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浙江日报》专版报道《象山:“精特亮”工程扮靓“青年与海”大场景》,一起来阅读全文↓
三面环海、两港相拥,象山是一座典型的滨海城市;耕海牧渔、渔商文化,从城市到乡村渗透着浓郁的渔乡风情。
  近年来,宁波象山抓住“精特亮”创建的机遇,将优异的自然禀赋串珠成链,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外化于行,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和城市新风貌,由表及里点亮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精彩海洋板块”。
  一条条“精品线路”,一个个“特色街区”“亮点工程”,唤醒沉睡的山海资源,扮靓了象山“青年与海”大场景,在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串珠成链,绽放象山之美、激发象山活力,让城乡居民共享美好生活。
  象山继续抢抓宁波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和亚运赛事承办机遇,以奋进之姿绘就“万象山海图”,积极打造重要窗口的半岛风景线。
石春光/摄
精心描绘
万象俱美山海图
  青山、秀水、蓝天、碧海、金沙、奇礁……这个蓝色国土的丰腴之地,万顷波涛,奔腾入怀,天光海色,鸥鸟徘徊。
  去年以来,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美誉的象山,意图以“精特亮”工程唤醒沉睡的山海资源,打造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精彩海洋板块”。东面的时尚东海岸、西面的潮隐西海岸、南面的风情石浦港、北面的斑斓西沪港,绘就了一幅“万象山海图”,点缀着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
周科/摄
  象山以“精特亮”创建为牵引,从顶层设计发力,扮靓山海大场景。围绕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推出了“扬帆海湾”“经海逐浪”“潮隐西海岸”“斑斓海岸”4条精品线路;围绕“海上两山”实践地建设,突显“山”的文章,融合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等元素,打造了“西望雅境”“儒雅山水境”两条精品线路;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带。北部以“智造蓝海”精品线为轴线,集聚一批高端装备智造、海洋新材料及绿色能源等“海洋经济”项目;南部以“橘生山海”精品线为轴线,推动“一只橘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由“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孔永奇/摄
  如火如荼的“精特亮”创建,带动了城乡从颜值到内涵、由表及里的系统性重塑。
  其中,以三生石营地的改造提升最具有代表性。几年前该地乱石堆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东陈乡从挖掘文化内涵和提升游客感受入手,逐步配套建设了装配式观景平台、游步道、房车厕所等基础设施。经“微改造、精提升”后的三生石公园,已然成为象山新晋的网红打卡地。
  随着象山“精特亮”创建工作一步步深入推进,推动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海域分层确权、海域GEP核算等改革试点,有效盘活沉睡资源。如“潮影西海岸”精品线打造过程中,泗洲头镇的下乡知青宿舍和马岙小学等闲置资源,摇身一变成为马岙知青公社民宿,一些“犄角旮旯”蝶变成为旅游场景,老旧塘坝变成了风车公路、塘坝管理用房变成了咖啡馆和驿站。又如“儒雅山水境”精品线上,西周镇挖掘山水、竹林、古村、故居、耕读文化等资源,形成以“竹”为主的各类非遗项目21个,不断发展竹林经济、旅游经济。
特色提升
共富之路幸福感
  “山海自然风光是象山最大的资源禀赋,通过精品线路的串联,使之成为一条旅游富民通道。”象山县有关负责人说。
  象山“精特亮”创建始终紧扣共同富裕样板县建设目标,把“精特亮”项目作为推动全域共同富裕的有效载体,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品质提升。在“精特亮”创建基础上,象山推进“两线两村”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县级精品线路和县级精品培育线路,集中打造一批小集镇式中心村和共同富裕示范村。
袁方/摄
