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oem
最近爆火的一部电影《消失的她》,大家看过了吗?
这部号称是“国产悬疑片天花板”的电影,截至今天票房已超14亿,打破了内地影史悬疑片暑期档票房纪录,
许许多多的话题也由此而生,比如“不要恋爱脑”、“东南亚骗局”、“校园暴力”……
这部电影似乎把中国人所有的痛点和痒点都踩了一遍,也怪不得有人评论这是: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反婚反赌宣传片。
不得不说,在整个观影过程中,导演确实成功唤醒了我的DNA,
比如爱错了人就会被处心积虑地杀掉、走丢了就会被人做成人彘在街上乞讨、校园里屡见不鲜的校暴和自杀……
或者说自媒体文章的集大成者,就是这部《消失的她》,
它成功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也应和了我们对人性罪孽深重的预料,
一步一个脚印都踩在中国观众的心窝窝里,也怪不得它能如此受观众的欢迎,
然而,它在商业上取得如此成功,那么我们就能说它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吗?
(以下涉及剧透)
善良和爱
不应是被控诉的理由
这部电影其实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悬疑故事,
《消失的她》中的“她”就是指妻子李木子,整部电影围绕着“真假李木子”和“李木子到底在哪”两个悬疑展开,
以不同的视角,穿插谎言和真相,反复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丈夫何非设局害死了他的妻子李木子,然后妻子的闺蜜陈麦又设局逼丈夫说出了真相,
最终妻子死了,丈夫锒铛入狱也被判了死刑。
如此简单的一个故事,为何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正是因为它切中一个要点,那就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那个刻板印象,所谓刻板印象,这是一个心理用语,
就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
并把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刻板印象在电影中的具体应合就是,整部电影的脸谱化十分严重,
人物要么就是极端的恶,要么就是极端的善,完全没有个体的差异和思考,
我们为什么对丈夫何非如此痛恨?
就是因为全片中你看不见任何一点他的善,作为一个赌徒,
他处心积虑靠近李木子,就是为了她的钱,最后求之不得就要毁了他,
唯一对他有刻画的就是说了一两句他原生家庭的故事:爸爸是酒鬼,妈妈是牌迷,
但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就怕观众同情了,就没有效果了,
而为什么我们对妻子李木子如此同情?
就是因为全片中你看不见任何一点她的恶,她是一个完美受害人、善良的化身,
她一出场就是一束圣光照耀的白衣天使,为男朋友还债二话不说就掏信用卡,
明明已经痛下决心要离婚,丈夫一悔改就马上改口了,她没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双亲去世,连家产都让出身草根的丈夫管理……
假李木子
最让我震惊的是,连她死去的那个残忍至极的场景,电影却呈现了观众最为期待的“海底星空”,是最美的场景,
李木子尸体被发现的时候,泡了那么多天,但她连每根头发丝都是绝美的……
明明是在犯罪,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非常违和的,极致之善和极致之恶的融合,
此刻仿佛并不是在歌颂善,而是在歌颂恶,就像那句在电影后又被叫响的口号:“不要恋爱脑”一样,
仿佛就是在利用你的恐惧告诉你,在恶面前,一丁点的善都是错误的,在黑暗中,那束光有罪了。
在看完电影后,你很少看见对何非罪行的批判,因为他死就行了,然而更多的,是对女性的辖制,
不要善良、不要付出、不要去爱,因为你一旦做了,后果自负。
这种条件下的对女性美其名曰是劝诫,然而却是恶意和苛责,
要责备,也不应去责备李木子的善良,而是何非的恶,
因为我们无法去揣度透某个人,能持守的只有自己内心的善意和爱意。
如果说是李木子的善良,害她一步一步走进何非的圈套的话,那么也是因为李木子的善良,出现了闺蜜陈麦拼命也要给她讨回公道,
善良和爱从来不应该是被控诉的理由,如果有人因为你的善良和爱来控诉你,那么只能说这个人其心可诛,
如果你走出影院,就决定余生不再相信男人,不再恋爱的话,
也只能说,你正是踩中了电影的圈套,为此付出的,将是你人生的基础,也就是爱与被爱的代价。
因为爱和信仰
我自愿戴上枷锁
那么或许也有人会反驳我说,难道要鼓励我们像李木子这样爱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愚蠢吗?
但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难道每一个女性在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中,都能做到像李木子一样如此纯洁无私、毫无过错吗?
我想不是的,正常人在亲密关系中,无论男女都会有犯错的地方,人与人的亲密关系远比电影中的非黑即白、非善即恶要复杂的多,
很多人连出于爱,都有可能会做错事,更不要说那些因为自己的自我、骄傲、虚荣犯下的数不清的错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妄想着完美,因为我们自己本身也是不完美的。
那么我们究竟要如此去爱人,如何去缔造爱情和婚姻呢?
我还是要拿出杨蒙恩求婚时的金句:
“我之所以在这个舞台上说,不是因为浪漫或者特别,是因为我觉得我长到现在,以我眼见的生活和我的信仰,告诉我相信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
“以后我可能会面对无数诱惑,但我在千万人面前宣誓,因为爱你,我自愿为自己戴上文明的枷锁。”
有约束才有文明,有枷锁才有爱,或许很多人会很诧异:
为什么要戴上枷锁去爱,这难道不是很不自由吗?
如果说自由代表的无拘无束,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放纵
放纵的体现就是淫和瘾,不难看出电影中的何非他的赌瘾,另外的还有毒瘾、酒瘾……
体现在爱情里,就是淫,各种始乱终弃、婚外情、买淫……它带来的后果就是显而易见的争吵、混乱和毁灭,
所以我们说爱是一道枷锁,其本质就是一种付出和自我约束,并且这种爱是先律己、再律人,
正如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说的:
“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唯有在约束中的爱所带来的自由,那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因为自由、钱财和权力带不来人心的满足,唯有爱能,
爱是创造和成长的源泉,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所渴求的,唯有付出,才有收获,唯有舍己,才能真正的拥有自己,
想起罗翔老师曾经说的一段话,就很好地描述了什么叫爱:
“有一个男孩有一块金表,他爱上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有一头秀美的长发,
马上要过圣诞节了,男孩决定把这个金表给卖了,给女孩买一个漂亮的发卡,
当他兴奋的把这个发卡交给女孩的时候,发现女孩的头发已经剪掉了,
原来女孩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因为她想把这个头发还钱,来给男孩买一个表带,
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而必然是恒久的一种委身,彼此牺牲,彼此成就,彼此尊重。
不是竭尽全力求保底,而是就算亏本了我也要继续走下去,
不是感觉来了爱的死去活来,而是感觉走了还是能持守约定,守护如初,
不是我想要什么、要得到什么,而是我想给别人什么、能付出什么……
《圣经》中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为什么圣经中说这些美德,其中最大的是爱,
信是根基,望是目标,而爱是我们一路上的供应,叫我们无论经历如何艰难,都能甜美往前,所以最大的是爱,
而这份爱不是利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看重对方的需要,
爱的实质是舍己,是约束,只有在这种约束和排他性中,我们才能得享爱情独一无二的甜蜜,
所以最后与电影不同的是,
我鼓励每一个人去勇敢爱,像没有受过伤那样去爱,爱得有善良、智慧和真实,
我更相信,在祂的家园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值得独一无二的爱与被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