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甲流进入高发期
北京、上海、浙江、天津等地
均有学校因学生患甲流而停课
甲流指甲型流感
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发生在冬春季
甲型流感病毒暴发
单日搜索量近7万
小张(化名)在两天前出现咳嗽症状,起初并没有放在心上,但在一天夜里,突然觉得身上冷热交替,体温一度达到38.5度,伴有浑身酸痛无力,连夜到医院就诊后,确认感染甲型流感病毒。
“目前医院确诊甲流的人确实变多了。”2月24日,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感染科主任李立艳告诉记者,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除了嗅觉、味觉正常外,其他症状与感染新冠病毒相差不多。
2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目前季节性流感疫情活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当前北京市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其中甲型H1N1亚型占64%,甲型H3N2占35%,乙型流感占1%。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
记者查询百度指数发现,近七日以来,“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仅2月24日,就有69417的搜索量。百度指数显示“甲流”的搜索及报道量呈显著上升趋势。
“今年流感暴发的周期稍有延后。”李立艳表示,甲型流感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是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症状相似,均有发热、头痛、肌痛、浑身不适等症状,但是两者病原体不同,流行病学特征也不同。65岁以上、免疫力低下、患有基础病、孕妇、儿童、肥胖等重点防控人群,一旦出现疑似甲型流感症状需要紧急就医。
奥司他韦不是“神药”
须遵医嘱服用
“最近来买甲流相关药物的人特别多,尤其是奥司他韦。”北京多家药店均向记者表示,近期由于患甲流的人群多,很多人都来药店购买奥司他韦。记者走访线下部分药店,有工作人员表示奥司他韦出现断货,有些药店的奥司他韦颗粒和胶囊刚刚卖完,工作人员表示“可以过一两天再来问问”。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流感病毒数量的进一步增加,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体内传播以降低致病性。主要用于甲型、乙型流感的治疗和预防。
李立艳介绍,奥司他韦对于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不宜长期服用,“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李立艳表示,可以作为没有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最好在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使用,不宜自行服用。在日常饮食方面,注意多喝水、多休息,吃一些清淡、富含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
甲流典型症状为发热
与新冠叠加的概率较低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我们能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新冠吗?甲流新冠会叠加吗……近日,记者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丁4大家族,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2023年第7周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甲型流感的来势最为凶猛。
“甲流的潜伏期通常在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王宝增说。
王宝增告诉记者,甲流与新冠在上呼吸道方面的症状相似。
“但是,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王宝增说,“此外,新冠还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新冠病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
“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是新冠病毒的特点。”王宝增补充道。
“从临床来看,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多一些,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甲流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新冠少。”王宝增说。
对于甲流与新冠的叠加,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几率很小,即使出现,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都对新冠有了免疫力,同时感染新冠与流感的概率很低,即使出现两种病毒同时感染的情况,也不一定就会成为危重症。是否成为危重症与个人的体质有关,对于非高危人群,即使同时感染两种病毒,自身较强的抵抗力也会降低发生危重症的风险。”王宝增说,“但建议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群体,还是继续做好防护。”
王宝增告诉记者,感染甲流后所产生的抗体有效期一般为半年。“近三年来,很多人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也因为较好的个人防护没有得过流感,所以流感的抗体水平偏低。近期人群聚集的情况增多,所以出现了较多感染的报道。”王宝增说。
王宝增表示,预防甲流,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感染了甲流,也不必恐慌。“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而言,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也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王宝增说,“但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还是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危重症的发生。”
来源: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央广网
编辑:邹沛轩
转发扩散!注意预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