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线上线下混合学习
面对着一些“不确定”情况
在那些沉寂的时光里
努力的交大师生
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穿越低谷,克服万难,追求梦想
这正是青春原本的样子
开学前,交大已热火朝天
来看看他们的成长故事

▲ 开学前,科创学子提前回归上海交大学生创新中心
新学期还没有开学,为学生24小时开放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再度灯火通明。机器人马达电机的震动声、机甲元件运作的机械声、无人机螺旋桨叶片的转动声,还有手指敲击出的键盘声和队员们的低声交流……学生们回来了,社团回归了!
  交大学子的科创热情 
机器人马达电机的震动声、机甲元件运作的机械声、无人机螺旋桨叶片的转动声,还有手指敲击出的键盘声和队员们的低声交流……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一周,晚间8时许,位于闵行校区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灯火通明,一片热闹。久违的热血沸腾,这是大学应有的样子。
▲ 在这里,交大学子将创想变成现实
实验室一角,一位学生以矿泉水瓶为枕,以垫为席,和衣而眠,手里还捏着测试元件。周围的学生似乎对此习以为常。在这个24小时开放的空间里,大家怀着相似的期待,尽最大的努力,将所有创想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 VEX机器人俱乐部正为3月新赛季紧张备赛
机械工程专业大三的吴睿兴是VEX机器人俱乐部的队长。他在元宵前回到学校,着手新赛季备赛和新队员培训的一系列工作,几乎每天都忙到宿舍24时门禁前“压哨”回去。机械组组长比他返校更早,大年初六就回来开工,装配机器。这支团队曾在2019年捧杯世界全能冠军,去年获得亚洲锦标赛中国区一等奖。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蛰伏一阵,大家都非常期待今年3月将启动的新赛季,瞄准下一个世锦赛想要大施拳脚。
这几天,机械组和电控组是最忙碌的。针对新设计的底盘要迭代开发更优化的控制算法,部分元件还要再加工实现适配。学生创新中心为社团配备加工工具、耗材,可以随时动手改造。
▲ RoboMaster机器人社团云汉交龙战队后浪推前浪
“邻居” RoboMaster机器人社团云汉交龙战队也是一片热火朝天。这支队伍历经疫情仍然保持冲劲。机械动力专业的杨之远是2019年入队的,这支队伍、这个空间占据了他整个本科生涯的重要部分。他和团队在这3年的特殊赛季里,体会过不甘和遗憾,以毅力和实力穿越竞赛多次延期、取消和线上赛的“低谷”,摘得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2021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全国总冠军。
杨之远已经研一,仍然对这里有强烈的归属感。“每个学工程的学生最终都要在实践中检验能力。我们的机甲必须经过制造、加工、测试、检修,才能确保在赛场上稳定、可靠,”但是杨之远觉得,这支团队从来没有停止前进,即使在那些无可奈何的线上时光里,大家也积累了更高效的协作方式。社团迎来新鲜血液,学弟学妹接棒迎接新赛季,好的经验沿用,追求极致的精神传承。
▲ 上海交大航模队的承载着
来自不同专业的学子相同的空天梦想
C楼最里间是交大航模队的驻扎地,实验室挂满各式各样的航模飞机,“统统都能上天”。农业与生物学院大二的陈子滢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跟着“大牛”学会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也让0基础的“小白”亲手搭建了属于自己的无人机。
为了参加社团的新人集训,陈子滢提前返校,集训之外的自由时间,也总是喜欢来实验室待着。“飞起来”仿佛是一种魔法,吸引着校园里不同专业的学生汇集到这里,一起“为爱发电”。
直面困难,迎接挑战
交大学子的科创热情加速“狂飙”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让青春在不懈努力中绽放绚丽之花吧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易蓉
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阅读
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