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名片李国兴,密西根学院2013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校友,本科期间参加与密西根大学合作的双学位项目,2015年获得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现任北京希瑞亚斯科技有限公司(Moka)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2022年入选“X·36Under36”S级青年创业者名册。
2009年夏天,来自吉林的青年李国兴凭借优异的计算机和数学竞赛成绩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走进了刚刚成立三年的密西根学院。在这里,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交叉学科的教育理念、无限的发展可能性都让李国兴不断生长,也开启了他“再也停不下来”的追梦旅程。
一、“青春,就是拥有无限可能性”

遇到密院之前,李国兴印象中的课堂是传统而单一的,遇到密院之后,课堂变得鲜活而立体起来。谈及大学里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李国兴说大一《工程导论》(课程代码:VG100)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课程,至今很多片段还会时常浮现在脑海里。“这门课与传统的授课、解题、考试的模式完全不同,而是去挖掘每个人的内在潜力和兴趣动力,考验团队协作和动手能力。通过这门课,我第一次对‘工程’有了概念,也开始理解工程师是怎样的职业又承担怎样的使命。”《工程导论》是密院大一学生的必修课,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到提出工程问题,再到制作模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工程教育基础。“比如,现在市面上的扫地机器人已经非常成熟了,十多年前我们小组做的正是扫地机器人项目,从写算法策略到组装配件到交付作品,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又充满乐趣,我们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又有价值。”《工程导论》就像星星之火一样点燃了李国兴对未来的向往。
2009年,李国兴(右一)所在的《工程导论》小组
在Horst Hohberger老师条理分明、层层深入的数学课里,在每一门课的团队合作和演讲表达中,在英语能力提升打开的新世界中,李国兴不断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计算机的入行门槛非常低,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络连接,有一些专业知识,就可以构建任何软件或线上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一产品或服务能给社会带来影响深远的改变,这种成就感和收获感让他享受其中,也驱动他去不断探索和尝试。经过四年的学习,他的毕业设计项目选择了来自Intel公司的课题《基于OpenCL加速的人脸识别》,他和团队成员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视频中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和速度,受到Intel团队的高度称赞,也获得当年毕业设计的银奖。
2013年,李国兴(右一)所在的团队获得毕业设计银奖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回顾自己的求学生涯,李国兴很感谢能在人生最重要的青春岁月里遇见密院,让他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他分享道:“毕业很多年之后,我愈加感受到密院重基础学科的培养对自己兴趣的激发和对思维方式的提升,这些培养让我能从更本质的视角去看问题,帮助我在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时候更加全面多维。我们时常会忽视基础学科的重要性,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基础但十分重要的概念才是日后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与判断的依据。”
2013年,李国兴(后排右三)本科班级合影
二、“创业有挑战,但更有意思”

