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热浪席卷全国,包括北京、河北和山东在内的不少地方都出现了40度的高温。不少外媒都对这一极端天气进行了报道,有一些写得挺有意思。
比如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起了一个这样的标题:Beijing swelters in extreme heat for third straight day
剑桥词典对swelter的解释是:(of a person) to feel very hot,即“(人)热得难受,热得发昏”。标题这里直接用北京作为主语,这是用了拟人的修饰手法,能够更加形象地说明北京的气温之高。此外,straight意思是“连续地”,Beijing swelters in extreme heat for third straight day可以理解为“北京连续第三天经历酷热天气”。
文章第一段还有这样的说法:
Beijing, sweltering in extreme heat, is expected on Saturday to top 40 degrees Celsius (104F) for a third day, with sizzling temperatures already baking an area the size of California in northern China.
形容气温高,作者用了一个说法:sizzling temperatures,sizzling这个词容易让人想起油炸食物时发出的滋滋声,比如:The sausages are sizzling in the pan. 香肠在平底锅里滋滋作响。此外,作者还用bake来形容描述热浪对城市的烘烤,就像烤面包一样。这两个单词都用得很精彩,给人画面感。
《南华早报》的标题则是:Northern China on red alert as record temperatures bake Beijing
标题中的red alert用了双关手法,它本身的含义是“紧急戒备状态”。同时,国内的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等级,一般指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因此red alert可以理解为“红色高温紧急状态”。作者同样也用了bake这个单词。
英国《卫报》在报道北方高温时也有类似的说法:Misting fans and cooling canal swims: China’s north bakes in record heatwave
Misting fans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风扇新品,称为“冷喷雾风扇”,最适合酷暑使用。一些人为了降温还跑到运河(canal)里面游泳,这也是标题的由来。Bake这个词今天第三次出现,可见记者们都很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天气热。
注意bake可以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此时它的意思相当于to be or become very hot,比如《韦氏词典》里面的一条例句:The streets were baking in the afternoon heat.
以后要形容“天气热”,不妨学习一下上面这几种写法,这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暑假需要提升口语的同学欢迎参加“60天话题口语社群”,我将在社群里面带领各位掌握300多个高频口语表达,提升口语流利度。打卡满40天还会赠送纸质版讲义。社群限时特价299元。需要参加的同学可见:口语究竟应该怎么练才有效?
欢迎点击下面名片关注“
英文悦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