了下来。它的每一道工艺到每一种佐料都有迹可遁,交织着时间积淀的厚重和灵光。
大地之魂种酒
大地之魂种酒已有300多年历史,据王氏族谱记载,公元1704年(康熙43年)九月初九,王姓先祖应“湖广填四川”的号召,从广东省宝庆府武岗州经麻城县孝感乡辗转迁入成都府金堂县盐井沟。先祖夫妻二人背井离乡,离家时父母没有更多的银两相赠,而是给了他们自家酿造的三壶老酒,并叮嘱务必将这三壶老酒带入川内。先祖夫妇入川后在盐井沟选好栖身之地,便将第一壶酒放在神龛上,预示传承家风,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壶酒种在房后,栽上竹子,预示后继有人,节节高升,酒在人在;第三壶酒种在房前,栽上迎客松,预示交朋结友,前途无量,酒在运在。王氏族人世代传承种酒习俗,每代人结婚分家之时都会得到族长和父母赠予的三壶老酒。
种酒传人每年九月初九举办种酒民俗文化节活动,通过不断传承与发扬,种酒已然演变成了一种信仰,一种民俗,一种文化,传播勤俭节约、守家爱业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片和谐的社会环境。民间歌谣“房前种酒交朋结友,房后种酒世代富有,家有老酒幸福永久,年年种酒越种越有”由此而来。
近年来
金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不断提升保护水平
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截至目前
金堂县已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
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
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项
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
市级非遗工坊1个
金金也希望
大家能多关注支持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助TA们
走出金堂,走向全国
编辑/ 周琴  彭团虎
审核/ 邱健
金堂人都在看
火爆出圈!金堂“预制菜”迎来春天,企业仍在大量招工……
速看!近期金堂县新冠疫苗接种安排
现场直击!爱成都·建金堂·迎大运:金堂青年人才汇聚……
近期热门视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