回国创业并不是李国兴匆忙做出的草率决定,也不是随波逐流的放任,而是积累多年后的蓄势待发。大学实习期间,他做过很多尝试也有很多思考,关于未来的人生路径也逐渐清晰。“我去Facebook实习了两次,但发现自己不喜欢在大厂里当一枚‘螺丝钉’。”他直言,虽然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开展独立且颇具挑战性的项目,但也意识到个人贡献对项目以及公司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比起在大厂按部就班地积累履历,他发现自己更喜欢在初创公司中和同事并肩作战,贡献看得到的自我价值,获得更高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015年,李国兴(左一)与团队合照
“创业非常有挑战,但也更有意思,自己的很多想法可以在碰撞与落地中不断推进迭代,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回国之前,李国兴和伙伴在工作之余做了一些比较早期的创业项目。“这是一个从 0 到 1 的过程,从构思想法到开始写代码、做设计、学推广、做用户运营等,自己的每个进步都会给项目带来同频共振的影响,是一段很令人享受的经历。”尽管他已经拿到了Facebook的工作录取,也有投资机构看中他的早期创业项目,但回国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一直在心中萌动。2015年前后的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在国内迅速发展,他决定放弃美国更确定的机会,追随内心的想法回到国内寻找创业机会。
“我们的创业是典型的bottom-up(自下而上)型,发现市场痛点和机会后上升发展,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并没有走太多弯路或尝试很多不同方向,是比较幸运的。”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国兴和伙伴发现国内很多公司官网的招聘网站做的非常简陋,经过一番调研了解到很多招聘人员的工作方式还停留在电子表格和文档等原始的工作方式,需要依靠大量人工重复的工作去查看、下载、筛选简历,相比之下美国即便是很小的公司官网也有制作精良且智能化的招聘系统可以直接投递简历。在充分的考察和分析后,李国兴和伙伴萌生了在中国市场开拓招聘系统这一领域的想法,于是Moka应运而生。
2014年,李国兴(右一)在斯坦福大学的项目团队
在中美两国工作的经历,让李国兴切身感受到了两者创业氛围的差异。“美国有很浓的创新创业氛围,尤其是硅谷。在斯坦福大学求学的时候,学校有很多创业相关的课程,也会经常有投资人和企业家来分享创业故事,每个人都在谈论创业,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中,思维模式很容易被影响,创业的热情也更容易被点燃。”李国兴坦言,自己选择创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硅谷环境的影响,选择回国创业是因为国内有更吸引他的地方。“国内的市场处在更加早期的阶段,发展潜力和空间都非常大,在细分领域还有很多创新的机会。新一代职场年轻人不仅能力强,而且肯拼搏,还更具国际视野,新一代的公司更有希望做成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企业。”李国兴和他的团队正在打造一家世界级的中国创新企业。
三、“最难的往往是迈出第一步”
开始做 Moka之前,李国兴对企业软件几乎一无所知,对人力资源这一领域更是完全不了解。“有很多人否认我们,觉得招聘系统的市场太小,觉得已经有深耕了 10 多年的服务商我们没有机会做的更好,觉得我们是毛头小子没有任何经验不适合做企业服务业务。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说的都是对的,但如果只是以静态的视角看当时的市场规模, 看我们的能力和经验,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起步做这个事情, 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些成绩”。
2017年,李国兴(后排右二)与团队合照
幸运的是,李国兴坚持了下来,过去几年把 Moka从0做到增长最快、客户口碑最好的 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之一。更让他欣慰的是,通过Moka向更多人证明了企业软件也可以做到像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一样好用、也可以一样富有创新力。他认为,“要追随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团火,而不是随波逐流或者让别人告诉你不能做什么。追随内心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的未知,要保持信念和勇气,拥抱不确定性,因为这些才会让人生变的有趣。追随内心的过程中也一定会听到很多质疑、 嘲笑的声音,要记得世界的每一点点改变都是由这些被质疑的人、被嘲笑的想法所推动的。很多事情看似比登天还难,但最难的往往是迈出那第一步。”
2019年,李国兴(左八)与团队一起团建
Moka取自咖啡“摩卡”拼音,是一个既有工作属性,又带甜味余韵的意象,正如李国兴和他的团队努力在做的事情一样:Moka的使命是“让每个人的工作体验更美好,让每个人在组织中成就更多”,这也正是他们公司存在的意义。对于Moka“打造世界级的HR产品,赢得10万家组织和他们员工的认可”这一愿景,李国兴认为并非天方夜谭。“我们是扎根中国的一家公司,但我们并不满足只服务于国内的企业。十年前Facebook上市时的口号是‘This journey is one percent finished’(这段旅程才走了1%),即便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们觉得要去连接世界、连接所有人的愿望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虽然我们已在国内招聘系统领域做到市场份额第一,但相比于美国,人力资源SaaS仍然是一个很早期的市场,企业有大量的系统化、智能化的需求还没有被满足。我觉得我们的创业也还是刚刚起步的状态,我们也在拓展新的产品线和更多国家地区的客户,寻找合适的时机切入国际市场。”
四、“自驱自励才能不断向前”
“对于本科生阶段就想创业的同学,建议先把专业基础打牢,培养硬核的软实力,用各方面的资源让自己沉淀并且成熟一点更重要。”创业的过程起起落落,失败是常有的事情,有可能赶上时代的潮流乘风波浪,也有可能举步维艰听天由命。“在下定决心之前,要想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要有强大的、坚韧不拔的心态。”李国兴认为韧性和理性是让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这两点帮助他遇事保持从容,总是能看到事情的两面性,也支撑他勇往直前、决不放弃。
2022年,李国兴在产品发布会上发言
在李国兴眼中,创业适合那些执着追求有价值的事情、希望能为社会带来更大影响力的人,但他也直言:“对于大多数人我要泼一泼冷水,创业不是容易的事,大家看到的成功案例往往都是幸存者偏差,而没看到的是那些九死一生。”在厚积薄发之前,多看看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故事以及关键时刻创始人做的抉择,扩展自己的社交圈寻找“背靠背”伙伴,这是李国兴给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们提出的真诚建议。
2022年,李国兴在密西根学院毕业典礼上演讲
身处人才招聘领域,李国兴对人才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成长性”和“驱动力”是他最看重的人才应具备的两个基础素质。所谓“成长性”,是善于思考充满好奇心,是思想开明乐于接受反馈,是踏实做事不断精进,有“成长性”的员工才能与公司的发展同步,承担不断增长和扩展的业务。“驱动力”则是对工作、对自我发展有更高要求,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创新精神,不断驱动自我成长也驱动公司发展。这两个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生时期的培养和锻炼,他建议学弟学妹们在大学期间要多尝试和探索,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也要多读书多经历,打开认识世界的格局,塑造自己的品格,才能看到和把握更多未来的趋势和机会。稻盛和夫的《心》《活法》《干法》、本·霍洛维茨的《创业维艰》、布伦特·施兰德的《成为乔布斯》、菲尔·奈特的《鞋狗》是李国兴受益良多的书籍。
当个人发展的使命融入社会价值的创造,
那未来一定不可估量。
李国兴的追梦旅程已经起飞,
我们期待,
在不远的未来李国兴带领他的团队
走向世界,影响世界。
供稿:《密缘人》访谈组
密院校友会
往期回顾

成果 | 密院教师鲍华课题组实现超高效声子BTE求解和晶体管的全尺寸热仿真

你好,新同学 | 2022级新密院人,Welcome to JI Family!

更多精彩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