  “儒雅山水境”精品线起点为西周镇港南村,途经西周镇儒雅洋村、泗洲头镇何金石村,终点为泗洲头镇泗洲头村,全长22.1公里,涉及10个村庄。该精品线建设以生态为本底,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以农带旅,以旅促农”,着力打造一条诗画共富路。
  “潮隐西海岸”精品线起点为灵南高速口,沿线经过泗洲头镇、茅洋乡、新桥镇等环蟹钳港地区,终点至象山影视城,全长约50公里。域内有宁波市影视文化产业区、蟹钳港乡村旅游景区、灵岩山景区等,将着力打造一个山之静美、海之律动、村之乡愁的环蟹钳港共富样板区。
  在“精特亮”的带动下,乡村小吃街、精品民宿、漂流项目、玻璃栈道等一批群众自发的业态不断涌现。如泗洲头镇创新“飞地抱团”、镇村统建联营模式,引进龙溪漂流项目,村集体年均增收80万元,5个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脱帽”;茅洋乡提升“全域旅游+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完善“村+公司+金融”的众筹发展模式,实现白岩下村村民三次分红815.6万元,银洋村村民两次分红253万元;又如“潮隐西海岸”线上的黄公岙村,利用废弃公路打造美食街,年租金收益75万元,带动6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致富的机遇也越来越多。”茅洋乡村民陈先生说:“现在在家门口做旅游民宿就能挣到钱,比过去外出务工的收入要高很多。”
  另一边,以象山环港公路为主轴,在半岛东北角有一道全长48公里的美丽弧线——“智造蓝海”线,集聚了临港高端装备制造核心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及绿色能源产业,是象山加快制造业扩量提质的主平台,也是打通“海上两山”,发展蓝色经济的雄心。
亮点解锁
年轻消费新场景
  登高看云、踏浪逐沙、观海寻鲜……随着“精特亮”布局全域,扮靓着“青年与海”大场景,象山已成为长三角青年人滨海度假的“诗和远方”。
  从“万象山海”到“人山人海”,这条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上究竟还藏着多少惊艳?
周科/摄
  白色帐篷支在青山绿水间,或坐在天幕下烧烤、遛娃,或躺在大帐篷里听风声、鸟鸣,墙头镇的西沪滨海团建营地和海山屿精致露营基地“火”出了圈,成为象山“微度假”新晋顶流。
  除此之外,墙头镇以“新玩法”为驱动力,通过上山、下海、入村,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处处是景、时时宜游的文旅网红新场景。
  象山正在解锁更多乡村旅游的新场景:溪里方村以盆景科普观赏园、村落古建筑、美术馆等作为乡村旅游主打产品,吸引游客体验“古韵画村”的慢生活;方家岙村按照“山水古韵”总基调,在大雷溪流域和环村路上布点建设观光游步道、“室外桃源”游乐场等多个旅游景点;在下沙村“赶海乐园”,古老而又新鲜的近海捕捞作业场景,向游客“活态”展现渔家生活的别样风情……随着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持续升温,家门口的“老地方”,变换着“新玩法”。
  “乡村+”“影视+”“文化+”“海鲜+”“运动+”等“微度假”模式不断丰富文旅新业态。象山“周末嗨象山”IP品牌的打造,重点瞄准“周末经济”,解构、重组山海景观资源,整合目的地、住宿、交通等优质旅游资源,融入非遗、运动、音乐、赶海等体验内容,打造定制化旅游产品和产业链,首批推出行程短、深体验、慢生活的12个微度假产品,进一步提升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的精准获客能力,力争把象山打造成为宁波“微度假”首选地和长三角海洋旅游目的地。
吴佳麒/摄
  一半在陆地、一半在海中的亚帆中心,是象山“扬帆海湾”线上最突出的亮点工程,也是杭州亚运会帆船赛事的比赛场地。如今,这里正在成为象山的新地标,吸引着市民游客前往“打卡”。“亚帆中心可填补浙东沿海海洋运动发展的空白,又能培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新引擎。”相关负责人介绍,象山以亚帆中心为重要节点,高起点谋划发展帆船、游艇、海钓等海洋运动休闲产业,打造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海洋运动休闲中心。
  站在亚帆中心的防浪堤上,望着这座从象山渔文化吸取灵感的建筑,仿佛看见一艘艘渔船从渔港驶出,千帆竞发,而那片去往的蓝海里有一项项“精特亮”工程掀起的朵朵浪花,绵延不绝!
 阅读更多: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仇欢 应磊 陈光曙
一审:应霞艳
二审:方子龙
三审:赵菊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